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是怎么成精的?这条修仙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电视剧《柜中美人》的热播,带动了一众小花的热度,剧中

陈瑶扮演的小狐狸飞鸾尤其机灵可爱

狐狸精的历史是如此漫长,“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白居易这首《古冢狐》描绘了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狐狸精”形象。

狐狸从什么时候开始“成精”?

先秦两汉时期,已有大量动物神怪的原型,但这些神怪并不靠“修炼”而成精。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盛行,常人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仙人,那么动物也可以通过修炼而成精怪。其时,名士们为了修道,常常独自进入深山,经常遭遇化作人形的野兽。

晋代葛洪《抱朴子》中就记载了大量实例,例如山中狐狸化作人形,其名为“成阳公”(《抱朴子内篇·登涉》),只要登山者能正确叫出它的名字,便不会受到伤害——这就是“狐狸精”的起源。

狐狸要修炼成精,恰如道士修仙,首先要追求长寿,满足“物老成精”的基本要求(根据西晋著名神仙家郭璞的论断,狐狸至少要活到五十岁才能成精)。其次,有一正一邪两条“进阶”道路:一是老实修炼、苦熬年岁,恰如读书人闷头读书、不问世事;二是“变化为妇人”,吸取人类精气,走捷径快速升级。

狐狸是怎么成精的?这条修仙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韩剧《我的女友是九尾狐》

魏晋志怪的里程碑式作品《搜神记》中,有一则以西晋名臣张华(《博物志》作者)为原型的精彩故事,其主人公便是一只走“正道”的狐狸:燕昭王墓前一只斑狐修炼了足够的年头,能变作人形,便想要化作风流书生拜访张华,自信自己的才貌能够折服这位享有盛名的文臣。

张华一开始没认出来,与之谈经论道,不料这位书生狐卖弄学问过度,在学术上全方位击败了张华,也引起了他的疑心:“这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人比我还聪明!他不是鬼怪就是狐妖!”最终逼出了狐狸原型,将其击杀。

“狐仙”又是什么?

在上古传说中,早已有了以狐狸为原型的神仙信仰,那就是记载于《山海经》中的“九尾白狐”,后来成为西王母的座前神兽

随着两汉、魏晋的神仙信仰发展,好学不倦的狐狸自然也有了一定信众。平民百姓先是崇拜西王母,后来便开始独立崇拜狐仙,认为这种活跃于乡野的“小神仙”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诸如疑难杂症、邻里纠纷、财政困难等等。

至唐宋时期,狐仙已成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无狐魅,不成村”。狐仙与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甚至连饮食都与人相同;若是主人招待不周,狐仙可能迁居到别人家。

明清之际,狐仙则大规模从村野进入城市,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大城市。据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当时京城人家大多与狐狸比邻而居,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狐狸是怎么成精的?这条修仙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值得一提的是,狐仙信仰也因为其过去祥瑞的辉煌历史常被起义、政变所利用,明代白莲教的马甲之一闻香教,闻的是什么香呢?据《通鉴纪事》记载,正是所谓“妖狐异香”。嗯,这是一个有味道的故事。

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周边地区仍有狐仙信仰的痕迹,为“四大门”中的“狐门”。“四大门”又有财神爷的称呼,与灶王、土地神等民间神明功能相似,主要庇护农民的经济生产及家庭事务。根据民俗学者李慰祖的田野调查,“四大门”中有“俗凡”与“神圣”之分,俗凡的狐狸遇到人便会逃避,跑起路来是乱窜的;神圣的狐狸两眼放光,走起路来安然稳步,见人并不逃避。

古代官员信仰狐仙,则是为了保仕途平安。根据清律,官员要经常调任异地,避免形成地方势力。部分官员相信,有一类狐仙长期居住在府衙中,专门负责守护官印,被称为“守印大仙”如果到任之后不及时祭拜狐仙,便会有丢失官印的危险。官员们于是在府衙中专门留出狐仙的住处,设立牌位加以祭祀,通常被称为

“大仙楼(堂)”

狐狸精的家乡在哪里?

狐狸是怎么成精的?这条修仙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青丘狐狸洞

这群狐狸都来自一个地方:青丘

凡仙侠必蜀山,无青丘不狐狸。这个“盛产狐狸精”的神奇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话还得从《山海经》说起。这本先秦古籍,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兽妖怪。

青丘,出自《山海经》的一个地名,又称青丘国、青丘山,在唐代《初学记》《太平御览》等文献中也曾被提及。综合这些文献资料来看,青丘是从黄帝至夏朝初期一处非常重要的方国或古邑。大约位于现在的河南东部、山东西部的菏泽一带

青丘很富裕。《山海经》里写青丘山南面盛产玉石,北面则多出产青雘(一种青色的矿物颜料),可见物产富饶。住在那里的人“食五谷,衣丝帛”,日子过得相当体面。

狐狸是怎么成精的?这条修仙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电视剧《青丘狐传说》

狐狸是怎么成精的?这条修仙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影视剧中被九尾狐附身的苏妲己形象

青丘以狐为尊的地方。在这里,九尾狐被视为瑞兽,同时还盛产异兽,比如灌灌和赤鱬。灌灌是一种禽鸟,形状像斑鸠,一鸣叫就有点吓人,好像是在呵斥人,青丘人还会把它的羽毛佩戴在身上辟邪。赤鱬的形状像普通的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从青丘山发源的英水里就有很多。它的叫声就像鸳鸯鸟,吃了它的肉就能不生疥疮。

青丘的狐狸里可是出了不少名角的。大禹的妻子涂山女就是九尾狐

最早总结出有一种女人叫“狐狸精”的,是魏晋时期的门阀子弟。在他们的笔下,狐狸演变成单一性别——女性,她们美艳不可方物,对男人有天生的热爱和占有欲。到了政治经济空前发展的唐朝“狐狸精”开始作为对美貌与野心并重的女人的代名词隆重登场。连武则天都被大才子骆宾王的一篇《讨武檄》,贴上了“狐媚”标签。

到了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苏妲己是被九尾狐附身,褒姒也是九尾狐,《金瓶梅》里,西门庆的大老婆吴月娘就大骂潘金莲是“九条尾的狐狸精”。当初带着光环的九尾狐们,就这样摔落神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