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的消費觀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物資匱乏的時代,能夠吃飽穿暖已經是很奢侈的願望,不會再要求更多。但是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我們仍然活得好好的,並且獲得了並不比現在這個時代少的幸福感。

我讀中學的時候,因為沒有錢坐車,需要步行70多里地去上學,一大早出發,太陽落山前能走到學校。學校裡有大蒸鍋,大家都把自己帶來的紅薯或者土豆放到裡面一起蒸熟,然後各自取了自己的那份當午飯或者晚飯,吃的非常簡單。考上大學以後,因為家裡窮,沒有被子,晚上睡覺就蓋一箇舊的軍大衣。

我們這一代的消費觀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當時也沒有覺得多苦,也沒有妨礙讀書,成績一直很優秀,天天鍛鍊,身體也很好,還代表學校去參加過長跑比賽。大概是因為當時國家很窮,身邊的人也都很窮,所以沒有人會產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生活上的不富裕造成了我們這一代人大致趨同的消費觀,那就是非常注重性價比,花每一分錢都很慎重,因為知道這張紙幣背後所蘊含的勞動量,所以絕對不會去買生活必須品之外的物品,“胡亂花錢”。家裡的物品用壞了就修一修,補一補,能用就接著用,直到再也無法使用,才會丟棄。在丟棄之前,還要仔細檢查,留下還可以用的零件,比如幾個釘子幾顆螺絲。所以家裡堆放了很多這些所謂的“破爛兒”。

為了節約開支,我們那個時候都學會了很多技能。在一個家庭裡,男人會修理家電,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用鐵絲彎成的衣架,用木棍做成的晾衣杆,用曬乾的玉米皮做成的蒲團,用泥巴壘成的灶臺,偶爾還會到河裡去捕魚;女人會做針線活,把破爛的地方縫補得平平整整不影響美觀,自己買幾尺布給全家人做新衣服,把舊衣服剪成合適的形狀納鞋底,會醃各種可口的鹹菜,比如豆瓣醬、辣白菜、蘿蔔條、辣椒醬。無論多麼艱苦的環境,用心籌劃,日子總能過下去,而且不乏樂趣。晚飯時一家人坐在一起,飯菜雖然簡陋,氣氛卻十分融洽愉快。我並不是說,越窮越好。我想說的是,艱苦的環境下,人們被激發出各種潛力,彼此更加團結親密,貧窮的日子總能被對付過去,並且讓人產生勝利的自豪感。

我們這一代的消費觀

這種在年輕時代形成的習慣和性格一直延續到現在,購買一件物品之前,我會首先考慮需要,如果可要可不要,就不會買。對家裡的每一件物品,我都抱著無比愛惜和用心利用的態度,努力使它的生命力更長久一些。所以家裡保留了很多老物件,它們陪我們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歲月,每次看到都覺得十分親切。

現代人崇尚快速消費,因為物質極大豐富,所以每個人可擁有的物質就比以前多了很多,獲得方式也比以前便捷很多。但是這些東西有多少是因為衝動或者跟風而購買的,沒人關心,也沒人在意,反正不喜歡了馬上可以扔掉,換新的。到處充斥的廣告不斷挑逗著人們的消費慾望,把人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通過各種營銷方式塞給他們。工廠不斷生產產品,人們不斷地快速消耗著產品,很多產品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就在垃圾箱裡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更多的產品刺激著更多的消費,更多的消費催生了更多的產品,每一個人都被裹挾進這個巨大的漩渦,身不由己,停不下來。

我們這一代的消費觀

沒有人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物品嗎?我到底需要什麼呢?

現代工業社會的意義就是不斷的生產和不斷的消費嗎?人類的幸福感必須要建立在物品的數量上嗎?

顯然不是。

現在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拜金主義和抑鬱症流行,雖然物質極大豐富了,生活的意義卻迷失了,人們找不到方向了,再多的豪宅、名車、包包、愛瘋、美食也無法彌補心靈的空虛。從個人角度來講,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慾望,就需要去賺更多的金錢,為了去賺更多的金錢,就需要更多的加班和犧牲,比如犧牲和家人在一起吃晚飯的機會,犧牲週末陪家人散步的悠閒,還要犧牲自己的閒暇時光。從地球的角度來講,本來這些人類在森林裡生活,在樹上跳來跳去,只需要吃些野果就能活下去,自然界保持著自己的節奏,雲捲雲舒,颳風下雨,平靜、單調,但又無比和諧,但是這些人類後來開始直立行走,他們建起了城市和工廠,煙囪和汽車排出的煙汙染了藍天白雲,他們到處挖掘地球的資源拼命使用,從來也不擔心有枯竭的一天,好像沒有看到地球已經不堪重負。

我們這一代人對自己過於苛刻,對於物質享受並不看重,抱著過於實用主義的態度,忽視了對美好器物的欣賞,也損失了一些人生的樂趣。現代人則太看重物質享受,並且用各種心靈雞湯告訴自己和別人要追求美好的生活(實則是指物質生活)。到底哪裡才是適度的分界線?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消費觀很有必要。分清需要和慾望之間的區別,把被廣告綁架的目光收回來,面向內心,聽從理性的聲音,謹慎地選擇物品,或許這是唯一的明智選擇。

我們這一代的消費觀

面對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現狀,有科學家提出瞭解決辦法:人類在未來的二十年內可以移民火星。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逃避的做法,把一個星球霍霍完了,在宇宙裡再找一個星球去霍霍。然而,在人類無限膨脹的貪慾下,宇宙裡適合人類生活的有限星球夠用嗎?即使夠用,能帶來足夠的幸福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