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会把在县城里的城隍庙叫做“老城隍庙”

上海人会把在县城里的城隍庙叫做“老城隍庙”,把原连云路延安东路一带(旧址已改造为广场公园)叫做“新城隍庙”,也是上海知名度较高的地名,当然,随着这里的庙和庙宇风俗活动的消失,“新城隍庙”的地名也一定会湮没。

上海人会把在县城里的城隍庙叫做“老城隍庙”

上海的厉坛原建在上海县城北郊,1845年英租界建立时,邑厉庙被划进了英租界,巡会活动不能在英租界进行,就一度“权于西门外同仁辅元堂义冢庐舍举行”。同仁辅元堂是上海由政府支持和资助的善堂,也是上海实力和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他们在上海有许多处“义冢”,即公益性的墓地。

上海人会把在县城里的城隍庙叫做“老城隍庙”

20世纪初,旧址被划进法租界,成为上海的闹市区,原来的公益性的“义冢”设在此地不太适宜,地块就被上海颇称强势的江苏镇江同乡团体——京江公所收买,并将原京江公所从方斜路迁到这里,位置相当于今老西门外,复兴东路与方浜西路之间的地方。

上海人会把在县城里的城隍庙叫做“老城隍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