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貫穿全年的關鍵詞

今年以來,因為現金流斷裂,導致的企業債務危機層出不窮。近的比如說盾安集團、凱迪生態、億陽集團、東晶電子等等(太多了不勝枚舉),遠的比如說海航、華信等等,在同一時間,有如此之多的企業陷入違約或者可能的違約,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當然,這跟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債務危機,貫穿全年的關鍵詞

發生債務違約的許多企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手上還是持有很多不動產、股權等資產的。這些資產本身還是有價值的,可以創造收益的。此外,這些企業總資產淨資產都比較高,為什麼也會違約呢?

違約,也就是在給定的還款時間,還不上債務的利息了。這取決於企業的現金情況,不完全跟資產負債情況掛鉤。也就是說,這些企業缺少現金。

為什麼缺少現金?有兩個口子。一個是進來的口子:企業貸款變難了。比如說以前通過新債還舊債,現在新債借不到了。比如盾安集團就說企業融資遇到了困難。那麼為什麼新債借不到呢?還是銀行收緊了信貸的口子。去槓桿以來,銀行表外貸款轉到表內。以前表外貸款沒有風險準備,如今轉到表內,沒有足夠的風險準備金了。沒有風險準備金,就沒有辦法發放新的貸款。這樣很多企業即便是拿到了銀行的授信,也拿不到錢。這樣就造成了企業一個資金進入的口子被堵上了。

資金進來的口子還包括再融資。隨著IPO的加速,再融資給IPO讓路的跡象比較明顯。再加上再融資所耗費的時間非常長、審批比較嚴格,遠水解不了近渴。再融資難以解決企業融資的問題,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更是解決不了。

債務危機,貫穿全年的關鍵詞

第二個就是出去的口子。進來的資金少了,但是出去的資金卻很多。比如說盾安、比如說海航等等,他們對外都有大量的投資,或是投資實業,或是投資股權,或是投資地產。他們融資的資金很大程度上用在了投資上面,自己營運的資金被佔用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目標是通過負債,做大做強資產,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是一旦槓桿收緊,現金流的壓力驟然顯現,過往投資的股權、實業、地產難以在短時間內變現,就會造成短時間內的資金壓力,甚至出現債務違約。當然,這些企業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至少還有可供變現的資產,違約可以通過延期還款等等方式來解決。

如果有的企業,投資的資產已經形成了不良資產,那麼,資產更無法變現,可能就需要通過債務重組來償還債務了。債務人在這些企業的投資就會面臨重大損失。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違約的企業越來越多,這種現象不是短期的。去槓桿的政策至少是一個三年左右的歷程,在這個時間期限內,還會有很多企業因為上述問題出現貸款還不了的情況。還沒有遇到狀況的企業,必須切實檢查自己的資產負債情況、現金流情況,做到穩健發展。其中一個要務就是槓桿不能過大、債務不能過大,利息支出不能過大。在剛剛過去的會議上,分管金融的領導就提到,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別人錢是要還的。不要妄想著空手套白狼,也不要想著把風險轉嫁給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