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保姆纵火”再到“滴滴司机”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恶!

“空姐遇害”刚刚尘埃落定,“保姆纵火案”就二审了,忽然在想,为什么每天都有恶行的发生,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违背心中的道德,为什么法律都压制不住一些人心中的恶?

首先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亦或是无善也无恶?

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孟子主张性本善,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从小接触到的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在孟子看来,每个人生下来就有向善的本能,我们顺其自然就会成长为善人。

从 “保姆纵火”再到“滴滴司机”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恶!

荀子主张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在他看来,我们生下来就是带着恶的,那些善人是伪装的。我们带着恶成长,通过不断的学习道德伦理将自己的恶念压制住。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恶,提起告子可能不像前面两位先贤哲人那么出名。告子是法家人物,曾经和孟子有过一场善恶之辩。他提出“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我们生下来本性无善无恶,我们做善事还是做恶事取决于我们所接触的人和事,所接受的教导。

当然国外的心理学家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无非是这三种了,不过是换个学者,换种说法罢了!

这三种看法,我个人更倾向于无善无恶的看法,这应该也是如今的主流看法。既然我们知道了人性无善无恶,那么那些作恶的人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是好人,明明很本分,却做了恶事。

我们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一下,可能有人不太了解他,但是你一定挺多潜意识这个词,就是他提出来的。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已经不仅影响到心理学界,而且对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学、历史学等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从 “保姆纵火”再到“滴滴司机”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恶!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一些惊世骇俗之语:

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的流露。

不要去了解女人,因为女人都是疯子。

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包括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

潜意识的本我,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的各种欲望,比如性欲、追求满足、追求舒适等。同属潜意识的超我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压制本我。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则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适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世界互动。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则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面,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

从 “保姆纵火”再到“滴滴司机”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恶!

拿之前的那个滴滴车司机来说,他看到漂亮的空姐,本我产生了欲望,但是他的超我也就是心中的良心道德、法律的约束就会出来压制本我,控制他不作恶。此时他展现给外人的本我仅仅是一些言语的挑逗。但是当他的超我压制不住本我,他就会爆发,然后采取极端方式。此时他的本我就会侵犯空姐。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就会明白,为什么滴滴司机会做出这样极端的事情。那么问题就又来了,他的超我为什么压制不了自我,他为何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价值部分,它代表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要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实际或快乐。超我是由自我中的一部分发展而来的。它由两部分组成:自我典范和良心。自我典范相当于幼儿观念中父母认为在道德方面是好的东西,良心则是父母观念中的坏的东西。自我和良心是同一道德观念的两个方面。超我产生于自我,对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的劝告、威胁、警告或惩罚表现出顺从或抑制,从而反映出了父母的良心和社会准则,有助于性格形成和保护自我来克服过胜的本我冲动。

也就是说,滴滴司机刘振华他儿童、青年时期的榜样出现了问题,他可能选择了不一样的社会榜样,选择将一些不良行为纳入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我想他的父母对他的教养方式一定出现了问题。心理咨询领域有这样的一句话: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父母。当我们还是很小的孩子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模仿父母,父母告诉我们什么是对错,我们就将其内化为我们的行为。这也给一些父母提了一个醒。

当然最终要负责的还是自我,他的控制力、道德准则、法律常识,都应该靠自己来培育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