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冬窗关闭仍留两大悬念,不用交调节费的万达却还是选择了交钱

新赛季开始在即,中超冬季转会窗口于今天零点正式关闭。但是,仍有诸多悬念等待揭晓。

A、足协转会新规成功制造三年最“冷”冬窗

根据德国权威的《转会市场》网数据,由于中国足协的转会新政,今年中超冬窗的总支出为1.4475亿欧元,仅为去年同期4.0426亿欧元的35%,创近3年新低。

引援调节费的设置(外援转会费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内援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俱乐部需支出等额费用给足协),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俱乐部在引入大牌外援时缚手缚脚,收缩投入;另一方面,在内援转会时更多地采用了互通有无、协商交换补差价的方式,这也大幅减少了资金的流动。

中超冬窗关闭仍留两大悬念,不用交调节费的万达却还是选择了交钱

足协的转会新规收效明显。过去两个赛季,中超转会费标王的纪录屡创新高,从2800万欧元飚升到6000万欧元,今年的标王身价回落,大牌外援数量也大幅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俱乐部纷纷储备U23球员,而U23球员身价的提升,也让俱乐部看到投资青训的更好前景。

不过,这个冬窗关闭之后,足协还有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

B、巴坎布转会盖棺未定论,足协仍需透明公开

比如国安外援巴坎布的转会费如何认定。国安在昨天正式在中国足协将巴坎布进行了注册,这一旷日持久的转会终于尘埃落定。国安一直声称是巴坎布自行买断合同离开西甲球队比利亚雷亚尔,此举也被广泛解读为“逃避缴纳引援调节费”的策略。

足协不久前出台了补充说明,不但明文规定买断合同的费用将被视同为转会费,而且还规定将对逃避缴纳调节费的行为进行扣分处罚。

足协态度强硬,国安最终选择了遵守新规——毕竟,要查清巴坎布交了多少违约金,并不是件难事,直接给西班牙足协发函查询就行了。据西班牙《马卡报》报道,国安最终不得不为巴坎布支付了高达3700万欧元的调节费。

不过,这终究只是《马卡报》的说法,足协有必要以官方的身份为这桩转会肥皂剧来一个盖棺定论。只有透明化的操作,才能对后来者形成良性的示范。

中超冬窗关闭仍留两大悬念,不用交调节费的万达却还是选择了交钱

C、万达股权交易球员无需调节费?这笔钱,万达能逃,但未必想逃

足协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中超新军大连一方的新外援,此前效力于马竞的卡拉斯和盖坦的转会如何认定。相比起巴坎布转会,这是一个更令人头疼的问题。

万达接手了大连一方,并且由于万达此前退股马竞,马竞将两名球员作为资产抵消马竞应退还万达的17%股权,在商业上是可行的,足协也没有作出相应的限制。

中超冬窗关闭仍留两大悬念,不用交调节费的万达却还是选择了交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名马竞球员就不需要交调节费。因为万达还没有在法律意义上接管一方——根据足协相关规定,2015年夏天才收购大连阿尔滨股权的大连一方,由于未满三年,还不能转让超过50%的股权;并且,大连一方作为上赛季刚刚冲超的升班马,也不符合足协规定的“获升级资格俱乐部一年内不得进行重要股权转让”的规定。

中超冬窗关闭仍留两大悬念,不用交调节费的万达却还是选择了交钱

也就是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万达是万达,一方是一方,万达要把两名马竞球员作为资产输送给一方,还不是那么“左手到右手”这么简单的事情。

当然,足协可以庆幸的是,这个问题不像巴坎布转会那样,一个处理不慎就可能引发群起模仿,如果只是为了逃缴调节费,还要先去收购一家国外俱乐部的股权,再撤股,这未免也太疯狂了。换言之,万达的这番操作,由于门槛太高,可复制性太差,所以不会引发模仿,也无损足协的权威。

只是,这笔调节费,万达有机会逃,但王健林未必想逃。万达完全有可能抓住回归职业足球的机会来一次示范,主动交纳调节费,立个投名状,给足协一份开门厚礼。

中超冬窗关闭仍留两大悬念,不用交调节费的万达却还是选择了交钱

不过话又说回来,足协调节费政策的本意,不是想多收钱,而是想让俱乐部少花钱。因为真收来动辄几个亿的调节费,这笔钱怎么合理使用、以及账目的公开,这些势必又将成为考验足协行政管理能力的新试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