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山川網:今天和大家聊點不一樣的東西,也是城市相關的媒體們基本上不怎麼會碰觸的一個方向。

對很多85後、90後來說,關於乘坐公交車的購票記憶,更多已經集中在無人售票的自主投幣或刷卡階段。但是在無人售票和刷卡機之前,更早前的公交車是有售票員進行人工售票的。

如果你聽過一些老的相聲段子,其中不乏一些調侃公交車售票員的段子(以老北京居多)。比如:

“小時候我的夢想就是長大了幹每天坐車四處玩,人人還主動往我包裡塞錢的工作。”“根本就沒有你說的這種工作!”“怎麼沒有,公交車售票員就這樣。”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對於那個時代的上班族而言,雖然沒有像現在這樣每月累積刷卡超過多少次,即可享受幾折的活動,但是卻可以參與另一項優惠——月票。對於每天都需要來往通勤乘坐公交的上班族而言,月票其實是非常划算的。

郭德綱在一些早年的相聲段子中,也不乏用“買公交月票的”和“開私家車的”之間的貧富差距,抖出包袱。但是之所以說是早年間(差不多十年前左右),還是因為當年那一波聽郭德綱相聲的人中,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有人售票的公交車階段。這些年郭德綱再也沒有用過類似的包袱,因為時過境遷,現在的年輕人早已沒有了類似成長經歷,也就不存在共鳴的可能。

公共交通的發展,其實是最能提現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歷程的。這些年我們市內公共交通的發展,並不僅僅侷限在地鐵通車裡程長了,BRT線路多了,同樣也體現在我們進行乘車付款的方式越來越多樣了。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比如NFC支付方式,相當於手機本身內置了一張通用的公交卡芯片。目前國內手機廠商中做的最好,支持城市最多的,就是小米。但是NFC乘公交這種方式有兩個重要的阻礙。

其一是NFC需要內置相應的模塊,成本不高不低,但是目前由於應用場景的缺失很多廠商只有在旗艦機上才會配置,但依舊被很多用戶看作是雞肋。其二是NFC並不是打開就直接可以當公交卡進站,而是需要先在手機上開通對應城市的NFC虛擬公交卡,而線上開卡也需要收取和線下一樣的押金費用。

而最讓我感到驚豔的,是騰訊團隊近期上線的一系列城市電子車票。從設計審美層面說,非常能夠體現不同城市的人文情懷。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目前開通電子車票的城市還不多,只有廣州、鄭州、濟南、西安、呼和浩特、常德。但是從對應的票面,卻是各具風情:

【廣州電子車票】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鄭州電子車票】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濟南電子車票】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西安電子車票】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呼和浩特電子車票】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常德電子車票】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這個車票是具備社交屬性的,即除了可以自買自用外,還可以送給朋友。當然了,要對應的城市才可以使用。

在之前不久,小川曾用幾篇推文的形式和大家聊了聊城市營銷的概念。而今天今天和大家聊到的騰訊車票的案例,其實可以算作是“城市IP”的範疇,再細化就是“城市文化IP”。

關於這一話題,其實之前也有類似的推文,但是大家未必還記得。《民生的這套魅力中國信用卡太美,恨不得87張全部拿下!》中,講到了民生銀行以不同省份和城市的特色,設計了一整套的信用卡,這其實也是典型的城市IP應用。

微信新上線的這套電子城市公交車票,莫名戳中許多人的記憶

城市IP要想應用好,首先是城市本身要有話題,要有標籤,要自帶流量。這點可以等位思考例如星座概念,當人們提到某一個星座時,其實並不是說這個星座概念有多麼神奇,而是針對同一星座背後的整個人群。

而當下部分媒體動輒借用城市IP煽動城市居民之間的地域攻擊和製造焦慮,則是非常典型利用人性弱點進行營銷,從動機開始就非常惡劣。

從未來長期來看,城市IP價值還遠待深挖,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鏈和生態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