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哀牢山位於雲南省中部,本來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卻終因道路兇險、山高林密而逐漸被廢棄。因為人跡罕至,哀牢山也越發顯得神秘詭譎,傳聞也不絕於耳。

不久之前,幾位揹包客走進哀牢山深處,突然林間傳出一陣淒厲叫聲,就像是鬼哭狼嚎,驚恐之下他們迅速逃離深山。這淒厲叫聲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哀牢山到底有著怎樣的傳說?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哀牢山綿延近一千多千米,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它原始森林廣佈,群山腹地多為無人區。溫暖的氣候、原始的生境,孕育出我國少見的野生動植物寶庫。這其中不乏雲豹、金錢豹、黑熊這些猛獸,但是它們發出的聲音並不尖銳淒厲。那麼,是誰在森林裡發出這樣獨特的聲音呢?

在哀牢山附近的傣族村寨中,考察隊得到一條重要線索。村民說哀牢山中有一種猴子,常年棲居在大樹上,行動如風、叫聲響亮,被稱為“吼猴”。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村民所說的“吼猴”究竟是什麼動物?考察隊決定深入哀牢山實地調查。

密林深處的監測站,是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專門設立的生態保護和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黃蓓博士常年在這裡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她是否能解開考察隊心中的謎團呢?

黃蓓博士通過對音頻資料的辨認,認為揹包客所聽到的淒厲叫聲,和原生於南美洲的吼猴叫聲差別很大,倒是和哀牢山中原生的靈長類動物——西黑冠長臂猿的叫聲十分接近。

西黑冠長臂猿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部分分佈在我國的雲南,因為它們大多生活在紅河以西的哀牢山和無量山,所以又叫西黑冠長臂猿。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黃蓓博士告訴我們,長臂猿大都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叢林裡,由於大霧等自然因素阻礙了視覺通訊,聲音通訊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聯絡方式,具有劃分領域範圍和領域防禦的功能,以及吸引配偶和加強配偶關係的功能。研究發現,黑冠長臂猿發出的淒厲叫聲,頻率較低,波長較長,衍射力大,有利於聲音的遠距離傳播。

黃蓓博士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哀牢山並非西黑冠長臂猿理想的棲息之地。因為在哀牢山缺乏西黑冠長臂猿喜食的漿果和花朵。不過,他們也發現,西黑冠長臂猿為了長期棲居於哀牢山,竟然改變了自身習性,出現了大量採食樹葉的現象。為何這些小生靈寧可改變習性也要執意長期居住在哀牢山呢?

黃蓓博士說,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干擾,西黑冠長臂猿的棲息地呈現出片段化、破碎化現象,生存環境堪憂。從這一點上來看,哀牢山對西黑冠長臂猿來說已經是相對完整的棲息地了。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通過對紅河兩岸的觀察,這個特徵尤為明顯。紅河西側,林木參天,一眼望去鬱鬱蔥蔥,而東側則岩石突兀,林木稀疏。為何僅僅一條紅河相隔,就能出現如此巨大的差別呢?

地理中國|哀牢山中淒厲叫聲嚇壞揹包客

雲南師範大學的地質專家李玉輝教授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題。他告訴我們,哀牢山橫亙於雲南中部,阻擋了冬季來自東北方的冷空氣,因而相較於紅河東部較為溫暖。而在夏季,西南暖溼氣流則會給哀牢山的西側帶來充沛的降雨。地形造就了哀牢山大片原始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成為我國西南地區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地理中國》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特別節目》3——《哀牢奇獸》

播出時間:5月21日 17:37

監製/閆東 主編/劉銘 黃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