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有多久没有对父母表达爱了?——2017级13班

作者 2017级13班

亲爱的你有多久没有对父母表达爱了?——2017级13班

亲爱的你有多久没有对父母表达爱了?——2017级13班

继[你有多久没读过书了?]活动之后,我们推出[读书,我们是认真的]系列活动,活动将以好书推荐为主题,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有质有量的去读书,增加文化修养,陶冶情操,让同学们在学生时代,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养成读书这个有利一生的好习惯。

亲爱的你有多久没有对父母表达爱了?——2017级13班

亲爱的你有多久没有对父母表达爱了?——2017级13班

我去探望我妈。一起在厨房里混时间,她说:“ 我烧了鱼。你爱吃鱼吧? ”

我说:“ 妈,我不爱吃鱼。 ”

她说:“ 你不爱吃鱼? ”

我说:“ 妈,我不爱吃鱼。 ”

她说:“ 是鲔鱼呀。 ”

我说:“ 谢谢啦。我不爱吃鱼。 ”

她说:“ 我加了芹菜。 ”

我说:“ 我不爱吃鱼。 ”

她说:“ 可是吃鱼很健康。 ”

我说:“ 我知道,可是我不爱吃鱼。 ”

她说:“ 健康的人通常吃很多鱼。 ”

我说:“ 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

她说:“ 长寿的人吃鱼比吃鸡肉还多。 ”

我说:“ 是的,妈妈,可是我不爱吃鱼。 ”

她说:“ 我也不是在说,你应该每天吃鱼鱼鱼,因为鱼吃太多了也不好,很多鱼可能含汞。 ”

我说:“ 是的,妈妈,可是我不去烦恼这问题,因为我反正不吃鱼。 ”

她说:“ 很多文明国家的人,都是以鱼为主食的。 ”

我说:“ 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

她说:“ 那你有没有去检查过身体里的含汞量? ”

我说:“ 没有,妈妈,因为我不吃鱼。 ”

她说:“ 可是汞不只是在鱼里头。 ”

我说:“ 我知道,可是反正我不吃鱼。 ”

她说:“ 真的不吃鱼? ”

我说:“ 真的不吃。 ”

她说:“ 连鲔鱼也不吃? ”

我说:“ 对,鲔鱼也不吃。 ”

她说:“ 那你有没有试过加了芹菜的鲔鱼? ”

我说:“ 没有。 ”

她说:“ 没试过,你怎么知道会不喜欢呢? ”

我说:“ 妈,我真的不喜欢吃鱼。 ”

她说:“ 你就试试看嘛。 ”

所以……我就吃了,尝了一点点。

之后,她说,“怎么样,好吃吗? ”

我说:“ 不喜欢,妈,我真的不爱吃鱼。 ”

她说:“ 那下次试试鲑鱼。你现在不多吃也好,我们反正要去餐厅。”

你母亲是否也这样?

这个片断源于今天要推出的书籍

《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该书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收入该书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该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母子通信涉及道德伦理、文化差异、普世价值、国际政治等,文笔生动,话题广泛,探究执着,情感深邃,令人感动。书中有母亲对儿子的告诫:崇高的理想主义者想要得到认可,须看看他在执掌权力时的考验。书中还有母子的趣谈,儿子问“你恨不得狠狠揍我—顿,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母亲说“对不起,你每一次抽烟,我都这么想。”在信中,儿子安德烈诉说成长烦恼与代沟隔阂,而所思所想与片言只语全都显示了他从小接受的慈母关爱及知性训练。

龙应台称自己“人生课至今没有毕业,而且成绩不佳”,所以绝不提供解决人生困扰的答案,但注重审视自身。她回忆在台南上中学因不会掷铅球而遭到体育老师取笑,但这个穷乡姑娘坚毅地走向世界,并获博士学位。“我是灰姑娘的一代,亲眼看到南瓜变成了金马车,辚辚开走”;没错,那是一个腾飞上升的年代,“贫农的儿子变成了总统,码头工人的女儿成了大学教授,渔民的女儿成了名医,蕉农的儿子变成了领先全球高科技企业家……”龙应台的言语间透着历练的骄傲。

可是,2010年时巴黎却有百分之四十的青年找不到工作,四十出头的人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工作,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龙应台表示不希望安德烈落入这种人生的轨道,但儿子却提出“妈,你要清楚地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大受震撼,但回应也够独特而精彩:“妈妈不在乎你是否有成就,而在乎你是否快乐,未来人生是否有意义及有个人时间;人自强努力不是要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安适,哪怕你谋生是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母亲告诉儿子,金钱与名声绝不是快乐的核心元素。一半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一半人在批判,我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如何宠辱不惊。母亲的言说像熨斗的强大热力,一下子烫平了儿子心中的焦躁和郁闷。

亲爱的你有多久没有对父母表达爱了?——2017级13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