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而又热门的红海洋文革邮票

说起文革,大家的印象应该就是,那十年。但对于那十年有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很多人却会一脸茫然,当问到文革是否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值得收藏的?很多人应该更是摇摇头,历史在前进中总会为我们留下什么的,它们是时代的烙印,记录并且时刻提醒着我们。

小众而又热门的红海洋文革邮票

文革邮票

从“文革”邮票一问世,就宣告了发行长达18年之久的以“纪”、“特”字头为系列的邮票将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无任何志号被称为“红海洋”的“文革”邮票,它作为一个特殊时代所产生的一个特殊邮票品种。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一个创举。但“文革”初期发行的这19套邮票却没有任何志号,发行部门仅在这种整版邮票的纸边上印个编号“文1”、“文2”、“文3”……所以人们把这个时期发行的邮票统称为“文革”邮票。

小众而又热门的红海洋文革邮票

文革邮票

“文革”时期发行的邮票动辄几千万枚,特别是文15的发行量达到1亿枚,创下当时发行量最高纪录。但“文革”时期每年发行邮票的总套数却很少,加上在邮政通信上用量极大,因此留存下来的新票的存世量已极罕见。

“文革”邮票除80枚正式发行的邮票外,尚有许多未发行票流在市场上,其中最著名的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此外比之身价高数量少的还有毛主席与林彪在一起的《全国胜利万岁》、《大一片红》和《黑题词》等,所有的这些未发行票现已成为集邮界争相追逐的珍品。特别是《全国山河一片红》[1] 近几年频频在拍卖市场上亮相,其价格扶摇直上,屡创天价。

小众而又热门的红海洋文革邮票

文革邮票

文革邮票四大特点

1.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在文革邮票发行的4年中,题材狭窄,主要以突出当时的政治形势为主。邮票画面之单调、政治倾向之浓厚是中外邮票史上极为罕见的。语录、诗词、题词在邮票上触目皆是,红色成了邮票的主色调。

2.文革邮票票面大而存世量小

文革邮票的票面较大。文2,它是当时新中国邮票首次采用的最大票幅(4Omm x 60mm),其原因是为加大政治宣传作用。其他文革邮票的票幅也普遍较大,其中31mm x 52mm或52mm x 3lmm规格的邮票有三十多枚,40mm x 54mm或54mm x 40mm规格的邮票有十多枚,40mm x 60mm或60mm x 40mm规格的邮票有6枚。

“文化大革命”期间,集邮活动几乎停滞,有心收集邮票的人很少,造成邮票的存世量小。另外,部分文革邮票的印量本身就少也是原因,如文1仅印300万套,而它的五连张存世就更少了。

小众而又热门的红海洋文革邮票

文革邮票

3.文革邮票的旧票和新票的数量不均

“文化大革命”期间,集邮活动陷入低潮,所以留存下来的成套新邮票、四方连、版票很少,加之文革邮票中4分、8分的低面值票占了绝大部分,这些邮票很适合人们用邮,被普遍贴用。因此大多数文革邮票的信销旧邮票比新邮票多。但也有几种新邮票的存世量大,一是几种有林彪图案的文革邮票,如文2、文 8、文11,这几种文革邮票在“九一三”事件后一般不用于贴用了,估计新票存世量较大。另外,文12《毛主席去安源》发行量5000万枚。但在贴用时由于邮局工作人员害怕销戳误盖在邮票上的人物身上,造成“政治事故”,故而在一段时间内全国许多邮局都不盖销此票,因此文12的新票较多。

4.文革邮票增值快价值高

特点鲜明的文革邮票浓缩了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与文化,具有很强的文物特性,受到集邮者的格外重视,其价格不断攀升。文革邮票总面值没有超过1.50元的邮票,但目前它们的市场价几乎都在数百元以上,不少品种达到了数千元,如文1、文7、文10的交易价曾一度达到万元以上。

看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文革邮票的时代背景等又有了新的认识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