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古人餐桌上都有啥?

很久很久以前,當時人們不懂人工取火,餐桌上幾乎都是生傢伙,說茹毛飲血,那是不假。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直到燧人氏鑽木取火,古人才進入熟食時代,但肯定沒啥佐料,品種也沒有現在豐富,但比茹毛飲血不知要強多少倍。

到了神農氏,發明了陶具,古人第一次擁有了炊具和容器,為製作發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於是酒、醋、酪、酢、醴等食物應運而生。

有了容器,自由需要勺子。古人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卻只有3000年的歷史。

戰國時期,是古代飲食文化的成形期。北方主食主要有以下幾種:稷,即小米,為五穀之長;黍,僅次於稷,又稱粟,是脫粒的黍。還有麥、菽。其中菽是豆類,當時是黃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窮人吃的。南方有稻子,古代稻是糯米,屬細糧,較珍貴,真正大規模吃上水稻大米,那得到宋朝。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漢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這要歸功於張騫。他出使西域,帶回了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種子: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蔔、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萵筍、大蔥、大蒜,這些漢以前的人吃不上,但我們至今還在吃。另外,張騫還帶回了西方一些烹調方法,如炸油餅等。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期間,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物美價廉,製作簡單,和其他配菜一起,可做出種類繁多的菜餚。東漢還發明瞭植物油,以前都吃的是動物油。

唐宋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高峰,這要歸功於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最重要的變化不僅是食物種類更加豐富多樣,關鍵是吃飯的形式發生了重大飛躍。當時由於家庭傢俱製作發生重大變革,開始普及高足椅子和桌子,加上菜的種類豐富,因此,吃飯的形式,由過去幾千年的“分餐制”(一個家庭幾個人端著飯碗四處蹲著吃,現在貧困山區的也有這種現象),變成當下一人一套餐具的“多人圍桌合食”的形式。宋朝南方水稻引進了占城水稻,不僅大規模普及,而且畝產量有大幅提高,米飯開始成為南方餐桌上的主食。

明清飲食文化又到了一個高峰,不僅是對唐、宋食俗的發展,還混入了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16世紀的明末,因連年天災,餓死無數。危急存亡關頭,兩名菲律賓華人,歷盡千辛萬苦,將紅薯(又名番薯、甘薯、地瓜、紅苕)的種子偷運回國。因為紅薯種植特別簡單,存活率特別高,而且營養十分豐富,被當代營養專家列為抗癌食品、長壽食品,就是這個來自菲律賓的紅薯,在明末以後的災荒年間,不知救了多少中國人。

我們向這兩位不知名的菲律賓愛國華僑致敬!

沒有牙刷,老百姓刷牙嗎?

古人也很注重口腔衛生的。咱們老祖宗,很早就用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確切地說是“揩牙齒”或“剔牙齒”。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三國時期的貴族墓葬中已經出現了金制小牙籤,用以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所用。到了隋唐時代,古人才學會先用濃茶、鹽水、酒漱口,然後用手指或咬軟的楊枝蘸上鹽當“牙刷”,或者乾脆從樹上揪一片嫩樹葉塞進嘴裡嚼一嚼,那就是天然“口香糖”。現代人哪天搞野外生存,忘記帶牙刷,不妨用一下古法,那感覺應該不錯。

宋朝人真的很智慧,很聰明,他們用馬尾毛和動物骨頭做成了最初的牙刷,又用柳枝、槐枝、桑枝和生薑煎水熬製成今日牙膏的雛形,將人們從“手揩牙齒”的原始方法中解脫了出來。

沒有沐浴露,古人怎麼洗澡呢?

古人講衛生,其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古人一般用淘米水、澡豆、皂莢、肥珠子、香料等洗頭洗澡。用淘米水清潔東西,現在有時還能看到,澡豆是用豆粉和藥沫製成的,有潔淨潤膚的作用,當時恐怕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用。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人把洗澡稱呼為沐浴,按當時甲骨象形文字的圖案來看,沐是一個人舉著一個木盆,而浴則是一個人坐在一個器皿裡。

由此可見,沐在古代是洗頭髮的意思,可浴則是洗身子之意。在儒家文化盛行的古代社會,洗澡被賦予了更深的道德文化意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湯盤銘文》裡的這句便是對洗澡最簡潔有力的詮釋,在古代洗澡不僅僅是祛除身體上的汙垢,更是洗淨心靈的汙垢。

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了休沐,就是說官員們上了五天班之後,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南梁簡文帝蕭綱就專門寫了一本《沐浴經》,講的是怎麼科學洗澡。

如果有客人來訪,主人應該提供客人“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澡一次”的條件,這樣才顯得尊重。《周禮·儀禮·聘禮第八》中記載的“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沒有衛生紙,古人用什麼擦屁股?

古人大概都練過忍者神功,在紙張還沒有發明之前,古人大便完後,用小木片、竹片來刮擦屁股,也不怕刮出痔瘡來。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即便是紙張發明之後,因為中國有“敬惜字紙”的傳統,而且紙張較為昂貴,用紙來擦屁股,是大不敬的奢侈行為,古人只好繼續當忍者神龜。

直到元代,蒙古人反正很少讀書識字,才不鳥你什麼珍貴紙張呢,屁股自此得到了有史以來最“溫柔”的款待。

沒有冰箱,古人如何保存食物呢?

誰說古人沒有冰箱?湖北省隨縣曾侯乙楚墓,曾出土過一件“銅冰鑑”,就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冰箱。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簡單地說,古代的“冰箱”的製作方式如下:早在春秋時期,冬天,貴族就驅使奴隸們到河裡鑿冰儲藏到地下冰窖裡,夏天,貴族們從儲藏冰的地方取出冰塊,放在一個密封的容器內,再將食物放在冰塊的中間,以達到在酷熱天氣裡,對食物等進行防腐保鮮的目的。當然,普通老百姓享受不了。

沒有避孕套,古人如何避孕呢?

古代的皇帝,如果不希望妃子懷孕,會命令太監把那女子倒掛起來,用藏紅花來清洗下體。過去的青樓女子,也會服用一種含有麝香的“涼藥”來避孕。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不過,這種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保證有效,韋小寶八成就是他媽避孕措施沒做好,才蹦出來的。為了避孕,

古代還有人喝劇毒水銀,當然不值得效仿。(一定不能效仿!)

沒有塗改液,古人寫了錯字怎麼辦?

寫錯了字,直接用毛筆塗掉,是最簡單的辦法。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王羲之和顏真卿,就是這樣應付錯別字的

。所以,《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稿》算是兩位大書法家的塗鴉之作。

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錯別字旁邊(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筆加點,保留原字繼續寫下去。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名為雌黃的礦物,塗在錯別字上,有點類似現在的塗改液……信口雌黃就這麼來的。

當下學生嫌假期短,古代學生有寒暑假嗎?

現在的學生,經常抱怨學校放期太短,但如果和古代學生比較,現在的學生堪稱幸福!古代孩子家裡能有錢上學就要要燒高香了,學生每天的任務就是寒窗苦讀,沒有專門的寒暑假,當然新年、端午節等舉國同慶的節日,學生也是可以休息的。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不僅如此,考試前還得頭懸樑、錐刺股,或鑿壁借光,進行一下考試衝刺。唯有有假的是官員,所以古代學生大多很用功,金榜題名後自然會有假期了。

沒有眼眼鏡,古人近視了怎麼辦?

古時,沒有環境汙染問題,也沒有電視和網絡的誘惑,所以近視的人非常少。通常近視的都是苦讀的書生,你想啊,老鑿壁偷光、囊螢夜讀,不近視才怪。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安排時間?

公雞打鳴是古人的鐘表,但如果家裡的那隻當鬧鐘的公雞被宰了,怎麼辦?除了用公雞打鳴外,古人還發明瞭香鍾,就是以特製的模子,製成盤香,盤香粗細均勻,確保燃燒時間準確,再從燃燒後剩餘的盤香上的刻度,來推測時間。

古人講衛生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扒一扒普通百姓的日常

後來,古人對香鍾進行了改良,在香火燒到固定刻度時,上面掛的重物,就會落下,撞擊盤香下的金屬器皿,達到鬧鐘的效果。

古人過日常生活,儘管科技含量不足,但絲毫不影響古人特別是皇帝貴族、達官貴人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幾千年來,古人總結了哪些行之有效的養生之法呢?請關注今古傳奇自媒體下期給您帶來的《長壽之道:古代名人咋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