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市中心城区西南方向那座山叫做“骆”仙岭,不仅老百姓这样叫,郴州官方也这样叫。官方文件中就有“骆仙岭新区”的提法,还有“骆仙铺村”、“骆仙小学”等衍生出来的团体名称,等等。大家都这么叫,自然我也是这么叫的,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从未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最近当我读到有关的历史资料后才发现这种叫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骡仙岭”。
骡仙岭与成武丁的故事
相传,东汉末年,临武县出了个神童。此人姓成,名武丁。成武丁很小便能无师自通,不经任何人指点,就能背诵“四书”“五经”。等到13岁的时候,他便身高七尺,在县城做了小吏。成武丁平常不喜言谈,更不喜趋炎附势,有时候还恃才傲物,冲撞上级与同僚,官场上的人就都不喜欢他,叫他“成傻子”。
有一次,他被派到京城出差,回经长沙郡时,没赶上驿站住宿,就在野外一颗树下休息。三更半夜时,四周静悄悄的,伸手不见五指。
忽然,从树上传来说话声:“明天,我们要到长沙买药去……”
第二天醒来,成武丁抬头一看,,见树上有两只白鹤,便觉得很奇怪,于是就若有所思地来到长沙城。在街道上,他碰见了两个人,打着白伞一起行走。成武丁越看越觉得他们像是那树上的两只白鹤。于是,他就请这两人吃饭。吃完了饭,那两个人连声谢都不道就走了。成武丁一点儿也不气恼,只是默地跟着他俩走了好几里地。这时,两个人才回过头,看见了成武丁,有一个人就问:“你一直跟着我们,是有什么要求吗?”
成武丁说:“我乃临武人氏,姓成名武丁,自幼孤陋寡闻,却酷爱奇门异术,只是根基太浅,无论怎么学都学不会,心里常常羞愧不已。自从路上巧遇两位,便见你们形貌非凡,必有非比寻常的道术,所以就一路追随到这里。”
两个人相视一笑,拿出一个玉石匣子中的本子仔细翻看,看到上面果然有“成武丁”这个名字,于是就给了他两枚药丸,让他吞下去。其中一人对成武丁说:“你将来会得道,成为你们当地的一位很有名的地仙。”
成武丁听说后,激动无比。一回到临武,果然功力大增,如有神助。他不仅能够听懂野兽的吼叫和鸟儿的鸣声,还能洞悉出世间万物的奥秘,感知周边发生的事情。桂阳郡府君听说成武丁乃一方奇士,就把他从县里调到府里,并任命他为主簿。
当时,郡府中有些官员瞧不起成武丁,怨怪府君不该将他这样出身微贱的人破格提拔。府君说:“你们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成武丁呀!“
到了春节那天,官府举行团拜会,三百多人聚会宴饮,让成武丁行酒令。酒令行了一巡后,成武丁忽然大含一口酒向东南方向喷去,满座人都惊讶地责怪他,只有府君说他这样做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于是,府君就问成武丁怎么回事。
成武丁说:“临武县城失火了,我怕火灾伤及无辜,于是就顾不上场面礼节,立刻喷酒灭了一场大火。当时在座的听后,都哈哈大笑,觉得成武丁这回牛皮是吹大了。
第二天,临武县的张济上书说:“正月初一,县府举办节日宴会,下午3点多钟县衙忽然起了大火,火从西北方向烧起,火焰漫天。眼看整座县城就要被火魔吞噬,忽然从西北天空涌起阵阵乌云,铺天盖地地向县城卷来,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一下便把火浇灭了,让人不解的是,雨水中竟然还散发出阵阵酒气。”
府君很赏识成武丁。府君晚年时,给成武丁在城西边盖了一座府宅,成武丁就和母亲、弟弟和两个孩子一起搬了进去。两年后,成武丁死了。死后的第二天,有一个人,从临武赶来郡里,说他在武昌的山冈上遇见了成武丁骑着白骤子往西走。
当时,他还问成武丁:“天快黑了。你要去哪里?”
成武丁说:“我要到迷溪去一趟。很快就回来。我走时把大刀忘在了我家门旁,还有一双鞋放在鸡窝上,你回去给我家里人捎信让他们收好。”
朋友来到成武丁家,听到一片哭声,大吃一惊,便把路上刚碰到成武丁,以及与他谈话的内容都说给成家人听。成家人说:“刀和鞋都在他棺材里,怎么能在外面呢?”
于是,打开棺材,只见棺内只有一支七尺多长青竹,肉身早不知哪儿去了。大家这才想到,原来成武丁已得道升仙了。
后来,人们便把成武丁尊称为“成仙”,把他骑骡而过的武昌冈改名叫“骡冈”。骡冈,其实就是成仙羽化升天的地方,于是骡冈又叫“骡仙岭”,成仙又叫“骡仙”。据说,岭上至今还清晰地印着四个骡脚印呢。
其实,中国很多历史文献都记载了这个故事。 譬如宋代人李昉写的《太平广记》三洞群仙录卷七「武丁被召」条就详细记载了成武丁得道成仙的全过程,兹照录如下:“成武丁,桂阳人也。年十三,为县宰遣送物上州,州牧周忻异之,留为文学主簿,因被使,自京还,过长沙郡,投邮舍不及,遂宿野木下。忽闻人有语云:「向长沙市药」。平旦,见二鹤,君异之,遂往市门伺候,果见二老人。君从之数里,老人问:「子随我何求耶」 曰:「闻君有济生之术,因来侍从耳」。老人顾笑,於袖中出玉函,看素书,果有武丁姓名,各出药一粒与之,因而得道.一日,谓弟曰:「七月七日,牵牛诣织女,吾被召还宫,不得久留」。言讫而卒。後葬,太守使人发棺,不复见尸,但有青竹杖并舄而已。”
宋代郴州知州阮阅写的诗歌《郴江百咏》中有二首是专门咏骡仙岭和成仙观的,亦照录如下:
其一:武昌山
朝辞湘楚暮山东,今在蓬莱第几峰?
可笑诗人空扰扰,武昌山下问骡踪。
其二:成仙观
仙去寥寥几百春,故居依旧在湖滨。
枝头禽语人难会,石上骡踪事已陈。
明代徐霞客所撰《徐霞客游记 楚游日记》中亦有“郴州为九仙二佛之地,若成武丁之骡冈在西城外”的记述。
从以上援引的历史资料足以证明这座山正确的称呼是“骡仙岭”,而不是骆仙岭。
为什么骡仙岭以后会以讹传讹叫成骆仙岭呢?这很可能是由于“骆”与“骡”在郴州方言中发音相同,老百姓谐音误叫造成的。由民间的误叫再传染到官方,使官方亦不能免俗。民间还有把骡仙岭叫做“螺蛳岭”或“乐仙岭”的(“乐仙大酒店”很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其原理跟骆仙岭一样,也是属于谐音误叫。
从骡仙岭使我想到苏仙岭。苏仙岭原名叫“马岭”或“牛脾山”。为什么骡、马、牛这些帮助人类运输负重的动物,会出现在郴州一些山川的命名上呢?我猜想,这可能反映了郴州古代人民当时的一种生活状况。郴州处在南岭山脉之中,自古关山阻隔,交通不便,人们出远门不得不借助骡、马、牛这些原始的交通工具。以骡、马、牛的名字命名这些山川,反映了这些动物与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性。而苏仙乘鹤升天和成仙骑骡升天的想象,则多少寄托了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更快捷、省力的交通工具,走出大山的这样一种愿望。
地名里包含有一个地方丰富的历史信息。假定我们把郴州误叫成“称州”,很明显就会把郴州2000多年的历史割断。由于我们把“骡仙岭”误叫成“骆仙岭”,已经使上面援引的那些关于骡仙岭的丰富的历史故事变得几乎要失传了。
閱讀更多 郴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