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阿里巴巴的港交所,为什么选择放开“同股不同权”?

小米赴港上市终于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最快将于6月获批上市。由此,小米有望成为港交所新政后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

据报道,眼下保荐人、投行、潜在投资人普遍接受当前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把握很大。业内人士分析,小米若在香港成功上市,将成2014年以来全球最大IPO。

拒绝了阿里巴巴的港交所,为什么选择放开“同股不同权”?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发布《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咨询总结,建议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权,为三类企业(新上市企业、来港做第二上市企业、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设立不同门槛。李小加指出,若一切顺利,最快或于明年7、8月港交所可迎来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

而此前,香港一直奉行“同股同权制度”,即所有上市公司股东不论身份及持股量多寡,每一股都享有相同的投票权,投票权多少与股东持有股份数成正比。

拒绝了阿里巴巴的港交所,为什么选择放开“同股不同权”?

有多少人知道,港交所本身也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和所有企业一样,港交所也得对它的股东负责,积极开拓新的营收增长点。简单点理解,你可以把港交所理解成淘宝,在里边上市的股票就是各个商家,然后股民就是普通的购物者。没有商家,就没有淘宝。没有上市的股票,也就没有交易所的繁荣。

港股和A股不一样,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大家在里边玩,都是认价值的。港股过去几年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好的股票太少了(当然A股也一样),不必提那些老千股,就算是大陆在港上市的企业,也都是清一色的国企股,死气沉沉,交投清什么是同股同权呢?

什么叫同股同权?

我给大家举个同股不同权的例子,京东是在美国上市的,它现在的大股东是腾讯,其次才是刘强东他们,但是京东的一切还是刘强东决定的,为什么?刘强东所持有的股票,一股的投票权是普通股的数倍,虽然正常的分红这些权益大家都一样,但是决策权却是大相径庭。

所谓的同股同权,就是你刘强东有多少股票就有多大份量,腾讯是京东大股东,那京东就是腾讯说了算。

了解了这些,我们来看看港交所为什么选择放开“同股不同权”

时间回到四年前。2013年9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发文称:“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这也间接宣告阿里巴巴谋求香港上市失败。据当时投资银行估价,阿里巴巴市值高达1200亿美元,如果阿里巴巴能够在香港上市,无疑会成为港交所史上最大的IPO,然而到了最后却因为阿里巴巴所主张的“合伙人”方案而被拒之门外。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阿里远走他乡,最后选择了去美国上市。

如今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入港上市,用意很明显,就是不要再错过下一个阿里巴巴。这一纸新规将为内地大批科技创新类企业打开了闸口。放眼国内,小米、斗鱼、蚂蚁金服、陆金所、腾讯音乐.....这一群正筹备IPO的巨头,到时会不会投入香港的怀抱呢?

港交所开放政策后,无疑将会迎来一大批中国企业赴港上市。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就曾对特酷君表示:相比美国市场,未来更多中国企业会选择在中国内地或者香港上市。理由是中国企业在美国融资需求不大,因为中国市场本身需求已经够大。他还称,中国投资者更加了解中国企业以及上市和退出机制。但在国内A股上市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候,香港反而表现得更加积极,香港资本市场开始对于高科技企业更加关注,甚至通过法规制度的改善吸引中国企业上市。

拒绝了阿里巴巴的港交所,为什么选择放开“同股不同权”?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一直以来,香港和美国都是内地公司寻求上市的主要境外资本市场。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香港上市的中资股高达1007家,包括250家H股、158家红筹股、661家中资民营股。美国则比香港要少得多,中概股此前的统计仅175家。可见相对于美国市场,港股市场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更大。

但杠杆游戏查阅资料发现,香港市场IPO集资规模在经历2010年的4.45千亿港币高峰之后,2012年骤降到0.9千亿港币。2017年年初到现在,尽管IPO的数据达到历年最高的160起,但集资规模却是这几年的第二低:仅为1.3千亿港币。

这说明了什么?香港市场急需大规模新股入市。而这几年是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香港却因为制度问题错过了大部分的好公司。

纳斯达克交易所、纽交所的新经济企业市值占比分别高达60%、47%,香港却少得可怜,杠杆游戏没有记错的话,仅为个位数。所以,与其说香港市场选择了改革,不如说香港不得不改革了!

港交所的变革看中了什么?

无利不起早,虽然香港交易所之前的做法很固执,但是也没有因为阿里去改变什么。现在不同了,全世界的经济不景气,加上中国的整体经济也变得不太乐观,香港就更不用说了,依靠大陆,但是又被大陆的一些城市竞争的喘不过气来。还好香港还是有点便利的,比如说金融,比如说融资这件事就比大陆这边便利很多,至少是政策上让人觉得可行很多。前段时间随着小米雷总说要IPO,还有几家巨头也在筹划着要IPO,这些可都是中国最最有活力的公司,IPO后也会有不小的资金规模,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力也非一般,估计这就是港交所活络的原因吧。还有像蚂蚁金服这种巨头都是有可能在香港进行上市的,港交所错过了阿里巴巴,不能在错过支付宝这样的大家伙啊。

拒绝了阿里巴巴的港交所,为什么选择放开“同股不同权”?

放开同股不同权是好事!

当年挡住了阿里香港上市的绊脚石,也就是同股不同权这块门槛吧。香港自己显示不能为一家企业低头就选择拒绝了阿里的建议,但是三年之后被阿里的市值弄的很难受。现在坐下来开了个会,我们不光要放开同股不同权,还要为那些前期不赚钱的生物科技公司,其实这两个都是非常有丰厚利润汇报的企业,内地的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估计有一大批吧。创始团队的持股估计都很低了,被投资拉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企业的创始团队还想控制着企业的发展,怎么办啊。只能实行妥协喽,时代的进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美国那边早就放开了,也没有什么不好。你说呢?

港股最新的上市规则生效了,主要修改了三个规则:

第一,允许“同股不同权”;

第二,没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挂牌;

第三,为已经在其他地方上市的公司提供便利,让它们同时也能在港股上市。

修改规则后,港股立马变得有吸引力起来,因为它既像美股一样公开透明,又像A股一样了解内地的公司。据外界猜测,小米可能将成为第一个受益于港股新规则的公司,理由是雷军之前经历过金山软件在香港的上市,对港股更熟悉。

如果小米能一炮打响,美图、滴滴、京东物流、蚂蚁金服等其他“独角兽”公司,极有可能同样选择港股上市,也难怪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宣称港股“有家的温暖,又有看世界的自由”。

再来看允许没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港股上市。这是一个前瞻性的规则修改。之前都说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世纪,港交所应该是看到了近年来生物科技的发展,决定提前把有潜力的公司圈进来再说。

第三个修改没啥可说的,已经上市的也不放过,可见港交所在吸引好公司方面是真的不遗余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A+H”股上市的公司,甚至会出现“新三板+H股”的公司。

拒绝了阿里巴巴的港交所,为什么选择放开“同股不同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