造价不到9美元却能摧毁碉堡铁丝网和坦克履带 成就中国英雄士兵

造价便宜的武器不代表杀伤威力差。受士兵欢迎的武器一般都是简单好用的。有这样一种廉价爆破器械,重量轻,用途广,威力可调整。士兵们都十分喜爱。这就是如同竹节一般的爆破筒。

造价不到9美元却能摧毁碉堡铁丝网和坦克履带 成就中国英雄士兵

爆破筒说白了其实就是装填炸药的分节金属管,真正的工兵之友,步兵也大量装备。爆破筒发明的时代可以追溯到古代:聪明的古代人往竹子里装火药,当做攻城器材。到了现代,特别是20世纪,战场上开始遍布铁丝网和堑壕、碉堡。配合机枪,战场成为了步兵冲锋的绞肉机。特别是在延绵的多层铁丝网面前,步兵根本没有突破的手段,一旦停顿下来,附近阵地上敌人的机枪火力会顷刻间让铁丝网附近变成血肉磨坊。现代的爆破筒最开始被西方称为:班加罗尔鱼雷。据称是因为其发明者是英国20世纪初驻印度班加罗尔的一个军官。当然,其长条的样子和巨大威力也的确是一种“陆上鱼雷”。

爆破筒、手榴弹、迫击炮等突破铁丝网、消灭堑壕和碉堡的武器应运而生。爆破筒的优势显而易见:便宜简单,分成多节,方便携带,在敌人阵地前可以临时组装成长条,然后轻松爆破掉整片的铁丝网,为步兵冲锋打开缺口。看过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朋友一定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在滩头阵地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美军在铁丝网面前停顿了下来,然后工兵迅速组装爆破筒,塞进铁丝网下的土堆,然后引爆炸开缺口,步兵随即获得了冲到德军碉堡下近战的机会,避免了继续在开阔地被机枪火力屠杀。

造价不到9美元却能摧毁碉堡铁丝网和坦克履带 成就中国英雄士兵

爆破筒的长条结构还方便士兵持握和投掷,特别是在攻击敌人碉堡的过程中,很方便塞进碉堡和位置高度较高的阵地上,发挥类似长杆炸药包的作用,从而将其摧毁。因为可以多节组装,爆破筒的长度和爆炸威力都可以调整,适应不同的任务。例如炸铁丝网需要的炸药当量较小,而摧毁碉堡工事需要的炸药更多。

爆破筒的造价十分便宜,美国人认为其造价按照50年代的币值不超过9美元,甚至更低——相对比的是,当时一个美国家庭平均年工资为3200美元:它太简单了,一个小作坊都能轻松造出的金属筒,炸药,导火索,然后就没有了。任何国家都能大量装备。想找出比它更简单、更便宜的爆破器材是很困难的。

解放军在多年的革命战争中就对爆破筒钟爱有:便宜,耐用,威力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爆破筒也成为了我军打击美军的利器。看过《上甘岭》、《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电影的朋友都会对爆破筒印象深刻。我军广泛使用爆破筒消灭美军碉堡、阵地,甚至和手榴弹一样打退美军进攻。《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在喊完气壮山河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拉响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是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尽管王成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但他却是多个现实人物事迹的集合:那些真正志愿英雄们正是拉响了爆破筒或者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宁死不屈,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气节和战斗意志。

造价不到9美元却能摧毁碉堡铁丝网和坦克履带 成就中国英雄士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爆破筒还成为了联军坦克的噩梦。在多次反坦克作战中,我军均大量使用了爆破筒,效果良好。长杆状的爆破筒特别适合塞入坦克的履带和轮子,或者扔到坦克的发动机舱盖上。大量铁乌龟就这样被英勇的中国士兵摧毁了。

爆破筒长期在解放军中服役,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式爆破器材的出现,爆破筒才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造价不到9美元却能摧毁碉堡铁丝网和坦克履带 成就中国英雄士兵

转自:(大鱼号)萧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