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甘肃人才是秦人,陕西不是三秦大地吗?

叶落知秋144409648

Tyler梁州笑笑生是陕西省汉中人陕南人,在我们陕西台有一个《秦之声》我们俗称秦腔,陕西一套:每天下午17点有一档《戏迷一家乐》。周六20点《秦之声》。可是我们陕西汉中人不太喜欢,反正一看见大花脸唱戏就换台,因为也听不懂!但是我的朋友是甘肃庆阳人,特别喜欢这个节目,我问过,他们家乡人都喜欢,他父母爷爷奶奶都爱看,以前我以为是我自己不懂的原因!


庆阳是陕甘宁交界,庆阳人说的是陕西话、饮食跟西安差不多,一出门就往西安走!兰州、天水人说话庆阳人听不懂,大多数人没有去过兰州,但基本上都去过西安!

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

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据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绍,目前考古学和历史学专家已一致确认: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庄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园在礼县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礼县,甘肃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Tyler梁州笑笑生

秦的本义就是燕麦,燕麦是养马的饲料,秦人先祖因养马而获得封地,封地多燕麦。其地在今天水市清水县之秦亭,燕麦生长于较高海拔地区,马能大息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温度,所以真正的秦就在关山以西张家川牛头河上游的草原及林地。

中国人口几千年来一直变迁,如秦人起源于天水,东扩到关中的,秦朝灭亡后汉朝统治阶层多出于齐鲁。秦人必有外迁。

西晋灭亡,衣冠南渡,关中为羌、氐、鲜卑等所占据,这些胡族经北魏汉化成为隋唐时的汉人。

唐亡后,关陇士族再次东出南下,长安被李克用沙佗族占据。彼时关陇被吐蕃各种族侵吞,有宋一朝,这些人归化内附成熟户,也就是汉化。

然后回鹄入侵关中……

所以真正的秦人,早期的汉人大多流向江浙。

今天的关中人可能没多少秦人了。


毕之航

若真的琢磨谁才是秦人一点意义都没有!秦但现在也两千余年了,这期间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就好多次,例如三国初期的董卓,就是将东都洛阳的皇帝和百姓百官迁移到关中的长安。

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又致使大量的北方汉人人口锐减,并伴随着大量的汉族士大夫南迁,直到隋唐人口才基本修养生息恢复过来,真正的秦人估计要么迁走了,要么融进了别的人口之中。

唐朝末年军阀朱温更是把长安人口尽数连同皇帝一起迁到洛阳,在后来的宋朝又受到西夏的频繁骚扰,金军的烧杀,自己元朝的频频屠城,到明朝初期就不得不从人口稠密的山西大槐树地区向各个地区迁移人口。

但清初又把各地密集人口向稀少人口的地方迁移,甚至清末因为动乱又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移至关中,甚至抗日战争初期还有大量的河南等地难民迁入关中。

另外在关中长安作为首都的时候,为了拱卫京师的安全各个朝代都会不定期的迁移人口进入关中,汉武帝时期的将豪强富户迁至茂陵直接就是一个庞大的卫星村。

那么如此频繁的迁移下你能确定你就是地道的陕西人吗?所以不管是甘肃人或者是陕西人如今都不能代表曾经的秦人,同理山西人也不能代表战国时候的晋国等。

至于民间一些传统,本来的就和民间活动联系紧密,陕西西安从明朝就是国家统管西北的门户,大量的从陕西过去的官员就把地方特色带过去,例如秦腔!而陕西南部地区和关中隔着一道秦岭,而和川西仅仅隔着不怎么险峻的巴山,民间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所以成了很明显的不同文化表现。

所以汉中安康人听不懂秦腔也无可厚非,而西北甘肃人虽然吼秦腔也为此就是秦人。


嘟嘟超

秦人发源于甘肃礼县,这是历史定论了,大堡子山的秦公墓是秦人最早的一个陵区。

秦襄公时期,秦人才东迁,靠近镐京。之后犬戎袭杀周幽王,秦人相救,周平王东迁,秦人出兵护送。秦人这么热心,周天子就给了他们诸侯的名分,还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了他们。从那时候开始,关中才逐渐成为秦人的地方。所以诸侯国瞧不起秦人,就是因为他们祖上不是周天子的亲戚或重臣,又来自西部。

三秦这个名字更要到项羽在关中封了三个王,才有了三秦这个说法,大概和三晋差不多概念。

只能说秦人起于甘肃礼县,至于说甘肃人是秦人,也没道理。秦人本就是个文化概念,和唐人、明人一样,包括的族群多了去了。但一旦这个概念衰落消失了,也就不存在秦人了。甘肃人就是当代中国人,甘肃人不是秦人,也不是唐人。


寻常味

简单说,是这么一个过程:

1、周幽王被犬戎杀死;

2、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3、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西安)。

——————分割线——————

至于现今秦人后裔在哪,最直接的地点就是两广:广东广西。

粤语就是当年秦朝大军所使用的语言。

虽历经千年,语言历经各种变化,但依然可以找到很多蛛丝马迹。

比如粤语中“x”(下)自然音变为“h”(哈),这与西北甘肃方言是相通的。

但这一现象,在全国其他方言语系,比如吴语闽南语等,则非常罕见。


用户67724358697

甘肃天水被认为是秦人的发源地。最早有个叫伯益的人跟着大禹治水,干得不错,被赐赢姓。后来到一个叫恶来的人手中,他助纣为虐,就被伐纣的时候干掉了。又过了几代后,到了一个叫非子的人,擅长养马,很受周孝王喜欢,就封秦地给他。到了秦襄公,辅佐周王室,又获得雍城一大块地。自此秦国开始强大,到了秦穆公就开始称霸。

后来秦国从雍城就搬迁到西安西郊,建咸阳宫。秦灭亡后,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把秦地分成三块,分别交给原秦国的将领来管辖。他们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其中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秦地一分为三,而这三个地方就是陕西。所以后来就把陕西叫做“三秦”。

这就是三秦大地的由来。


长安那片月


早在新石器时代,东部彩陶文化经过在关中的整合,传之甘肃,马家窑文化达到又一新高度。古人的迁徙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关中与天水陇东的交往历史悠久。秦国先人最早在天水为周天子牧马后来一统六国。汉唐时代关中西出经河西走廊是丝路重要路段。关内道一直到今宁夏固原地区,为京畿的西端!直到明代,陕西行省管理整个今天嘉峪关以东的大西北,名义上抵达新疆吐鲁番——哈密以东(哈密卫)。直到今天,陕西与甘肃有许多相似的风俗习惯。秦腔是西北戏曲的主流。

从这些方面看,陕西甘肃一直以来都是紧密联系。


绿茶清香梁子

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的秦人其实大多是留在镐京附近的周人。秦本是大夫之家(虽然也有地盘)平王东迁之后,感激秦大夫的护送,便下圣旨,把岐山以西地盘都送给秦(其实岐山到函谷关中间的土地也基本被戎人占着,秦国后来收复了周土,但没那么傻,所以没还给天子)秦成为诸侯之后,渐渐强大,国都数次东迁,春秋时关中尽是秦土。甘肃当时只有东边一部分属于秦国,而且说实在不论是经济人口都远差于关中,所以陕西自称三秦(三秦是项羽干的好事,他把函谷关以西汉中以北的秦地分封给了三位秦国降将)。


清风知水

楼主傻孩子,古代的版图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甘肃是个玉如意形状。而在古代就不一样咯,在周朝代时期当时疆土北方已到达了今辽宁,西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东到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到太湖,这是历史,不看历史书就乱说,秦的发祥地是甘肃礼县,而秦人祖先就是给周皇帝养马的,弼马温而已啦,为周皇帝养马有功才封西垂秦谷之地给秦祖先,一直到战国初秦才崭露头角,一路打一路迁都,统一版图。


朝晖0夕阳

甘肃在周天子时代并不叫甘肃基本与今之陕西大部为一个州,据史料记载当时天下分为九州,秦的先祖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后因封地在今天的甘肃,秦始皇的先人经过大约20代人的努力发展壮大逐渐在陕西成就基业,因此在今人看来甘肃应称为三秦,其实不然甘肃是以后才有的名称,后人一般称甘肃为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