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開放落戶政策,一天之內30萬人申請落戶,搶人大戲升級?

天津開放落戶政策,一天之內30萬人申請落戶,搶人大戲升級?

5月16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式上,天津發布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新政策大幅放寬人才落戶條件、自主選擇落戶地點、簡化落戶辦理程序。

新政策門檻有多低?

學歷型人才:全日制高校本科畢業生不超過40週歲、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5週歲、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戶,不需要其他任何條件。

資格型人才:獲得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以及擁有國內外精算師、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註冊建築師、律師等執業資格的,可直接落戶天津。

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並在天津工作滿1年或中等職業院校畢業並在天津工作滿3年,具有高等職業資格、不超過35週歲,具有技師職業資格、不超過40歲,具有高等技師職業資格、不超過50週歲的,可直接落戶天津。

創業型人才:創辦符合天津產業政策且企業穩定運行超過1年,個人累計繳納所得稅10萬以上的,可直接落戶天津。

注意,重點:來津人才可自主選擇在本人或配偶名下的產權房,或所在單位集體戶落戶。無產權房、無就業單位或所在單位無集體戶的人才,可在市、區人力社保部門指定的公共服務機構的人才集體戶落戶並存檔。

隨後據媒體報道,自16日中午12:30分至17日早上8:30分的統計數據顯示,已經有30萬人登陸並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

一、落戶天津人口的主要來源?

在北京工作但無法獲得北京戶口的外來人口,廣大的河北人口,這兩部分人過去這些年其實一直都是天津新增戶籍人口的來源主力。只不過作為直轄市,天津之前的落戶政策相較而言還算卡得比較嚴,此次一放開,瞬間引爆了這些人的需求。

二、為什麼這些人要落戶天津?

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教育。相比二十多歲剛畢業的年輕人,三十多歲有孩子,需要為孩子上學考慮的北漂一族或河北中產,開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就中國當下教育制度,戶籍歸屬依舊是教育資源的最重要門檻。尤其是高考階段,與省同級但人口卻少很多的直轄市,是高考資源的最大既得利益獲得者。

但是需要提醒所有落戶者一句,官方沒有承諾任何對通過這種渠道新落戶天津人群的教育資源分配計劃。在天津之前,人口落戶新政如火如荼的西安,已經確認通過快捷落戶渠道落戶西安的人口,並不能馬上獲得當地的高考資格。天津作為直轄市,擁有比西安更有優勢的高考傾斜,這一資源更不會輕易散出去。

天津開放落戶政策,一天之內30萬人申請落戶,搶人大戲升級?

三、新增人口對天津的意義?

短時間內並不大,首先是天津的房價已然很高,擁有天津戶口也並不能解決這些人就馬上能買得起天津房子的問題。其次是即使買了天津的房子,很多人因為天津明顯偏低的收入和並不豐富的就業選擇,依舊會選擇工作和生活在北京。最後,如果沒有房產只憑學歷的落戶,將統一落在集體戶上,擁有天津房產的人可以落戶在房產上。所以此次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之前在天津有房產但還不夠落戶資格的人。

四、為何會“突然”推出此政策?

其實一點都不突然,因為天津目前的經濟狀況說輕了叫不容樂觀,說重了較正處泥潭。一方面天津本身產業結構偏重偏舊,另一方面人口新增情況又並不樂觀,再加之北京的優勢相比天津是絕對壓倒性的,所以天津想要觸底反彈壓力一點都不比東北小多少。當地居民和企業對於天津政府不作為的呼聲伴隨著經濟的持續低谷日益強烈,國內其他二線城市搶人大戲如火如荼,天津政府必須做些什麼才能度過此劫。

天津開放落戶政策,一天之內30萬人申請落戶,搶人大戲升級?

五、各地搶人大戲會如何收場?

當一項政策成為同標準時,本身也就失去了有效的吸引力。人才新政也是一樣,最開始一兩個城市推出時,的確會對一潭死水的市場激七千層浪。但是如果有十幾個、二十幾個城市都發布相似的人才新政時,政策的本質就會變成跟風和形象工程。人口的戶籍變動的確變得流動起來,但是人卻未必隨著戶籍變動而變動,依舊還會留在收入更高的地方。更深一步講,如果一個人剛落戶一城不久,後來發現有更好的選擇很快再進行變更落戶,這樣政策逐漸就會走向變味。有一種可能是,中央出面對各城市目前五花八門的落戶新政進行限制,給出指導意見。

六、城市資源的門檻會轉向其它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戶籍政策對於中國人民最大的存在意義,顯然不是戶口本上的那幾個字,而是它作為各類城市共有資源的獲取憑證。而現階段的人口新政,還根本談不到對戶籍制度真正的改革,因為並沒有涉及城市公共資源的分配變更。當人們爭先恐後變更戶口的同時,資源的憑證正在從戶口轉變為其他門檻。如此一來,城市戶口就像是高校不斷擴招後的大學文憑,證書還是那個證書,價值卻在不斷下滑。

文末,我們當然希望更多的城市管理者,改革出比現有戶籍制更合理的城市資源分配方案。我們還希望這一方案是多樣化,高效率,可良性持續的。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是科學完善的,而非像當下很多城市進行的房產調控,由於漏洞百出導致事與願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