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改革先行者 义乌市用创新与担当解决“烫手山芋”

2018-05-28 08:09 | 央广网

勇当改革先行者 义乌市用创新与担当解决“烫手山芋”

整栋楼都是陈木虎和他子女的,每年光租金就有可观的收益

陈木虎和子女的房子建在一起,4层半的房子总建筑面积超900多平米,除了自己居住外,他将多余的房间出租给来义乌做生意的外地人,一年光租金收入就有10多万元。

陈木虎当初在建造房屋时把楼顶起坡增高不少,新增部分方便了使用,但也属于违法搭建。“理论上说,政府部门随时都可以来拆,我一点办法都没有”,虽然他家的做法在村里是普遍现象,但陈木虎心中还是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违法搭建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长期以来,诸如少批多建、未批新建、规划不符等各类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困扰着义乌市相关职能部门。如何合理合规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又不与群众发生冲突,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水平的一道难题。2015年3月,随着义乌市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当地从顶层设计中破题,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原来的“烫手山芋”转变成村民和村集体都收益的民心工程。

根据《意见》的规定,类似陈木虎家这样轻微违法的情况,在向村集体缴纳20年一次性有偿使用费后,就可以办理不动产权证。原本部分违建的房子从此有了合法的“身份证”,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易。

勇当改革先行者 义乌市用创新与担当解决“烫手山芋”

新政策立刻得到村民的支持,游览亭村涉及违法建设的全部127户农户都已经与村集体签订《有偿使用合同》。在义乌全市,有128个村处理了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累计有34592户农户向村集体交纳有偿使用费9.5亿元。

义乌商贸集聚区国土分局副局长周尚志表示,虽然这些会给政府带来一些负担,但也是应该的。“我们一直强调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我们给村集体的政策,给老百姓的政策,目的都是让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新出台的政策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政府不会从中收取一分钱,连一些工本费都免去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好服务。”

在外地人眼中,“义乌”和“小商品”仿佛已经是无法分割开的一个词组,但是当真正来到义乌,你会发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已经远不是“小商品”而是“大商场”了。这个中国建成区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有着远超许多地级市的建筑群和经济体量,同时也有着领先于众多城市的担当精神。

义乌可以算得上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在并不占优的地理位置上,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奇迹。义乌的商人多,年轻人也多,整个城市充满着活力,许多带着创业梦想的人来到这里,然后满载而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这里也会最先遇到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静观其变还是创新政策主动化解?义乌选择了后者。

在土地问题上,义乌在全国首创首提、先行先试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设计,努力维护好宅基地的基本保障功能,实现好宅基地的完整物权功能,发展好宅基地的价值增值功能,系统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当中“人、地、钱”的核心问题,让改革红利惠及农民、农村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