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正在婚姻内品味孤独

有多少人,正在婚姻内品味孤独

01

读者秋夏跟我说,看了我写的情感文,想跟我交流一下。

她结婚四年,育有一女。夫妻俩都是上班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是,她常常感觉孤独。白天工作的时候还好,一到夜晚,那孤独便如影随形,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老公每天下班后,就是坐在沙发上边玩手机,边等着开饭。她在厨房,洗、切、烧,一刻也闲不下来。

吃过晚饭,老公继续玩手机,她继续收拾、打扫,辅导孩子作业。

好不容易忙完了,如释重负地坐到老公身边。老公却像看不到她一样,一刻不停地在手机上操作,仿佛她是空气。

她只好也拿出手机,看看群,翻翻朋友圈。等到哈欠连天时,老公还很精神地在网络上“畅游”,她只好先去睡了。

半夜里,迷迷糊糊中醒来,老公要么在身边背对着她呼呼大睡,要么在客厅的沙发上鼾声如雷。那一刻,她感觉床好大,房间好空,深深的孤独感瞬间把她包围。

她说:“说句实话也不怕你笑话,我都不记得上一次同房是在什么时候了,感觉已经很久很久了。”

“读了你的情感文,我猜测你应该读过不少相关方面的书,你能帮我分析一下,我们这种婚姻状态正常吗?明明他就在我身边,我却特别孤独,是他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心理学上对孤独的定义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 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弗洛伊德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指出,消除个体孤独的愿望,是人们渴望恋爱,结婚的重要内在推动力之一。

曾经以为放弃自我,不顾一切地与另一个人结合,可以消除一个人时的寂寞,没想到却收获更多的孤独。

秋夏说,她常常害怕回家,面对那满屋的孤独。

我和秋夏分享了朋友素儿的故事。

有多少人,正在婚姻内品味孤独

02

素儿和老公相识于网络,异地恋一年,到老公所在的城市结婚生子。

因为公婆不愿意帮忙带孩子,她只好辞职做一名全职妈妈。

大宝一岁左右时,她怀上二宝,不忍心伤害无辜的小生命,选择生了下来。

照看完大的,照看小的。还要抽时间洗衣、做饭、做家务。没办法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出门,只能日夜在几十平米的房间里活动。

很多妈妈形容自己累,都是说一睁眼如何如何?而素儿呢,则是24小时转,因为两个孩子作息规律不一样。

素儿觉得,辛苦点也没什么,毕竟这是自己的孩子,令她无法忍受的是老公。

自从结婚后,老公就像变了个人。以前会主动和她聊天,现在整天没有一句话;以前会关心一下她的感受,现在就算是知道她心情不好,也装着不知道;以前她生病,他会很紧张,现在,他更多的是不耐烦。

每天晚上,她劳累了一天,希望能和老公一起说说话。她问一句,老公答一句,或者干脆不答,两个人常常相对无言,明明结婚才几年,感觉却像是已经过了很多年。

放弃原本的生活,跑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和这样一个人结婚、生儿育女,然后,整天被“囚”在这个没有温度的空间里,终日操劳地过日子,素儿觉得自己当初一定是脑子进水了。

她说,自己没有家的感觉,无数次想远走高飞,离开那座孤独的城。

有多少人,正在婚姻内品味孤独

03

秋夏和素儿的婚姻现状是个案吗?不尽然。

有很多人,正在婚姻内品味孤独。

你想着婚姻的本质在于经营,对他脸上的麻木抱以足够大的耐心,刻意去找话题,你微笑着,想了半天,找到一句话,试探着问:“今天还好吧?”他一句:“有什么好的!天天不都是那样吗?”,让你的微笑瞬间冻结。

你在他兴致高的时候,跟他说,看到一对年迈的夫妇,在夕阳下牵着手散步,感动得要流泪。

你表面上是在说别人,心中其实也是期待有这样温情一刻的,真正散步时,你会发现,你是你,他是他,你们之间比在家里的距离拉得还要远。

你看他玩手机,在一旁陪着,好希望他能突然放下手机,看你一眼,或者说一句什么话。但是,你什么也不会等到,他的心在与整个世界连接,唯独没兴趣连接你。

终于,他良心发现,看到了你,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跟你说:“怎么还不睡觉?明天不上班了?!”,那一刻,你只想大吵一架。

无月的夜,你梦到单身的那些日子,梦到曾经的同学、朋友、恋人,甚至,你也会梦到和老公恋爱的那些细节,梦中,绿草茵茵,花儿芬芳,笑容温柔,醒来,面对那个背对着你的躯体,心中充满惆怅。

你的生活被琐碎的柴米油盐占据,你想不起上一次牵手是在什么时候,想不起上一次温存离现在有多久,你一直害怕过油腻的生活,却在油腻中越陷越深。

你们再也无法擦出激情的火花,却时常会引爆情绪的“火药”。

想安慰自己,这世间夫妻大抵如此吧。可你又分明见到许多缠绵的身影,有年轻的,也有年迈的。

年轻的夫妻手拉着手,身边是满地撒欢的孩子,夫妻俩边走边聊,神态安宁,声音低柔。年老的,互相搀扶,语速缓慢,步态悠闲。

在忙碌的生活间隙,你稍作停顿,寒意便伴随着孤独从心底升起,整个世界都空落落、冷嗖嗖的。

04

柏拉图认为,

能够体会到孤独感,是一个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标志。

自我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平淡的婚姻生活里,品味出孤独感,其实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

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里,男主角桐原亮司的父亲是恋童癖,他的母亲桐原弥生子与店员产生了婚外恋,书中有这么一句描述:她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个妻子,是个母亲,还是个女人。

桐原弥生子身上所表现出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只不过她选择了错误的处理方式。

婚姻虽然是结合,但是个体的独立性仍然不会消失。希望与对方合二为一,是对婚姻存有过高的期望。一旦无法符合期待,个体的孤独感就会来临。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越清醒,越孤独。

面对这种局面,有人选择将就,有人选择逃离。

罗曼.罗兰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没办法克服婚姻里的孤独感,却可以试着接纳它,承认它的存在。

别忘了,这个世界,除了他,还有你自己。

试着把目光从对方的身上收回来,试着将自己的心灵从内耗中解放出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自己,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

当你这样去做时,某一天,你会发现,孤独正渐行渐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