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西部論壇”,加速提升營商環境

深耕“西部论坛”,加速提升营商环境

人民網成都4月15日電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處於以質量效益提升、創新驅動保持健康發展的新階段,而營商環境是地方經濟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優化營商環境為提高生產要素流動效率創造了便利條件,成為提高地方經濟發展質量的有效抓手,亦是地方政府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率先努力的目標。成都歷來高度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作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主辦的國家級論壇,西部論壇的影響力正由西部各省市延伸至全國,為西部中小企業帶來了走出西部、走向全國的時代契機。在西部論壇組委會執行主席、成都市中小企業協會執行會長、成都市社會組織促進會會長蘇非看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現實需要,而“西部論壇屬於國家級論壇,屬於西部中小企業的對外窗口,屬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結構洞”;從企業生存發展角度而言,提升營商環境質量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要,從地方經濟建設層面來看,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在此語境下,務實而敢言的西部論壇有諸多可發揮之處。由此,以“新環境 新動能——同心共建中國西部營商環境”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西部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將為成都乃至西部地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六載厚積薄發,連接西部政企

記者:第六屆中國·西部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將於4月20日於成都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新環境 新動能——同心共建西部營商環境”,聚焦新動能、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圍繞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等問題,而每一屆論壇的主講嘉賓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本屆論壇將為參會者帶來哪些驚喜?

蘇非:自創設起,西部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就專注彙集世界級風雲人物、商界鉅子、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以世界的胸懷和智慧的眼光,共同打開商業視野,尋求更高價值的實現。前五屆論壇曾力邀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歷無畏、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等作主講嘉賓,凸顯前瞻性和洞見性。

較之往屆,本屆論壇邀請了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新潮傳媒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繼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姜平,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湯繼強,工信部全國中小企業商業與股權研究所執行主任劉建剛等主講嘉賓,對中國現在經濟的發展走勢進行全方面分析,並找出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新解決方案;從國際經濟發展動態中尋找中國式解決方案,針對信息時代與工商業時代的時代變局,提出顛覆式創新認知革命,讓企業站在全新的維度上來看商業,站在全新的角度上看企業,重新找到中國式機會,找到企業發展的源動能。

記者:我們注意到,每一屆論壇都有所升級,更顯“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趨勢,本屆論壇有哪些特色所在,您對其有何期許?

蘇非:打造新環境,培育新動能,是中國西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本屆西部論壇將引領中小企業一起參與塑造新環境,享受新政策。事實上,每一屆論壇都有持續升級之舉,本屆論壇也是亮點紛呈。

本屆論壇亮點可從9個方面進行解讀,主題化—聚焦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共創西部名企、共享“三城三都”、共建國際化營商環境;落地化——成都市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服務大廳,是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堅實落地組織;符號化——打造西部論壇的超級符號,從中國西部峰嵐起伏的地理地貌,開放創新共建共享的營商環境,成都市徽、鳳凰圖案雛形的太陽神鳥,中國民族如鳳凰涅槃的特色,西部的英語字母(WESTERN)首字母W,我們找到屬於西部論壇的基因;國際化——民族化與國際化融合,民族的就是國際的,中國西部有非常多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與國際化風格相結合具有先天的創造力和視覺衝擊力;智能化——春晚智能機器人助陣西部論壇;精準化——嘉賓嚴格精選,定向邀請邀約實名制參會嘉賓以及參會企業,;數據化——發佈的權威機構中小企業指數白皮書,是西部中小企業的經營指南和權威參考;內容化——嘉賓演講內容由專業團隊製作;權威性——增設權威性獎項;高質量—對參會人企業有標準有要求。

讓高質量營商環境成為城市“標配”

記者:好的營商環境對內具有向心力,對外具有競爭力;在您看來,成都乃至西部地區的營商環境如何?在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中可有哪些新路徑與新做法?

蘇非: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優化營商環境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也是增強企業獲得感的有效手段,毫不誇張地說,營商環境是現代城市競爭力比拼的重要元素,高質量營商環境正成為城市建設發展“標配”。從2018年的成都市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我市營商環境的現狀大致總結為五點:一是開辦企業便利化程度明顯提高。二是投資環境持續改善。三是企業經營成本有所緩解。四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卓有成效。五是改善營商環境的舉措得到較大認可。

雖然成都對營商環境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在政務環境、法制環境、創新環境、人力資源、金融服務和社會環境等方面還存有可提升空間。比如,可在對相關政策所針對的問題進行精準研判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進而制定明確計劃,將政策逐條分解到各部門與崗位,切實跟進、監督,跑好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根據產業鏈需求,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引才新政策,建立多層次人才的“金字塔”,深化人才引進後的系統化配套服務。

記者:人才往哪走、資金往哪流、項目在哪建,都取決於營商環境的優劣;民營經濟渴盼好的發展環境,中小企業的成長需要精準賦能;在您看來,如何切實實現由營商環境升級,從公共服務方面賦能中小企業?

蘇非: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其自身發展面臨著多樣化的挑戰,有潛力和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從創立到成熟需要經歷多個階段。可喜的是,為中小企業量身定製的政策在增多,但部分政策制定初衷是好的,實施起來效果卻並不明顯,難以從根本上衝破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的阻礙。

成都“民營經濟25條”中特別指出要“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這也是成都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促進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舉措。那麼從公共服務方面,如何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和鼓勵?一、提高服務層次,拓寬公共服務信息推廣渠道,做好引流工作;二、推動政務與企服平臺互聯互通,發揮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應用的作用;三、著力拓展服務開放渠道,走進街道辦事處,平臺派駐落地諮詢窗口;四、通過大數據手段創新服務方式,解決公共服務成本高問題。

精準服務,立體覆蓋中小企業現實需求

記者:成都市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服務大廳暨成都市青羊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簡稱:服務中心)已經投入使用,目前服務中心具體提供哪些服務,有哪些合作?

蘇非:成都市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服務大廳暨成都市青羊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藉助成都市中小企業協會“十大平臺、三大中心”彙集青羊區政府、企業的多方力量,以服務大廳為突破口聚力破解中小企業發展難題和矛盾,確保中小企業能夠健康、快速發展。當前服務大廳對18個窗口可提供涵蓋工商稅務、金融服務、創業輔導、人力資源等10多個種類的服務,具體業務包括國家政策扶持諮詢、創新創業服務、上市孵化服務、環保服務、教育諮詢、信息化管理、企業家健康管理、金融投資服務、企業交流合作、財稅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法律服務、文化產業服務。

未來服務大廳還將根據中小企業共性和個性需求,整合和吸納社會服務資源,抓好工商稅務、融資擔保、創業輔導等服務建設,真正把服務大廳打造成政府對外延伸服務的窗口、全成都服務資源整合的平臺,積極響應企業訴求,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的同時瞭解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給政府決策提供服務。

記者:2019年是成都“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像成都市中小企業協會、服務中心這樣的社會組織將如何發揮助力作用?

蘇非:“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大量中小型、小微型民營企業,需要通過各種社會組織實現與政府職能的有效對接。政府職能的轉變,也需要依靠各種社會組織構成的“第三方責任部門”對接才能實現。尤其是行業協會,在規範市場秩序、開展行業自律、制定行業標準、調解貿易糾紛等方面,已經成為市場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社會組織可以彌補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協調各方關係,參與政策實施,協助各項政策具體工作的落地。各類社會組織也應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到具體工作的落實之中,充分發揮在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樑紐帶作用,助力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有效合作,提出"好建議",為政府推動制度創新注入"原動力"。只要積極作為,發動社會組織力量,必能為成都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市場活力,發揮巨大的助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