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可忘记,一切皆可放下

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一个本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无常”,无常是宇宙规律,是事物运行不可更改的法则。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迁移变化,刹那生灭、长流不驻。

追求安稳是人之共性,很多人苦苦寻觅,就是为了能找到将事物真真切切握在手中的感觉,希望青春永驻、情意长存、富贵美满永不消失……

可是这样的“常”真的存在吗?

一切皆可忘记,一切皆可放下

仰俯天地、纵览古今,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找到不曾变化的东西?变化是世间唯一不变的规律,“无常”才是唯一的常。

无常是大乘佛法赖以建立的基础。

人通常在年青的时候比较执着,有炽热的梦想和笃定的追求,因此,很多年青人往往会将无常理解为看破红尘、不知进取的消极无为。

其实不管我们是否看破红尘,红尘都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而是一直在那里飞舞,最终人们都会改变自己来适应红尘,适应社会的自然规律。

无常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死、爱情、权力、金钱、名望都没有定数,这些许多人穷尽一生去追寻的东西,由于世事的变幻莫测往往会在朝夕之间分崩离析。

一切皆可忘记,一切皆可放下

面对这些无常其实我们无需恐惧,因为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

有所区分的只是时间的长短,就像每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走到生命的尽头便都会死亡,而新的生命也会陆续降生,就这样生生不息、循环不已。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无奈,也如此循规蹈矩。

不了解无常,错误地解读世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也就错误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所以才会造成痛苦。

想要摆脱这种痛苦,就要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规律,用一颗智慧之心去接纳它。

佛学智慧是最高深、出世间的大智慧,它能够帮助我们反观自照,将出世之心应用于真实、现实的生活。

一切皆可忘记,一切皆可放下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有层出不穷的烦恼,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面对、接受、解决、放下。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无法躲避,只能积极面对。

当我们的心能面对、接受的时候,就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解决,将事情解决之后就应该放下、忘记。

忘记是一种洒脱的心态、一种宏伟的格局、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佛陀说“四大皆空”,一切皆可忘记,一切皆可放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佛学是一门教我人们如何“放下”的学问。

如果我们不能学会面对、接受、解决、放下,甚至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心就无法安于当下,就会永远处于攀援、纠结之中,痛苦也就相随相伴,无法摆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