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寧,我為你驕傲!

肅寧歷史又名武垣、載陽,宋代因境內有肅水,取“和肅、安寧”之意,更名肅寧。肅寧縣地處冀中平原,京、津、石三大城市的中心腹地,轄6鎮3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物流園區,254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總面積525平方公里,是冀中第一個解放的革命老區。201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扶持發展成中等城市的35個B類縣(市)之一,先後獲得國家級榮譽58項,相繼被確立為中國裘皮之都、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肅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這裡曾經是楊六郎大擺犛牛陣擊退遼兵的古戰場,曾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夜走三陽(高陽、載陽、饒陽)等民間傳說的發祥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時期荊軻勇刺秦王被傳為千古佳話;漢代“鉤弋夫人”懷胎十四月生育漢昭帝被尊為當代“堯母”;金末名醫劉完素懸壺濟世被譽為“金元四大家”之首。肅寧更是遠近聞名的“狀元之鄉”,歷史上先後出過3名狀元、36名進士,元朝文狀元魏元禮、清代武狀元哈攀龍、末代狀元劉春霖都出生在這裡。同時,肅寧也當代著名錶演藝術家裴豔玲、國畫大師賈又福的故里。近年來,肅寧縣進一步弘揚“狀元精神”,大力發展傳統文化,戳腳拳、武術戲、口技、內畫、糖人等一大批傳統技藝先後入選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族樂器製造、圖書印刷發行等現代文化產業得到迅速壯大,成為“河北省文化產業十強縣”和“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快速崛起的樞紐新城。肅寧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內,在京、津、石三大城市和滄、保、衡三個地級市的中心位置。距北京130公里,距天津、石家莊各110公里,距滄州、保定、衡水三個城市在100公里以內,在200公里經濟圈內擁有1.3億人口。毗鄰首都國際機場、首都第二國際機場(90公里)、天津國際機場、石家莊國際機場四大航空港以及黃驊港、天津港兩個大型海運港口。京九、朔黃兩條鐵路和保滄、大廣高速公路及在建的曲港、津石高速公路分別在肅寧交叉過境,神華集團下屬的朔黃鐵路公司總部坐落在肅寧,並建有沿線最大的編組站。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使肅寧北及京津,南通港粵,西聯煤田,東出渤海,成為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區域中吸納京津產業轉移、功能疏解的風水寶地,成為冀中重要的交通樞紐。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朝氣蓬勃的現代之城。近來來,肅寧堅持以“五城建設”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扭住一個關鍵(項目建設),立足五大優勢(特色產業、交通區位、朔黃拉動、城市帶動、四個覆蓋),突出四大主攻方向(創建生態園林縣城、打造幸福美麗鄉村、活躍壯大市場主體、推動民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著力抓好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特色產業、鐵路經濟、現代農業、縣城建設、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全縣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滄州發展最快的縣市之一。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36億元,比2010年增長50%;財政收入完成19.3億元,比2010年翻了近一番,總量居滄州各縣市第三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7億元,增速列全市第一位;縣域民營經濟發展在全省的綜合排名由2011年的19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6位,躋身全省前十強。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獨具魅力的生態之城。近年來,我們按照“騰空舊區、改造新區、協調發展”城建“三步走”思路,規劃並強力推進了5.1平方公里城市示範新區建設。先後投入100多億元,搭建起了“七縱六橫”的城區路網框架,實施了人民公園、植物園、水景公園、體育館、體育場、城市規劃展館、圖書檔案館、小白河濱水景觀帶改造、狀元大道等110多項重點城建工程,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承載能力明顯提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1%,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8.5%,人均公園綠地10.1平方米,各項生態指標均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後榮獲省人居環境進步獎、省人居環境範例獎,被評為全省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第二名、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成為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魅力之城。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務實奮進的產業之城。裘皮業已形成珍稀毛皮動物養殖、市場集散、原皮硝染、裘皮服裝加工、研發設計、內外貿易完整的龍型產業格局,加工企業及攤點達1300多家,從業人員8萬人,年皮張交易量1.8億張,交易額250億元,佔全國交易量的70%,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原皮交易中心;年產各類裘皮服裝服飾500餘萬件,產品暢銷俄羅斯、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行業年產值達150億元。針紡產業企業攤點達500多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年產各類文化衫、保暖內衣9000萬件,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70%和40%,行業年產值近40億元。萬里舞臺幕布成功打入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會議中心和國家大劇院;靖寧郵政帆布公司年產各種郵袋近600萬條,佔全國生產總量的50%以上。民族樂器產業企業攤點達100多家,從業人員8000餘人,年產各類民族樂器50餘萬件,年產值3.3億元。河北樂海樂器公司作為我國北方民族樂器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成功入選“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生產的揚琴、琵琶產銷量居全國首位,“樂海”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電器電料產業從業人員8800人,產品發展到近千個品種,安全工具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0%,行業年產值超33億元。魚竿漁具產業蓬勃興起,企業攤點達500多家,產品發展到100多個規格品種,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0%,各類魚竿漁具網店達1000多家,網店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50%以上。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充滿活力的開放之城。我們強化“借外力發展肅寧”的理念,立足自身優勢,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明確了全方位對接京津、特色產業招商兩大主攻方向,加大招商力度,實現借勢借力發展。為實現產業集約化、集群化發展,我們在建成省級經濟開發區、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了佔地3750畝的針紡產業園和規劃佔地2100畝的電器電料工業園,形成“兩區兩園”4個高位招商平臺。藉助平臺優勢,先後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3個,總投資551.2億元,北京星海集團文化產業園、北京鵬潤偉業、北京唯眾集團整體搬遷、廣東皮革皮具產業城、華斯產業園、上海潤妍化妝品等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先後入駐。在總部經濟上,我們牢固樹立“服務朔黃、依託朔黃”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朔黃拉動”戰略,規劃建設了佔地600畝的總部經濟基地,圍繞神華集團、鐵路總公司關聯企業,大力引進涉鐵項目。中鐵一、三、四、十五局、京鐵運輸公司、華融鐵路公司、神華集團貨車公司車檢中心、中鐵電氣化等59家涉鐵企業先後落戶,朔黃重載實驗室、神華集運站等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也達成投資意向。各類戰略支撐項目的相繼落戶,使肅寧成為京南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地區之一。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文明和諧的幸福之城。我們堅持以“四個覆蓋”為統領,把“三農”工作和改善民生作為第一目標,把更多財力向農業農村和民生事業傾斜,讓全縣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農業建設上,依託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圍繞設施蔬菜種植和特種動物養殖兩個特色優勢產業,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專項基金,大力扶持農民合作社、鼓勵土地流轉和土地合作經營,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園區化發展,全縣土地流轉和土地合作經營面積達到13.3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18.4萬畝;特種動物存欄量332萬隻;農民合作組織達到624個,帶動農戶7.9萬戶;全縣農業產業化率達到79.8%,居滄州市首位。在幸福美麗鄉村建設上,累計投入15億元,實施了村莊規劃、道路硬化、村民廣場、綠化亮化、垃圾清運、坑塘治理、社會保障、教育提升、醫療衛生、平安建設、城鄉公交一體化等70多項民生民心工程,城鎮、農村低保和農村五保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到5400元、2500元和4320元,達到全省最高水平,全縣農村的飲水、用電和困難群眾住有所居等問題均得到了有效解決,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在改善硬件的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文明建設,構建起講友愛、重禮儀、盡孝道、守誠信的良好道德風尚。近兩年來,農村信訪量下降了72%,治安、刑事案件分別下降了49%和36%,被評為“全國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肅寧,我為你驕傲!

這是潛力無限的希望之城。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地處京、津、石三大城市中心腹地的肅寧,已成為成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牢牢把握“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這一基調,緊扣“創新驅動、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立足特色產業、交通區位、朔黃拉動、城市帶動、四個覆蓋等五大優勢,積極承接京津輻射和產業轉移,主動融入、錯位發展,提出了努力把肅寧建設成“京津產業承接基地”和“京津明星衛星城”,進而實現冀中新興“中等城市”的奮鬥目標。目前,肅寧縣正圍繞發展定位,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創優服務環境,積極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創業寶地,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幹精神,努力使各項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前列。

榮譽是動力,成績是起點。肅寧,正以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之勢,向著更高的起點砥礪奮進、鏗鏘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