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照著字帖寫字就會寫的很醜?

oXom0_一葉知秋

這個現象是很常見的,用專業的術語就是入帖和出帖的問題!

本人練習書法多年,且從事過多年的書法教育工作。下面對於入帖和出帖談下自己比較潛淺的看法。


入帖通俗來說就是深入的學習字帖,這時候以字帖為中心,去研究它的筆法,結字,章法和墨法,總結出它的規律。這個階段不要參入自己的其他東西,也就是書法大師們常說的“無我”。

很多人在入帖階段就沒有過關,只是以字形為字形,而不善於總結出它的運用的規律,所以離開帖自然寫不好。


其次就是出帖,出帖就是在掌握了字帖的規律以後加入其他字帖好的元素進入,而自成面目。也就是以一家為根基,然後博採眾長。

入帖和出帖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學習要循序漸進,且要善於總結並學以致用。

您覺得呢?


小寶的思考

造成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 訓練方法不正確!

由於沒有按照〈書法訓練操作規程〉進行,缺少前期基本功訓練環節,沒有技法熟練過程,就直接照著字帖寫了,屬於違章作業、帶病駕駛,結果必然事與願違。

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應該是,如圖:


△圖為我創立的〈書法訓練操作規程〉

上圖中,每一個步驟之間,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階梯關係,彼此相互依賴,密不可分,一個都不能省略,也不可以隔三差五走過場,否則,訓練效果難以保障。

其中,①至⑦項,屬於基本功訓練範疇。一般情況下,基礎訓練週期只需要十天左右,而這十天至關重要! 它直接涉及到能否快速入門,並且對日後十幾個月,乃至幾年、十幾年,步入正確的書法之路,奠定良好基礎。


如果堅持正規訓練的話,質量好、效率高,絕對不會走錯路、走彎路,更不能誤入歧途。比如,一個字帖,按老套陳舊的練習方法(照著字帖寫),至少一兩年以上能寫出個模樣兒,可能還不夠理想。

倘若按《潘氏分步摹臨法》新型訓練模式,逐項進行的話,等於把訓練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問題,分解成若干碎片,採取個個擊破的辦法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正常情況下,一個帖大約兩三個月就能吃透原作精神,獲取技法精髓。所以說,這種新套路的功效,是老方法的十倍以上。這是在多年書法教學實驗的結果。



常見很多初學者,之所以臨不像、寫不好、進展慢、週期長……究其原因,就是觀念落後,固執己見,不相信科學方法是通途、是捷徑、是秘訣。總之,誰不遵循客觀規律,只能是自討苦吃!

綜上所述,建議從新補學基本功訓練科目,不然的話,難以擺脫目前困境,字體面貌與狀態將繼續向惡性發展。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許多人臨帖,還不如說成是抄書。

80%的人臨帖都是看一筆寫一筆,或匆匆抄完一遍又從頭開始,以為這樣就算下功夫了。

這樣臨帖,不僅很累,還勞而少功。因為不能深入帖中,顧此失彼。注意了筆畫、忽略了結構、注意了結構、失去了章法等。久而久之,還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所以臨帖一定要有計劃。比如今天要臨一些楷書、行書或小楷,則先把時間分配好:早、中、晚各臨寫多少,臨寫目的之間要相互彌補什麼?千萬別貪多。

臨正楷時,結構差的可根據自己薄弱之處,選出左右、上下、包圍等結構的字反覆臨寫、搞通。筆法、筆力欠缺可的選出橫、豎、點、折等關鍵字,也要反覆臨寫。

臨行書,可計劃一天或幾天反覆只寫一篇,直到看一眼能寫三五個字或看一眼寫一行,而與原帖能基本保持一致的程度。

另外不可忽視的就是讀帖。

完成了當天的臨寫任務,要靜下心來重新把臨寫過的帖讀、看一遍,自己臨的字最好張掛起來,細品其中的差異。找到不足的地方後,可拋開原帖,重點對照自己先前所臨的重新寫一遍。

最後,可隨意寫一些喜歡的詞句,對照字帖,看看自己寫的與帖中相同的字、章法、氣勢是否相近,用心品味。這樣臨帖,你會與所臨之帖有心意相通之感,如和高人交流,增加學習的興趣。


我們臨帖,就如打攻堅戰,要步步為營。一本帖臨完了一通,其間的堡壘、壕溝是否完全攻克了?有沒有殘餘之敵?只要本著這決心,有步驟計劃的學習,相信效果會事半功倍,能儘快的出帖。


臨池管窺



題主傳的是硬筆字,而我練的硬筆實用行書,實用快寫是第一位的!我就個人的經驗及與朋友交流的心得聊一下
,肯定的說,以下幾個原因,你一定會有:

.臨的字多而不精!比如:你臨寫了100個字,每個字臨了3遍;其效果絕對不如你臨3個字,每個字臨上100遍!

所以,要精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要求多!此條,有木有?

②.讀貼不到位,機械式模仿。讀貼,也就是把這個字的結體構架,仔細觀察

,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再臨寫!

這也是為什麼?凹槽字貼沒效果的原因了,用凹槽字貼練字,大都沒有讀貼,機械式順著凹痕書寫,沒用的!

我有時也看書法家或大佬們的實用行書,為了讀貼到位,常把這個字放大N倍(手機),像毛筆字一樣。觀察什麼?

結體如何。左右上下高低大小如何?扛肩如何為宜?正捺反捺?

還觀察什麼?觀察運筆輕重,書者的手感!感受作者的用筆,感受這種風格的韻味!

讀貼到位後,再臨寫,那是經過大腦的,我個人經驗,大多字臨上50遍左右就掌握了!讀貼不到位,有木有?

3.臨貼與實用書寫的速度問題!記住,能快寫的只能是行書!

比如:你臨的是楷書,那自然很慢,楷書一快寫就寫不規範!有木有?

或者,你臨的是行書,臨貼時,你就沒有達到正常速度臨寫,更沒臨熟,沒隨抄鞏固,實質也就是沒掌握了,有木有?

綜上,所臨的字,首先讀貼到位,其次要精臨,然後正常速度隨抄鞏固相結合!如此,若還不能實用,題主再找我問話,我追求正常速度書寫!

最近練字的感悟:若達到實用速度流暢目的,楷的肯定要少一點,行的肯定要多一點。



以前練字,楷的一面略多,行的一面的還是不夠,流暢度自然也不夠,那就略慢,硬筆實用書法,切忌為了書法性,在速度上有太多妥協,以致華而不實,不能忘記練字初心!


一筆一紙一個人

這個是很正常的,如果你能和字帖上面寫的一樣,那真的是牛逼了!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是即興之作,等到酒醒以後,第二天早上,再也寫不出第一次書寫的感覺了!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書法作品同樣如此。

臨帖的目的是為了掌握作者的筆法和寫這幅作品的感覺,但是我們沒有處在那個時代,只能說是照貓畫虎,掌握基本的筆法,如果想寫出原帖的生動感,很難!

如果多多臨習,我們的書法裡也會有古人的影子出現,這個就已經很滿足了。不怕寫不出原帖的效果,最怕的就是陷入帖子出不來,有些人抓住一個字帖不放手,一個月,一年,
都有可能寫不出自己的風格,這就很可怕了!



我覺得學習下那些現代名家,看看人家是怎麼去運筆,怎麼去臨帖的,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書法中有很多知識,不要想著一下子就能夠掌握,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情,還是好好認真的練習吧!

感謝閱讀!


今曰書法

《實用硬筆書法練習10條經驗--建立自己的書法結構美認識體系》

現代寫字多屬於實用書法的功夫,當然我們也可以借鑑一些藝術書法練習資源來養育我們實用硬筆書法的書寫習慣技能。只有在心中建立起一個實用的書法結字的方法體系後,你才有書寫的實際佈局理論指導體系,而不會起筆無章收筆失節。

一、實用硬筆書法練習也要經過6個書法學習環節;

學習書法都少不了對六個練習環節的了基本瞭解。硬筆書法是實用書法,為的是首先提高我們日常書寫水平,比如考試書寫,比如作業,比如公文書寫,比如現場筆記。

現代實用硬筆書法都以規範簡體漢字(楷書)為基礎,我們能關注的就是硬筆楷書類書法來入門。

二、硬筆書寫屬於實用書法,實用書法與藝術書法要求技法各不相同,選帖不可出錯;

練硬筆不能錯用藝術書法訓練方法!田英章先生的楷書書法屬於工筆楷書的藝術書法一類,雖然已經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依然有很藝術性技法需要練習,會加大書法技法練習難度。

藝術書法很多藝術技巧、個性化技法思考同樣在實用書法中派不上用場。

現代實用書法有:實用硬筆楷書書法、行楷實用書法、毛筆小楷(館閣體)書法,粉筆板書。入門書法選擇只能選擇這個4種,並可以結合訓練。

圖:實用書法技法要求自然整潔規範,表現楷書的一般性技術,要求書寫迅速;

實用書法都是實用場景的書寫應用,幾種實用書法練習目標習慣一致,可相互通用。

三、所有實用書法的應用場景場景基本一致:自然規範書寫,自然快速書寫,順手筆順書寫,順鋒起筆收筆,工整美觀易辨識;

現代規範漢字手寫硬筆書寫要求基本與小楷書法要求相同,只中書寫工具不同,對筆法、結構在要求上都是以“自然、規範、工整、美觀”為基本要求。硬筆與毛筆小楷書寫規則都簡化至楷書的一般共性即滿足實用要求!

四、借毛筆館閣體靈活練習硬筆書法;

館閣體可用於硬筆臨寫,也可用於毛筆臨寫。但是硬筆限於握筆方式與硬筆小字的工具,不便臨寫稍大一些的字來體會筆法一結構技巧,此時可借用館閣體來練習硬筆技法。

(6條結字美學原則)

五、結字6大原則之一:筆畫均稱原則;

上下結構的字,縱向中心線兩邊對稱。左右結構的字,橫向中心線上下對稱;類似筆畫:“橫與橫”“豎與豎”“撇與撇”“點與點”多筆畫出現時,筆畫間距或縱向或橫向或斜向相等。筆畫交叉角均分,也就是90角最佳,比如“十”“將”字;漢字是方塊字,整體均衡,保持重點均衡不倒伏!

六、結字6大原則之二:筆順順手書寫原則;

一般筆畫按照筆法順書寫:一般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中間後兩邊;先裡頭後封口;先主體後加點。也可以根據行書筆畫順接關係調整到順手書寫;

七、結字6大原則之三:筆畫主輔應變原則;

每個字總有其主筆作為整個字的導向主幹,或水平方向或上下方向;書寫中甚至還可以採用筆畫間呼應形成佈局上假主筆來主導全局佈局線索。

圖:圖中的來字就以中間豎為主筆,中橫為次主筆來體同文字的主體骨架

獨體字與上下結構,可以首先找出橫向的主筆,或上或中或下。如果上大則下小,中大則兩端兩側小。

八、結字6大原則之四:筆畫字要簡繁錯變原則;

字由偏旁部首字根組成,多筆畫字根佔位多,少筆畫字根少佔位。比如部、叫、鄧。凡左右結構者,右邊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筆畫則寫成左高右低左緊右松的錯位結構。而多個相同同筆畫切忌形態一致,必須錯變!

九、結字6大原則之五:結構內斂肢舒原則;

如同人形,保證一個字的中宮軀幹部分內斂;而主要四肢伸展。啟功體是此規則的最佳應用。

十、結字6大原則之六:方塊字原則;

任何漢字都以方塊字規劃,任何字末端都收斂於一個對稱方塊區域之內,均分於四個象限之中。不可能有某些筆畫字根造型形成特別失衡的比例!

總結:熟悉書法結構美學原則、培育適時應用熟練性。這要求我們收中有一個全面清楚的結體思路,對即將下筆的每一個漢字可以馬上感應出要採用的結構方法。這樣才可以信手寫出漂亮筆畫結構。

也許這就是熟能生巧的功夫吧!


創新炎黃

學習書法我們需要臨帖,這是學習書法最快、最好的一個方法。

帖是我們學習的範本,是古代人留下來的經典的作品,是最好的學習書法的教材。

臨帖就是比著字帖寫,把看到的古人的字跡,通過自己的理解,把它展現在紙上。

有了帖作為參照,自然字能夠寫的好一點,最起碼在結構上會好一點。

但是很多朋友學習書法,脫離了字帖就不會寫字了,又恢復了從前沒有學習書法的階段。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你對於帖的掌握還不是很熟練。

專業術語應該叫你還沒有入帖,還沒有達到背臨或者創作的水平。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很多的初學者都會遇到。

解決的辦法是:多多臨帖,多多背臨,把字帖上的內容印記在腦子裡。

這樣,即使離開了字帖,一樣能把字寫好。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醜書學認為醜書都是照著寫出來的,歷代書家那一個不是照著寫的,所以現在才醜書橫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理由很簡單,古人寫字寫的是活字,喜怒哀樂各有情態,後來人照著寫總會用錯地方,例如祭侄稿中的字拿來就用用在喜慶歡樂的文章裡,書家還自詡字字有出處,寫得像就成了顏真卿第二,寫得不像就說意臨。唉!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會抄的成了米芾的刷字不會抄的就成了規範字印刷體,抄不像的就說意臨。外行說書別當真,氣氛之餘已無心繼續往下寫了。


醜書學

對,沒錯,是練的少,但同時也不僅僅是練的少,說明你沒有領會其中的要意 。


首先,在練字方面,如果你喜歡篆字,就應該多看看這方面的名人字跡,從中領會其中的妙點。比如說你寫一個靜字,在寫的時候更應該心境平和,不然你寫出來的字即使樣子好看,也是空洞無神的。



其次,你學習練字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注重心得,不能為了練字而練字,也不能一味的模仿別人。你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自己的心得融入到你的字裡邊,賦予你字以靈魂,寫出你獨有的風格。




久而久之,你的字就會有質的變化。我以前也是一味的模仿別人, 始終寫的不如模仿的好,慢慢的融入自己的風格,經過時間的沉澱,你也會獨成一派漂亮的字體。


傾心辣媽

練字,講究的是一個心態。

首先你自己的基本功的練好,漢字的基本筆畫先練好,基本功紮實了,寫其他的字才可能寫好,有一句話說,先學會走路才能跑。

如果基本功紮實,按照字帖來寫,就可以寫的很漂亮,離開字帖就寫的很醜,那就是心態問題了,一個好的心態才可以做一件事自始至終都一樣。

歡迎和我多多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