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独家」新麦将上市 贸易商如何购销能赚钱?

「小麦独家」新麦将上市 贸易商如何购销能赚钱?

眼下新季小麦即将进入收割高峰期,贸易商和制粉企业都在盘算着今年的小麦如何收购是好。从已上市的新季小麦市场行情走势来看,新季小麦收购前景并不乐观,多方利空因素压制着小麦市场行情。特别是在5月17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的全国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会议及5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向市场释放出信号,将新季小麦收购由政策性主导逐渐转向市场化收购。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尹秀颖认为,若想在新季小麦市场购销中赚到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清晰收储政策,优先送企业

 2018年小麦收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重点在于小麦托市价首年下调和国储小麦拍卖销售底价的两次调整(如下图所示)。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完善了预案的启动条件和程序。一是将政策执行起始时间适当延后,小麦从5月21日推迟到6月1日;二是将预案启动条件调整为“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时”;

三是增强预案执行时间弹性,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四是将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质量标准从国标五等及以上提高到国标三等及以上;五是鼓励粮食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预约收购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化购销合作关系。通过以上五点得知,既然托市启动时间晚,入库标准提高,新粮上市后贸易商可优先将上市的小麦送往制粉企业,及时锁定利润。笔者最近在采访中得知,制粉企业认为2018年新季小麦大量上市后,麦价将低开稳走,大部分制粉企业计划只要新季小麦水份和质量合格,均有意低价补库,为将来生产控制成本,因此贸易商在售粮方面可优先考虑面粉厂,待托市大范围启动后再考虑入库。毕竟粮库为了保证收储任务,仍会入库一些符合标准的小麦。

「小麦独家」新麦将上市 贸易商如何购销能赚钱?

 市场规律,优质优价

新季小麦购销即将拉开大幕,笔者认为市场优质优价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追求的更是营养和健康两个方面,专用粉市场销路较好。另外主产区受天气影响,未来优质麦供应将更加紧缺,因此针对于优质麦如藁优系列、西农979、郑麦168、郑麦9023等品种可做适量的囤积,待价上涨后再出售。

 养殖业不景气,饲料麦价恐走低

  2018年新季小麦长势可谓是“一波三折”。部分产区先期经历了倒春寒,导致新季小麦不结穗,麦苗被冻伤、冻死的现象发生。紧接着5月中旬开始降雨不断,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新季小麦质量及产量受到了威胁。如今豫南、安徽、湖北部分地区新季小麦倒伏、发芽、颜色变黑在现象较为普遍。这样一来此小麦入库无望,只能沦为饲料麦。特别是在本周,豫南、安徽、湖北芽麦已陆续上市,市场价格在0.4-0.8元/斤不等,以水定价。笔者在此建议贸易商,在小麦价格低于玉米0.05元/斤以上的时候,小麦有一定的利用优势。但纵观2018年的养殖业,短期内复苏的迹象并不明显,生猪价格与养殖成本不成正比,同时其他替代品价格也持续维持低位,未来饲料原料供应十分充足,饲料麦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未来麦价只会降价不会有上涨的迹象。

 综上所述:展望后市,新季小麦还将围绕着最低保护价小幅波动,建议贸易优先收购质量好、水份低的新季小麦贮存。并及时关注当地天气变化及国家在各产区小麦托市启动的时间,及时掌握小麦行情走势,便于把控风险。切莫盲目追高行情,特别是针对次麦收购要谨慎,否则易出现滞销亏损的现象出现,现如今粮食价格十分透明,成本大利润薄。(中国粮油信息网 尹秀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