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了,怎麼才能和她好好相處?

下雪天小媳婦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校心理學系主任 楊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廣州心絲帶心理學志願者;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員時豔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我這裡有個案例:預約時間到了,進來一位中年婦女,看上去有50多歲。還沒等坐穩,就開始講述自己家的孩子,“兒子15歲,上高一,青春期叛逆的問題,孩子都佔全了,經常曠課,離家出走,上網打遊戲,不和媽媽說話......”一口氣羅列了兒子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老師,你知道嗎?我一說他,他就往奶奶跑,弄的我很無助,不知道怎麼辦?老師,你說怎麼辦?有什麼好法嗎?”

看著這位媽媽渴望的眼神,感受到她急促的呼吸,她真的快崩潰了,彷彿我這兒是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寄予了這位媽媽所有的希望。我的心像被什麼刺了一下,很痛,真的很同情這位媽媽!

唉,現在青春期的孩子都怎麼了?怎麼可以這樣不顧父母的感受?怎麼這樣任性?怎麼這樣為所欲為?

很多父母都呼籲:現在的孩子真難管,管不了了!孩子怎麼成長為這樣?為什麼有這麼多“問題孩子”?難道孩子喜歡這樣?這樣的孩子真的快樂嗎?真的瀟灑嗎?為什麼孩子生下來都那麼好,可是成長的過程中有的卻成為未開的花朵?這值得我們深思。

孩子長大了父母都愛說:“孩子小時候多可愛,多聽話,不長大多好!”可孩子小時候卻天天盼著孩子長大,天天盼著,什麼時候能不用尿布,什麼時候能自己會用筷子自己吃飯,什麼時候獨立行走........終於盼大了,卻又不聽話了,

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不足,可有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孩子和誰一起長大?誰每天影響他成長?我們父母肩負什麼樣的責任?我們父母該怎樣做,能使我們青春期的孩子“聽話”?能融入我們青春期的孩子?能讓我們的孩子快樂順利的度過青春期?

首先,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婆媳關係、親朋關係和諧。

其次,有看見自己、看見孩子的能力。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在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的前提下,關愛好孩子。

三、傾聽而不嘮叨,陪伴而不要求。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聽懂孩子被後的聲音,陪伴孩子的情緒,接受孩子的不如意,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四、共情、協助指導。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他感受的感受,與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協助指導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孩子到了青春期,因為身體的快速發育,心理的不成熟,有的孩子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倔強、固執,偏激。不聽家長、老師的話,行為出格,令家長老師頭疼。都說,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座活火山,隨時都會爆發。作為家長應怎樣合理引導,幫孩子度過青春期呢?


首先:接納孩子,與孩子實現人格上的平等,做到真正尊重孩子。其實,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苦惱就是,父母的不理解,不支持,感覺自己與父母無法溝通,因此喜歡與父母對著幹。作為父母,要放低姿態,凡事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命令,訓斥孩子,這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的事情,放手讓他去做,家長給他合理的建議,如果孩子不聽,不要勉強,讓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也許很快他就會明白自己是不對的。有過幾次這樣的教訓,孩子才會迅速的明白事理,懂得父母的苦心。父母要做的就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慢養孩子,靜等花開。


第二: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孩子青春叛逆期,一般發生在初中。一部分孩子,在小學成績優異,深得老師,父母喜愛。但是,到了初中,因為科目增多,難度加大,加之有的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下子不能適應初中學習,導致功課下降。這時,孩子心裡最容易洩氣,煩躁。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再抱怨訓斥孩子,可能會越來越糟,所以作為家長要允許孩子失敗,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單,不要著急上火。考試不好,孩子心裡也很愧疚,作為父母給孩子一個擁抱,一份鼓勵,一點信心,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告訴孩子無論你考試怎樣,你永遠是媽媽的好孩子。相信孩子聽了這話,一定不會無動於衷的。父母百分之一的改變,孩子就會做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第三:多陪伴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青春期的孩子,表面上朋友很多,其實,內心很孤單。她交朋友的目的,無非是想找一個談得來的人,說說知心話,講講生活的煩惱,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幫助。做父母的應該擔起這一角色,不應該把孩子置於自己的對立面。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孩子上網成癮,徹夜不歸,父親不急不惱,給孩子送飯,陪孩子玩,一段時間後,孩子主動改掉了上網的毛病。青春期的孩子,最煩家長給他講道理,家長要做的就是閉上嘴,實在忍不住,就多表揚孩子,讚美孩子!
閉隻眼,忽視孩子的缺點;睜大眼,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學會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相處,給自己一份安心,幫孩子度過危險期。


靜等花開2579

含辛茹苦養育的孩子,終於慢慢長大了,這時候你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高興的吧!可是,隨之而來的孩子的“青春期”卻讓你苦惱了一把!以前什麼都聽你的,特別“乖巧”的孩子突然衝你發脾氣,給你“頂嘴”了!你越是讓他這樣做,他卻偏要那樣來!你讓他向東來,他偏要向西走!——這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青少年的叛逆期“青春期”!

“青春期”的出現,離不開孩子心智的慢慢“成熟”,他開始會想問題了,很多事情都開始獨立思考,因為獨立思考而造成跟我們常有世界觀不一樣的思想衝突,因而產生思維矛盾!所以,當我們試圖讓他們接受我們的觀點的時候,就會受到他們或輕或重的“反叛”,其實,我們要知道,這才是好事!這說明,孩子已經開始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立人格”了,他開始會通過思考跟外界發生碰撞而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這對於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周際產生的矛盾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可是,隨著“青春期”而來,孩子的心智畢竟還很稚嫩,他們只能發現並思考問題,但是卻不能好好的判斷事情的整體,很難把握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所以,很容易產生“困惑”,“迷茫”,甚至會導致“消極應對”的不好局面!他們一方面渴望瞭解世界,一方面又特別渴望被別人瞭解,如果現在作為家長的你,不能好好的融入他們的世界,那麼很有可能,就會被他們“否定,忽視,跟遠離”,從而出現所謂的“青春期”問題!

所以說,“青春期”問題,不是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就一定會出現的,如果你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他們曾經也有“耐心”的跟你們談論過,徵求過你們的意見,那時候你們是否因為“太忙沒有時間”,“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這個老師會給你說的啦”,“別問那麼多,讓你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的話語而阻斷了你們之間“珍貴的聯繫”!?

回到前面,請記住!不要把“青春期”問題想的多嚴重,它其實是個積極的有關你們之間良好溝通的“信號”!這個信號到來,你要知道,不能再像以前教育小孩子那樣了,你要把他當成一個“小大人”,可以跟他“探討”而不是“使喚”!你的角色不再僅僅是父母,更多的是“知心朋友”!要學會“尊重”孩子,尊重他的獨立人格,有事可以過問,但不能緊抓不放,他願意說他會主動給你說的,當他主動給你說的時候,你一定要耐心聆聽,給他仔細分析,順便給點小建議!如果他不願意主動,你也彆強求,小心叮囑,讓他知道,凡事不要害怕,積極面對,你永遠是他身後最強硬的後盾!

最後,我覺得做什麼事情,“用心”是最最關鍵的!你用心去想,去思考,總有辦法把事情做好,把問題想通透!你和孩子之間,你們“用心”了,你們之間就會建立堅固的橋樑,“心靈相通,萬事化吉”!


願來若果

觀察孩子的變化

看看孩子在此階段表現是否和平時一樣,他們有可能會變得更加自閉,不愛和他人溝通,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與手機或者電腦遊戲相伴。成天沉迷於虛擬的網絡世界。也或者變得更加叛逆,和朋友出去瘋,出去玩,甚至沾染社會上的一些壞習慣,不愛上學,貪玩,學習成績下降。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發生了這種變化,就要加強注意了!



  1. 父母不能因為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對孩子的關心,也不能因為工作上的煩心事而把壞情緒帶回家裡,甚至將怒火發洩到孩子身上。
  2. 父母應該多抽出自己的時間陪伴孩子,疏導孩子。主動找孩子聊天。先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從而逐漸打開他們的心扉,走入他們的內心。
  3. 以身作則,在家裡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不說髒話,語言得體,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這會讓他們認為父母感情不合,增加他們的不幸福感。
  4. 避免溺愛。雖然孩子處於叛逆期,但是溺愛會助長孩子的暴脾氣,讓他們更加為所欲為。即使他們犯了錯誤,也會認為是對的,而不去加以改正。
  5. 不能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平時怎麼要求,仍然要如此要求。只不過不能以暴制暴,要和平和孩子相處。讓孩子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範圍內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6. 在節假日或者假期帶孩子出去吃吃飯或者旅旅遊,多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加強對孩子的瞭解

  1. 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裡都會或多或少的發生變化。與孩子的班主任不定時聯繫,反饋孩子在校表現。

  2. 瞭解孩子交友圈子,看看孩子是否交了一些不正當的朋友。從孩子的親密朋友那裡熟悉孩子的日常活動。
  3. 對孩子喜愛的的事物或者明星以及興趣愛好等一些進行了解,能和孩有共同話題。


安達曼海的藍

要想和孩子在青春期時愉快的相處,只有一句話:將心比心,想想自己的當年。

如果家長真的能理解這句話,很多事情就會釋然,自己當年也特別的想要證明自己,自己當年也有喜歡的姑娘和暗戀的小夥子,自己當年也曾經為學習而苦惱和焦躁,自己也曾經因為父母的誤解而感到委屈,自己當年也因為在某個學科上成績差而感到自卑……

當父母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很多溝通的難題就不算是什麼難題。你想,當家長理解了孩子的焦躁和困惑,溝通的方式自然就會溫和許多,溝通的方式溫和了,家長說的話在理了,家長不再是蠻橫的指責和要求,而是基於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愛和建議,孩子還有什麼理由不聽話?

在給孩子設立規矩時,把“醜話說在前頭”,把規矩和破壞規矩的懲罰都說在前面,包括孩子破壞規矩和家長破壞規矩,也包括哪些底限是孩子堅決不能去觸碰的,這些說清楚之後,讓孩子知道家長的底線和原則,而不是隨機的規則制定,更不是朝令夕改。

尊重,把孩子當成大人看(他們特別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給他們機會,為他們創造機會去證明自己。

很多矛盾都是因為孩子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而家長還把孩子當孩子,而在學習上的矛盾,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和孩子溝通,衝突就會少很多!

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深仇大恨,家長也不必將自己的辛苦強加給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一切都看在眼裡,少說多做總是沒錯的。


九鬥學生心理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僅是生理上的變化,父母也容易感受到孩子的心理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其實也暗示著孩子想要走出身邊長輩的禁錮,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很多家長反映孩子進入青春期特別明顯的一點是: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聽話了。然後就認為孩子開始“叛逆”了。其實,這是孩子在這2-3年的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中,完成從身體各方面到心理各方面的成熟。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覺得孩子處處和自己做對,怎麼說都不聽,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父母想要和青春期孩子相處得好,教育有效,需要先了解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變化。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迅速發展產生的成人感,使得他們要求在處理事情時想要處於與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自由,要按自己的意見行事。如果這個要求得不到以父母和老師為代表的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壓抑感,從而在言行上表示反對,形成反抗。這時我們就要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即使覺得幼稚,也不要直白的打斷,而是要站在孩子的年齡角度上,幫他分析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以一種引導的方式溝通,而不是命令式的。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內心並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只是依賴方式有所變化。

同時父母不應該完全制止孩子去尋求一些挑戰,不要以耽誤學業而完全禁止。多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活動,這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都很有幫助,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創新思維。

青春期的孩子常憑藉一時的感覺輕下結論,難以做出一個全面而恰當的評價。幾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們認為自己非常優秀而沾沾自喜;幾次偶然的失利,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無能而自卑。父母要明白孩子在青春期具有這種高傲與自卑相矛盾的特性,不要立即予以打擊,他們對批評十分敏感和脆弱。父母可以對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作為建議,給孩子保留面子,孩子心裡更容易接受。

答者:暖心理的獨泊伊河


暖心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青春期。

青春期是有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小雞脫殼。蛋殼看起來薄薄的,但對於剛剛發育好的小雞來講,它就是一座堅硬的堡壘,小雞在殼裡拼命掙扎的過程,也是讓身體不斷得到充血快速生長的過程,而缺少了這個過程,小雞的身體就會比較弱,這個過程只有十二個小時左右,但對於小雞來講則是漫長而又艱難的。

那麼作為家長的你怎麼對待這個過程呢,是靜靜的等待以觀其變?是迫不及待的去幫他脫殼?還是放在一邊置之不理任其發展?不同選擇產生不同的結果。

這個時期的孩子,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遺憾,渴望幫助又拒絕成人大道理灌輸。如果我們理解了孩子這種矛盾而孤獨心理,那麼也就會接受他們許多荒唐和無聊的行為。家長的理解和認可對於孩子來講十分重要。

在這個時期,我們要俯下身來,找到一個切入點,能夠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可以是讀書﹑討論時事,說觀點﹑講人物,在這一問一答中,你可以發現孩子思想動態,欣賞他們的新潮流,肯定他們的新觀點,如果順暢的話他還會讓你解答他的小困惑,其樂融融。也可以是一項運動,讓你和孩子在運動中找到共同語言,釋放壓力,說不定只要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觸碰到孩子敏慧的大腦,困惑他已久的問題就解決了。還有許許多多的方式方法,相信每個家長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當小雞啄開蛋殼露出小腦袋的時候,我們為之欣喜;當小腳小翅膀掙扎著的時候,我們為之鼓勁加油;當他們完全脫出來,在地上起來倒下,反反覆覆很累很累的時候,我們為之心疼。

其實生命就是一場奇蹟,由我們和孩子一起打造會更精彩。


真言拙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先回答這個問題:孩子不會走路時,你怎樣看孩子?姿勢眼神?孩子剛會走路時,你又怎樣看孩子?慢慢的,青春期到了,孩子身高像春天抽條的柳枝,或許已經超過了你,這時,你有沒有很快適應看也許比你還高的孩子的目光?



做父母的,在孩子孩童時期,是抱孩子在懷裡慈愛安詳的看孩子;慢慢的,孩子會走路了,會說話了,會寫字了···會做很多事情了,我們又以欣賞的充滿希望的又居高臨下的眼神看孩子。可是,等孩子不經意間在青春期長大長高,我們突然發現,只有平視甚至仰視才能對上孩子的眼睛!好吧,這時,你是否在心理上做好了平等對待孩子的準備?是否能隨之調整改變對孩子的權威狀態?


所以,怎樣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我認為關鍵是平等對話,尊重她的個人主張,在此前提下,多以協商的口氣疏導孩子不合理的言行。當然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別讓孩子看低了自己的父母!


閱心教育

孩子到了青春期,大多會喜歡張揚自己的個性。會覺得自己接觸到的領域家長們是不會懂的,這時候如果不假思索的去批評阻攔他們或者否定他們,慢慢的就會產生隔閡。孩子到了青春期也算是有了些自己的主張,我們可以試著去接觸一下他們所接觸的事物,去親身體會,如果對他們身心健康沒有什麼影響的就不必要去阻攔批評,這樣慢慢的就能和他們打成一片,誰還沒點自己的興趣呢。如果親身接觸後發現確實有礙身心健康的發展就嘗試細心的引導他們,可以列舉一些負面實例給他們看,他們多半會接受的,切記直接正面衝突,以硬碰硬只會雙方受傷!



捯飭情懷的小麻雀

孩子到了青春期,身體和人格各方面慢慢接近成熟,這個時候,他們不在需要家長扮演一個保護者和監督者,他們希望家長是他們最最親密的朋友,雖然他們本身還是缺乏安全感需要保護的,渴望獨立的心理存在,家長需要以一個善解人意的朋友身份去了解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像依賴朋友那樣依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