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市價下調遭遇倒伏 主產區河南小麥開鐮收購價成疑

託市價下調遭遇倒伏 主產區河南小麥開鐮收購價成疑

小麥玉米產情反轉:小麥長勢整體較好 春播玉米一二類苗達99%

近段近段時間我國部分小麥、玉米種植區出現惡劣天氣影響,主要表現在東北乾旱、華北持續陰雨,但來自中央氣象臺的全國性監測信息卻顯示,今年小麥、玉米整體長勢較好。

根據中央氣象臺最新發布的《全國農業氣象週報》顯示,截止5月23日當週:

全國冬小麥長勢整體較好,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22%和75%,與上週相比一類苗增加1%,二類苗持平。主產省一類苗比例分析結果顯示,河北、山東、江蘇高於上年和近五年同期,河南、山西、安徽低於上年和近五年同期。

全國春玉米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30%和69%。東北地區以一類苗為主,華北、西北地區、南方地區均以二類苗為主。其中,遼寧和內蒙古一類苗高於上年和近五年同期;黑龍江、吉林一類苗低於上年和近五年同期。

不過,監測周邊也顯示,截止5月23日當週吉林西北部、內蒙古東南部降水不足5毫米,旱情仍持續,同時河南局地冬小麥倒伏。

託市價下調遭遇倒伏 主產區河南小麥開鐮收購價成疑

託市價下調遭遇倒伏,主產區河南小麥開鐮收購價成疑

目前,在玉米市場價格走勢基本已經達成共識,臨儲拍賣將接管市場價格走勢,而在小麥市場,由於今年小麥託市有所調整,新小麥雖已開始陸續收購,但不少貿易商目前對新糧收購心裡沒底。

據悉,根據國家對小麥市場的調控,今年小麥託市價格較去年下調0.03元/斤,這也是小麥託市政策實施以來的首次下調,由此市場預期小麥去庫存序幕即將拉開,價格將面臨下行風險。而有關部門召開的最新夏糧收購工作會議也指出,今年小麥託市力度將減弱。

但與此同時,今年清明節以來,主產區惡劣天氣不斷,部分地區不斷傳出倒伏、發芽等信息,特別是產糧大省河南,從市場反饋來看,一直到駐馬店地區都有發現小麥發芽情況。

在此背景下,不少小麥貿易商在指定新年度收購價格時首次面臨市場考驗:在託市不能依靠的背景下,純市場化收購該怎麼操作?後期國家小麥會不會出現類似玉米拍賣一樣的情況?

託市價下調遭遇倒伏 主產區河南小麥開鐮收購價成疑

去庫存背景下,收購質量將是貿易商的救命稻草

在我國,由於特殊的糧食流通貿易格局,農民賣糧以銷售給中間貿易商為主,而中間貿易商在收購小麥的時候與一般農戶的售糧心理不同:對於農戶而言,賣個好價格就可,而中間商只有獲取價差才有生存下來的可能。

一般來講,貿易商會根據國家收購和農戶賣糧意願制定適當的小麥收購價格,當從農戶手中收購小麥之後,就需要承擔物流運輸、貸款利息、倉儲保管等各項中間費用,只有當未來的銷售價格高於支付給農戶的價格和中間費用之後才能夠賺錢。

從目前最新市場來看,不少貿易商目前定價混亂,頗有渾水摸魚的味道,據悉繼湖北開出0.48元的芽麥報價之後,目前南陽地區芽麥報價更是低到三毛錢,好一點的也就五毛錢。

不過,目前湖北質量好的低於1.03元每斤的價位的話很難收購,即使1.03農戶惜售心理也較重。

綜合來看,今年小麥託市已經明確力度下滑,拒收劣質麥,也就意味普麥市場機會可能更多的在於對政策的猜測,高於1.1元的價位收購將面臨較大風險。同時,在市場主體強化優質麥收購概念的背景下,今年的優質麥價格將會有不錯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