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照着字帖写字就会写的很丑?

oXom0_一叶知秋

这个现象是很常见的,用专业的术语就是入帖和出帖的问题!

本人练习书法多年,且从事过多年的书法教育工作。下面对于入帖和出帖谈下自己比较潜浅的看法。


入帖通俗来说就是深入的学习字帖,这时候以字帖为中心,去研究它的笔法,结字,章法和墨法,总结出它的规律。这个阶段不要参入自己的其他东西,也就是书法大师们常说的“无我”。

很多人在入帖阶段就没有过关,只是以字形为字形,而不善于总结出它的运用的规律,所以离开帖自然写不好。


其次就是出帖,出帖就是在掌握了字帖的规律以后加入其他字帖好的元素进入,而自成面目。也就是以一家为根基,然后博采众长。

入帖和出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且要善于总结并学以致用。

您觉得呢?


小宝的思考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 训练方法不正确!

由于没有按照〈书法训练操作规程〉进行,缺少前期基本功训练环节,没有技法熟练过程,就直接照着字帖写了,属于违章作业、带病驾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方法应该是,如图:


△图为我创立的〈书法训练操作规程〉

上图中,每一个步骤之间,是工序关系、因果关系、阶梯关系,彼此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一个都不能省略,也不可以隔三差五走过场,否则,训练效果难以保障。

其中,①至⑦项,属于基本功训练范畴。一般情况下,基础训练周期只需要十天左右,而这十天至关重要! 它直接涉及到能否快速入门,并且对日后十几个月,乃至几年、十几年,步入正确的书法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如果坚持正规训练的话,质量好、效率高,绝对不会走错路、走弯路,更不能误入歧途。比如,一个字帖,按老套陈旧的练习方法(照着字帖写),至少一两年以上能写出个模样儿,可能还不够理想。

倘若按《潘氏分步摹临法》新型训练模式,逐项进行的话,等于把训练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分解成若干碎片,采取个个击破的办法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帖大约两三个月就能吃透原作精神,获取技法精髓。所以说,这种新套路的功效,是老方法的十倍以上。这是在多年书法教学实验的结果。



常见很多初学者,之所以临不像、写不好、进展慢、周期长……究其原因,就是观念落后,固执己见,不相信科学方法是通途、是捷径、是秘诀。总之,谁不遵循客观规律,只能是自讨苦吃!

综上所述,建议从新补学基本功训练科目,不然的话,难以摆脱目前困境,字体面貌与状态将继续向恶性发展。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许多人临帖,还不如说成是抄书。

80%的人临帖都是看一笔写一笔,或匆匆抄完一遍又从头开始,以为这样就算下功夫了。

这样临帖,不仅很累,还劳而少功。因为不能深入帖中,顾此失彼。注意了笔画、忽略了结构、注意了结构、失去了章法等。久而久之,还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临帖一定要有计划。比如今天要临一些楷书、行书或小楷,则先把时间分配好:早、中、晚各临写多少,临写目的之间要相互弥补什么?千万别贪多。

临正楷时,结构差的可根据自己薄弱之处,选出左右、上下、包围等结构的字反复临写、搞通。笔法、笔力欠缺可的选出横、竖、点、折等关键字,也要反复临写。

临行书,可计划一天或几天反复只写一篇,直到看一眼能写三五个字或看一眼写一行,而与原帖能基本保持一致的程度。

另外不可忽视的就是读帖。

完成了当天的临写任务,要静下心来重新把临写过的帖读、看一遍,自己临的字最好张挂起来,细品其中的差异。找到不足的地方后,可抛开原帖,重点对照自己先前所临的重新写一遍。

最后,可随意写一些喜欢的词句,对照字帖,看看自己写的与帖中相同的字、章法、气势是否相近,用心品味。这样临帖,你会与所临之帖有心意相通之感,如和高人交流,增加学习的兴趣。


我们临帖,就如打攻坚战,要步步为营。一本帖临完了一通,其间的堡垒、壕沟是否完全攻克了?有没有残余之敌?只要本着这决心,有步骤计划的学习,相信效果会事半功倍,能尽快的出帖。


临池管窥



题主传的是硬笔字,而我练的硬笔实用行书,实用快写是第一位的!我就个人的经验及与朋友交流的心得聊一下
,肯定的说,以下几个原因,你一定会有:

.临的字多而不精!比如:你临写了100个字,每个字临了3遍;其效果绝对不如你临3个字,每个字临上100遍!

所以,要精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要求多!此条,有木有?

②.读贴不到位,机械式模仿。读贴,也就是把这个字的结体构架,仔细观察

,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临写!

这也是为什么?凹槽字贴没效果的原因了,用凹槽字贴练字,大都没有读贴,机械式顺着凹痕书写,没用的!

我有时也看书法家或大佬们的实用行书,为了读贴到位,常把这个字放大N倍(手机),像毛笔字一样。观察什么?

结体如何。左右上下高低大小如何?扛肩如何为宜?正捺反捺?

还观察什么?观察运笔轻重,书者的手感!感受作者的用笔,感受这种风格的韵味!

读贴到位后,再临写,那是经过大脑的,我个人经验,大多字临上50遍左右就掌握了!读贴不到位,有木有?

3.临贴与实用书写的速度问题!记住,能快写的只能是行书!

比如:你临的是楷书,那自然很慢,楷书一快写就写不规范!有木有?

或者,你临的是行书,临贴时,你就没有达到正常速度临写,更没临熟,没随抄巩固,实质也就是没掌握了,有木有?

综上,所临的字,首先读贴到位,其次要精临,然后正常速度随抄巩固相结合!如此,若还不能实用,题主再找我问话,我追求正常速度书写!

最近练字的感悟:若达到实用速度流畅目的,楷的肯定要少一点,行的肯定要多一点。



以前练字,楷的一面略多,行的一面的还是不够,流畅度自然也不够,那就略慢,硬笔实用书法,切忌为了书法性,在速度上有太多妥协,以致华而不实,不能忘记练字初心!


一笔一纸一个人

这个是很正常的,如果你能和字帖上面写的一样,那真的是牛逼了!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是即兴之作,等到酒醒以后,第二天早上,再也写不出第一次书写的感觉了!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书法作品同样如此。

临帖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作者的笔法和写这幅作品的感觉,但是我们没有处在那个时代,只能说是照猫画虎,掌握基本的笔法,如果想写出原帖的生动感,很难!

如果多多临习,我们的书法里也会有古人的影子出现,这个就已经很满足了。不怕写不出原帖的效果,最怕的就是陷入帖子出不来,有些人抓住一个字帖不放手,一个月,一年,
都有可能写不出自己的风格,这就很可怕了!



我觉得学习下那些现代名家,看看人家是怎么去运笔,怎么去临帖的,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书法中有很多知识,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能够掌握,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还是好好认真的练习吧!

感谢阅读!


今曰书法

《实用硬笔书法练习10条经验--建立自己的书法结构美认识体系》

现代写字多属于实用书法的功夫,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艺术书法练习资源来养育我们实用硬笔书法的书写习惯技能。只有在心中建立起一个实用的书法结字的方法体系后,你才有书写的实际布局理论指导体系,而不会起笔无章收笔失节。

一、实用硬笔书法练习也要经过6个书法学习环节;

学习书法都少不了对六个练习环节的了基本了解。硬笔书法是实用书法,为的是首先提高我们日常书写水平,比如考试书写,比如作业,比如公文书写,比如现场笔记。

现代实用硬笔书法都以规范简体汉字(楷书)为基础,我们能关注的就是硬笔楷书类书法来入门。

二、硬笔书写属于实用书法,实用书法与艺术书法要求技法各不相同,选帖不可出错;

练硬笔不能错用艺术书法训练方法!田英章先生的楷书书法属于工笔楷书的艺术书法一类,虽然已经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依然有很艺术性技法需要练习,会加大书法技法练习难度。

艺术书法很多艺术技巧、个性化技法思考同样在实用书法中派不上用场。

现代实用书法有:实用硬笔楷书书法、行楷实用书法、毛笔小楷(馆阁体)书法,粉笔板书。入门书法选择只能选择这个4种,并可以结合训练。

图:实用书法技法要求自然整洁规范,表现楷书的一般性技术,要求书写迅速;

实用书法都是实用场景的书写应用,几种实用书法练习目标习惯一致,可相互通用。

三、所有实用书法的应用场景场景基本一致:自然规范书写,自然快速书写,顺手笔顺书写,顺锋起笔收笔,工整美观易辨识;

现代规范汉字手写硬笔书写要求基本与小楷书法要求相同,只中书写工具不同,对笔法、结构在要求上都是以“自然、规范、工整、美观”为基本要求。硬笔与毛笔小楷书写规则都简化至楷书的一般共性即满足实用要求!

四、借毛笔馆阁体灵活练习硬笔书法;

馆阁体可用于硬笔临写,也可用于毛笔临写。但是硬笔限于握笔方式与硬笔小字的工具,不便临写稍大一些的字来体会笔法一结构技巧,此时可借用馆阁体来练习硬笔技法。

(6条结字美学原则)

五、结字6大原则之一:笔画均称原则;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类似笔画:“横与横”“竖与竖”“撇与撇”“点与点”多笔画出现时,笔画间距或纵向或横向或斜向相等。笔画交叉角均分,也就是90角最佳,比如“十”“将”字;汉字是方块字,整体均衡,保持重点均衡不倒伏!

六、结字6大原则之二:笔顺顺手书写原则;

一般笔画按照笔法顺书写:一般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也可以根据行书笔画顺接关系调整到顺手书写;

七、结字6大原则之三:笔画主辅应变原则;

每个字总有其主笔作为整个字的导向主干,或水平方向或上下方向;书写中甚至还可以采用笔画间呼应形成布局上假主笔来主导全局布局线索。

图:图中的来字就以中间竖为主笔,中横为次主笔来体同文字的主体骨架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可以首先找出横向的主笔,或上或中或下。如果上大则下小,中大则两端两侧小。

八、结字6大原则之四:笔画字要简繁错变原则;

字由偏旁部首字根组成,多笔画字根占位多,少笔画字根少占位。比如部、叫、邓。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左紧右松的错位结构。而多个相同同笔画切忌形态一致,必须错变!

九、结字6大原则之五:结构内敛肢舒原则;

如同人形,保证一个字的中宫躯干部分内敛;而主要四肢伸展。启功体是此规则的最佳应用。

十、结字6大原则之六:方块字原则;

任何汉字都以方块字规划,任何字末端都收敛于一个对称方块区域之内,均分于四个象限之中。不可能有某些笔画字根造型形成特别失衡的比例!

总结:熟悉书法结构美学原则、培育适时应用熟练性。这要求我们收中有一个全面清楚的结体思路,对即将下笔的每一个汉字可以马上感应出要采用的结构方法。这样才可以信手写出漂亮笔画结构。

也许这就是熟能生巧的功夫吧!


创新炎黄

学习书法我们需要临帖,这是学习书法最快、最好的一个方法。

帖是我们学习的范本,是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的作品,是最好的学习书法的教材。

临帖就是比着字帖写,把看到的古人的字迹,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它展现在纸上。

有了帖作为参照,自然字能够写的好一点,最起码在结构上会好一点。

但是很多朋友学习书法,脱离了字帖就不会写字了,又恢复了从前没有学习书法的阶段。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你对于帖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

专业术语应该叫你还没有入帖,还没有达到背临或者创作的水平。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很多的初学者都会遇到。

解决的办法是:多多临帖,多多背临,把字帖上的内容印记在脑子里。

这样,即使离开了字帖,一样能把字写好。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丑书学认为丑书都是照着写出来的,历代书家那一个不是照着写的,所以现在才丑书横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理由很简单,古人写字写的是活字,喜怒哀乐各有情态,后来人照着写总会用错地方,例如祭侄稿中的字拿来就用用在喜庆欢乐的文章里,书家还自诩字字有出处,写得像就成了颜真卿第二,写得不像就说意临。唉!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会抄的成了米芾的刷字不会抄的就成了规范字印刷体,抄不像的就说意临。外行说书别当真,气氛之余已无心继续往下写了。


丑书学

对,没错,是练的少,但同时也不仅仅是练的少,说明你没有领会其中的要意 。


首先,在练字方面,如果你喜欢篆字,就应该多看看这方面的名人字迹,从中领会其中的妙点。比如说你写一个静字,在写的时候更应该心境平和,不然你写出来的字即使样子好看,也是空洞无神的。



其次,你学习练字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注重心得,不能为了练字而练字,也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你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自己的心得融入到你的字里边,赋予你字以灵魂,写出你独有的风格。




久而久之,你的字就会有质的变化。我以前也是一味的模仿别人, 始终写的不如模仿的好,慢慢的融入自己的风格,经过时间的沉淀,你也会独成一派漂亮的字体。


倾心辣妈

练字,讲究的是一个心态。

首先你自己的基本功的练好,汉字的基本笔画先练好,基本功扎实了,写其他的字才可能写好,有一句话说,先学会走路才能跑。

如果基本功扎实,按照字帖来写,就可以写的很漂亮,离开字帖就写的很丑,那就是心态问题了,一个好的心态才可以做一件事自始至终都一样。

欢迎和我多多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