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騰訊阿里這樣的公司,應不應該拿營收利潤去考量他們?

關注趙氏年華

當然對於任何一家企業,營收和利潤雖然不是評價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但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營收和利潤終將成為一家企業發展程度的硬指標。畢竟企業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獲得利潤。

  • 企業最終目的肯定是獲得商業利潤

不管什麼企業,除了國家或者政府處於某些目的,比如因為必須保證足夠的就業崗位需求,軍工行業必須保證長期的投入保證國家的軍事實力等等特殊行業可以完全不計較投入,畢竟這屬於特殊行業,為了國家層面的戰略需要而存在。

但一般的企業來說,畢竟都是因為商業目的而成立,也就是說為了賺錢而存在的。騰訊阿里也一樣,雖然這些企業最開始是為了解決用戶痛點,解決用戶市場上的一些實際需求。比如騰訊解決了人與人直接的鏈接問題,阿里在零售業並不發達的中國搭建起了新的購物商業模式,但畢竟企業家找到這些點,本質還是找到了賺錢的機會點。

  • 允許在某段時間企業可以虧損運營

當然不可迴避的是,現在的企業界,尤其是在互聯網界,賺錢的公司真的不多,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在國內掀起了一波互聯網創業潮,結果就是也迎來了資本大戰,燒錢大戰,並且差不多90%以上的企業都是倒閉了,而剩下不到10%的企業裡面99%又是不盈利的,長期處於虧順狀態,典型的代表就是京東。

這點並不意外,阿里、騰訊也不是成立之初就實現了盈利,亞馬遜虧損了近二十年才盈利,所以這並不是問題,企業想要實現盈利需要一個時間的積累,在這期間需要資金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一方面增強企業實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用於市場投入,所以理論上允許企業在某段發展時間內存在虧損。

因此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企業營收和利潤當然是衡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尤其是阿里騰訊成立已經近二十年,也到了資本回饋的時候了,即使這兩家企業都已經是年淨利潤百億美金級別的企業。但是每家企業性質不一樣,不能單純的比較營業收入或者說平臺流水,對於企業來說,最終的利潤的可參考性更大。


EmacserVimer

說一下自己的觀點,阿里巴巴和騰訊完全不是一個一樣的企業,其實我個人很討厭什麼都和騰訊比,騰訊是個什麼公司?說的深一點是一個IM互聯網通訊公司,說到淺一點就是一個遊戲公司,這樣的主營業務,憑什麼和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去對比呢?就因為它有過QQ商城?


在我心裡,騰訊現在市值這麼大,不僅是沾了遊戲的光,更是禍害了整個互聯網領域。它觸手升的太多了,什麼領域都要站一塊,我覺得這恨不正常。不少人不是喜歡誇讚德國企業嗎,我就給大家分享個來自。德國的寶馬公司,合作了很多當地的零件製造企業,很多零件企業50多年就給寶馬生產一種零件,可以說寶馬已倒閉,他們跟著都得倒閉,但寶馬從來沒有說把這些企業收購了,或者自己開一個類似的企業去節省成本,因為你這樣做了,看上去自己方便了,但會餓死更多人。


中國的騰訊似乎從來不這樣想,憑藉遊戲積累的強大財力,老是看什麼好就插一腿,這實際對很多做企業的人呢來說,十分討厭。就和郭德綱說的笑話一樣,以前都是隔行不取例,現在都是專門隔行取利。當然,阿里巴巴不是也去做遊戲了嘛,但術業有專攻,你做QQ商城幹不過淘寶,它也做阿里遊戲幹不過騰訊,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如果沒有這種競爭,沒準在各自領域都是更加出類拔萃的選手,可以被迫都得互相攪局。


從這些層面看,單純從利潤認識這些企業顯然是片面的,阿里和騰訊都是全球市值很大的企業,但我覺得騰訊賺的錢,儘管有50%來自遊戲,但風險也很高,以後第三代身份證一出,國家限制實名遊戲時間,18歲以下玩多久,10歲以下玩多久,並且設置18歲以下不得遊戲充值,你們覺得騰訊還賺錢嗎?當然,要是設置18歲以下也不許網購,可能阿里也會面臨一點損失,但遊戲業肯定比電商業更受牽連吧。


初生晴朗

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今天在這邊分享給大家。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

站在投資著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話。不是隻看淨利潤。而是應該看其他業務以及各種未來的場景展望。思考未來,畢竟像騰訊阿里將來都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