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沈州站印

沈州站印,1970年新民县张家屯乡出土。该印为边长5.6厘米的铜质正方形印,印面阳刻篆字“沈州蘸印”,印背左阴刻“尚书礼部造,至元七年二月日”(至元七年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即公元1270年),右阴刻“沈州站印”,钮顶阴刻“上”字。

【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沈州蘸印

元代在全国开辟了很多驿站,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当时沈阳属辽阳行中书省所辖,共有驿站120处,沈州站是其中一站。沈州站印的出土,证明当时的沈阳已经设置了驿站,同时为研究古代交通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元代城隍庙碑

现存于沈阳故宫院内的元代城隍庙碑,是迄今发现的有“沈阳”称谓的最早文物。

【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元代沈阳路城隍庙碑,依然露天存放

该碑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元代修建城隍庙时的功德碑。碑高1.86米,宽0.68米,碑阳刻有“城隍庙碑记”,碑阴刻有“城隍庙官员功德名志”和庙院的四周范围。其额阴刻有“沈阳路城隍庙碑”字样。这块石碑,成为元代置“沈阳路”的有力证明。

元朝统一后,于公元1266年(元至元三年)重建沈州城,并于公元1297年(元大德元年)年擢升为“沈阳路”。这是“沈阳”第一次以地名出现在沈阳的历史上。从现存史料看,记载“沈阳”一名最早的文献是《元史·成宗本纪》。而证之于实物,到目前为止,只有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内的公元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的“沈阳路城隍庙碑”。这甬“城隍庙碑”详细地记录了1352年时重修沈阳城隍庙的缘起、时间、地点及其功德职事等。

沈阳中卫中左千户所百户印

沈阳中卫中左千户所百户印,印面为九叠篆文。这枚铜质板钮的印章,长宽均为7.2厘米、高6.9厘米。为明正统二年(1437年)制造,颁发给百户官执掌的印信。当时的沈阳中卫,是明辽东25卫之一,这枚印信,成为明朝廷对辽东进行有效统治的实物证明。

【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沈阳中卫中左千户所百户印

1116年,金兵大败辽军,占领沈州。13世纪初,蒙古兴起,与金兵反复争战于辽东,沈州城毁于兵燹。元代重新在此筑起土城,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置沈阳路,“沈阳”之称始见于史册。

1372年,明军攻克沈阳。1386年改沈阳路为沈阳中卫,1388年在元代土城基础上修建砖城,以利军事防御。据《全辽志》记载,当时的沈阳中卫有5643户,驻军6691人,为辽东军事重镇。

1621年,后金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并于1625年迁都至此。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继而成为清王朝的发祥地。

【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沈阳文物】最早有沈阳称谓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