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用業績反擊謠言!華為:不搞技術創新靠什麼來支撐業績?

5月24日下午,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向全體員工發放內部信,稱第四財季顯示,公司營業額106億美元,提升了11%,重回雙位數增長。這些業績印證了在誓師大會上與大家所分享的——聯想新篇章已經開啟。

聯想:用業績反擊謠言!華為:不搞技術創新靠什麼來支撐業績?

同時,楊元慶還表示,最近公司遭受了網絡謠言的攻擊,在真相越辯越明的同時,希望所有員工專注於業務上,用蒸蒸日上的業績不僅對謠言給予最有力的反擊,而且助力國家的偉大復興。

眾所周知,近期內聯想接連受到了“5G標準投票反對華為站隊高通”和被造謠“反對發展國產操作系統”的輿論壓力,儘管在現在看來聯想集團的確是被大家嚴重誤解,但其實網友對聯想的這些譴責已經深埋許久,這些年關於“美帝良心想”的指責甚囂塵上,如今只是突然找到了宣洩點而已。

1994年:華為和聯想從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當有人談起華為和聯想的發展史時,1994年這個時間節點都被不約而同地提及。聯想,一家誕生於政治和科教資源極為豐富的北京,從出生時便含著“金鑰匙”成長;而華為,一家誕生在市場化經濟浪潮前沿陣地的深圳,由揹負一身債務的任正非一手創建,它們在1994年之後分別走向兩條不同的道路。

聯想:用業績反擊謠言!華為:不搞技術創新靠什麼來支撐業績?

1994年,當時無論是從公司收入、賺取利潤或是品牌聲望來說都遠超於華為的聯想首次進軍電信設備市場,而這一直都是華為賴以支撐的核心陣地,不難想象兩者估計會在接下里的時間裡展開“侵略與防禦”之戰。

不過事情發展並沒有按正常邏輯在走,由於電信設備製造領域需要大規模的研發與投入,當時的國產技術還面臨比較空白的窘境,因此即便是聯想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人稱“北聯想,南華為”,但後來聯想依舊選擇撤離該領域,繼而選擇代工PC電腦製造,從而成為了日後的全球第一大PC電腦製造商。

而彼時的華為仍舊在埋頭苦幹,將公司賺來的全部利潤投入到研發生產當中,啃完固話啃移動,啃完國內啃國外,即便是當下,華為仍有大多一線骨幹員工奮鬥在環境惡劣的非洲等地,也因此在一次次的磨練中凝聚成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華為隊伍。

聯想:用業績反擊謠言!華為:不搞技術創新靠什麼來支撐業績?

2016年:華為反守為攻,進軍聯想筆記本電腦領域

在經歷了1994年的分岔路後,華為和聯想便由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等到2012年,已經在全球電信設備製造領域獨霸天下的華為開始進軍手機市場,全面反守為攻侵佔聯想腹地:消費電子市場。2012年,聯想手機國內市場份額13.1%,穩佔國內第二名;2017年,華為力壓小米成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名,而聯想手機卻很少出現在大家視野當中。

聯想:用業績反擊謠言!華為:不搞技術創新靠什麼來支撐業績?

不止於此,在2016年,華為還強勢推出了Matebook等多款型號筆記本電腦,憑藉“窄邊框+彈出式攝像頭”的優秀創新工藝設計,成功得到了全世界用戶的讚美,並被評為當時最好的筆記本稱號,而這一領域卻是聯想賴以成名的核心陣地。

因此,在面對此次接連不斷的聯想“愛國風波”時,人民日報才會評論道“:與其和網友們逞“嘴皮之爭”,聯想不如拿出實際行動和戰果來證明自己。”對於已經被踢出恆生指數的聯想來說,重業績而不注重技術,固然能取得短時間賬本上的飆彩,但從長久意義上來說,公司將會被迅速掏空,從而徹底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