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發——天津自貿區: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

《光明日報》刊發——天津自貿區: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

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3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努力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深耕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試驗田”。截至目前,90項改革任務和兩批175項自主制度創新措施基本完成,區內累計新登記市場主體4.5萬戶,註冊資本1.6萬億元人民幣,在全市1%的土地面積上創造了全市約12%地區生產總值、近10%的一般預算收入、1/4的實際利用外資和1/3的外貿進出口額。

近日,國務院批覆了《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天津市副市長、天津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趙海山表示,一定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最新決策部署,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住機遇,力爭取得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更好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

“天津自貿區將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構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深化協作發展,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趙海山表示,天津自貿區今後的“著力點”是: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強與“一基地三區”城市定位的聯動,擴大汽車、飛機船舶維修等先進製造業領域和銀行、保險等金融服務業領域的開放,發揮天津作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的優勢,加強人工智能製造、先進通信、基因診斷、維修再製造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制度創新,提前發力佈局,加快培育大健康產業,實施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和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人制度,優化生物醫藥全球協同研發的試驗用品准入許可,支持自貿試驗區內醫療機構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與國外機構同步開展重大疾病新藥臨床試驗。

“我們將著力構建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相適應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標準評價體系,推動投資項目的准入便利化,實施‘證照分離’‘多評合一’‘先建後驗’‘一企一證’等配套改革,打造與國際接軌的政府服務環境。我們將積極推動產業金融示範區建設,探索融資租賃企業稅前扣除政策,率先開展租賃產業配套的外匯制度創新,支持自貿試驗區保理企業開展離岸、跨境、跨省市國際保理合作,規範發展境外股權投資基金、企業跨境投融資、大宗商品現貨離岸交易等業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趙海山說。

“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和鮮明特色。”趙海山強調,天津自貿區成立3年來,始終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推進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制定實施了《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方案》,積極推進京津冀通關服務和口岸物流一體化、金融服務和監管一體化、要素資源配置一體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施了京津冀海關、檢驗檢疫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成立“京津冀眾創聯盟”,構建了三地統一的互聯網辦稅服務平臺。

趙海山說:“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4個方面發力:一是發揮對外開放引領作用,通過擴大開放領域和‘引進來’‘走出去’等一系列制度創新措施,讓天津自貿區成為京津冀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二是增強港口口岸服務輻射功能,通過不斷改革優化口岸通關流程和物流流程,進一步提升口岸的通關便利化水平。三是優化區域金融資源配置,通過一系列金融開放創新措施,重點支持區域協同產業項目,服務區域實體經濟發展和資源要素配置一體化。四是完善服務協同發展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率先向京津冀地區複製推廣,為京津冀開發開放帶來更多更大示範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