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是如何在滿朝貴族的反對聲中建立起八旗漢軍的?

樹底下吃西瓜

篇幅估計不小,我儘量精簡吧。

首先,先說一下八旗軍的起源和背景: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初置黃、白、紅、藍編成四旗。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的時候當然不會考慮的那麼長遠,甚至他未必能想到最終能入主中原,所以在建制上只是任命由滿人政治精英來擔任主要的負責官員,由他們來管理自己旗內的事務。

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很多漢人也都投入到後金(滿清)勢力中,其中有主動自薦的,比如清朝的吏部尚書范文程,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後,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還有兵敗投降的,比如被逼出戰的洪承疇。

而將勝利稱之為“果實”的話,很顯然,這個果實是用來分的,這些後來投入後金陣營的漢、蒙勢力,自然也會在“分食”的過程中,與“本家”勢力發生一些矛盾,後金、滿清貴族們認為一切都是自己本族的,漢蒙都是外人,不該與主奪食。

這些滿清貴族隨意徵用漢蒙勢力的各種資源,有的順從,有的則“奪門而逃”,一來二去,再想投誠,漢蒙勢力都心存忌憚,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為了報仇,漢蒙勢力聯繫了被擄掠為奴的族人,發起了暴動,畢竟他們投誠來滿清並不是為了當奴隸的,雖然他們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努爾哈赤卻再也無法輕視這個問題,投誠勢力的妥善安置,原有貴族的肆無忌憚都成了努爾哈赤的心病。

雖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明降李永芳,還發動諸大貝勒聯姻蒙古王公,但收效甚微,因為努爾哈赤並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政治權力分配不平衡。而如何合理的分配政權權力,以維護他們的榮譽與尊嚴,這又是需要具體制度的落實的。所以,努爾哈赤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寧遠之戰後不久,努爾哈赤病逝。最高權力的寶座傳到了皇太極手中。

皇太極清楚的認識到,如果無法儘快解決內部的矛盾,八旗將很有可能土崩瓦解。

皇太極率先召集王爵制止對漢蒙等族人的壓制;

任命了幾位漢人軍官擔任軍中要職;

率先將部分蒙古人從滿洲八旗中分出另組一軍,蒙古八旗成立;

調撥大量農具和牛羊給蒙八旗;

對其內部的人員任命採取了尊重的態度

至此,蒙八旗建立完畢,還算比較順利,在此不多贅述,我們看看漢八旗的建立過程:


公元1633年夏,耿仲明與孔有德二人叛亂後歸順皇太極,統兩萬左右的人馬來到了遼東。他們二人得到了皇太極的優待。他們的人馬並未被拆散。他們還被封王爵,並被允許與貝勒們平起平坐

不久,明將尚可喜也投到皇太極一方,皇太極一仍其舊,也賜予其王爵。就這樣,在滿蒙八旗之外,又出現了一支由三名漢人王爺率領的軍團

這支新軍不負眾望,三人跟隨皇太極左衝右殺,立下了不小的戰功,這也日漸鞏固了他們的地位。面對如此驍勇善戰的新軍,儘快組建漢八旗的想法,已經在皇太極的腦中逐步成熟。

皇太極命令貝勒們從自己所統轄的漢人中,按“十抽一”的比例選出一批人來,然後調撥甲冑、兵器和馬匹補充給他們,並命其用黑旗為自己的旗幟。

這就是八旗漢軍的雛形。

這支漢軍分左右翼兩旗,後又編為四旗,到皇太極逝世前夕,四旗漢軍被擴編為八旗之軍,八旗漢軍就這樣成立了。皇太極建立了八旗漢軍,尚可喜等人也提出隸屬八旗漢軍的請求。皇太極准許了他們的請求。

八旗漢軍編組完成後,原先的怨聲漸趨平息,他們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出擊,進一步掃平了關外的反對勢力。

(尚可喜等人的歸附也為日後的“三藩之亂”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