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功臣有谁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残影绝迹

别信野史,都让开,让我来回答!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开国功臣中,60%以上是自然死亡或死于战场,另有约20%死于犯罪当诛,真正被朱元璋冤杀的也就20%左右,下面具体说说。

明朝开国封赏,朱元璋一共分封了6公和28候,共计34人,下面就做一个全面的统计:

1.开国六公+刘伯温(论功可以封公爵)

特别说明:按历朝历代法律来说,疑罪从无,既《明史》或者正史里没有明确说是朱元璋杀的,野史等捕风捉影记录的不算。 开国六公➕刘伯温一共7个人,其中5人善终,只有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是被处死的。

一、开国“六公”之首魏国公——徐达

先说流传最广的徐达,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根据《明史》记载,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但次年2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明史》并无朱元璋派人赐食一说。

有关朱元璋赐食徐达一事,最早出自野史《翦胜野闻》记载,但书中并没说是什么食物,而且按《四库总目提要》的说法,《翦胜野闻》“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并不可靠。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一书转述了这个野史故事,并添加了“赐以蒸鹅,疽最忌鹅”的情节,虽然赵翼本人也明确说了这是他写的“传闻无稽之谈”,但后人断章取义,高很多只提“徐达吃蒸鹅而死”,不提其他。从此,徐达之死也成了朱元璋阴险毒辣的一个“铁证”,并被很多历史专家采用。

另外,从医学上讲,这也不符合科学事实。现在有很多医学家用现代医学手段论证了“徐达吃蒸鹅而死”是谬论,根据现代医学解释:“背疽是背部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化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这在今天是个小病,很容易痊愈。并且鹅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并不含有能导致病情恶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强患者的营养,所以也不需要“忌口”。

2、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最受他信任的开国功臣,公元1384年病逝,朱元璋还为此发怒,株连医生,也没争议。

3、鄂国公——常遇春 根据《明史》记载,公元1369年,常遇春北伐中原,暴病卒于军中。“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常遇春之死没争议,不多说。



4、韩国公——李善长(死的有点冤,但不很冤,太贪,还和胡惟庸玩暧昧,两边站队)

5、宋国公——冯胜(冤死) 根据《明史》记载,1395年冯胜被赐死。

6、卫国公——邓愈 根据《明史》记载,1377年11月,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死后追封为宁河王。

7.刘伯温死亡揭秘。

根据《明史》记载:“洪武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由此可见,《明史》怀疑刘伯温之死是胡惟庸干的,没提朱元璋。

刘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找朱元璋诉说胡惟庸毒杀刘伯温,这也是胡后来被杀的一大罪状,也和朱元璋没关系。 而且朱元璋也没必要杀刘这个风烛残年的病重之人,胡惟庸毒杀刘倒是有可能,因为刘曾当面和朱元璋说过胡这个人不能重用,并多次提醒朱元璋要提防他,而且刘一直瞧不起胡惟庸,胡怀恨在心,想除去刘这根刺是很可能的。

按我们现在法律来说,疑罪从无(后同),所以不管怎么说,都不能明确证明刘伯温之死和朱元璋有关。



二、开国28侯爵:

名单:汤和中山侯,陆仲亨吉安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耿炳文长兴侯,华云龙淮安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唐胜宗延安侯,周德兴江夏侯,曹良臣宣宁侯,顾时济宁侯,王志六安侯,梅思祖汝南侯,陆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傅友德颍川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蕲春候,朱亮祖永嘉侯,胡美豫章侯,黄彬宜春侯,韩政东平侯,聚河南侯。

其中,善终的有以下这些:

1、中山侯——汤和 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死后追封东瓯王。汤和之死最没争议,不多说了。

2、江阴侯——吴良 根据《明史》记载,1381年,吴良病逝于青州,这个也没争议。

3、 宣宁侯--曹良臣 根据《明史》记载,1372年,曹良臣北伐战死于阿鲁浑河。



4、六安侯——王志 根据《明史》记载,1386年,王志因病去世,朱元璋罢朝祭奠,追封为许国公。

5、靖海侯——吴桢 根据《明史》记载,1379年正常病逝。

6、巩昌侯--郭兴 根据《明史》记载,1384年,自然去世。

7、南安侯——俞通源 根据《明史》记载,1389年俞通源病死。



8、蕲春候——康茂才 根据《明史》记载,1370年,康茂才随徐达北伐,回师途中病死,无争议。

9、广德侯——华高 1371年生病,死于琼州。

10、济宁侯--顾时 根据《明史》记载,1379年,病世。

11、临江侯--陈德 根据《明史》记载,1378年,在凤阳去世。

12、淮安侯--华云龙 根据《明史》记载,1374年,死于征战途中。

13、营阳侯--杨璟 这个人有意思,1382年去世(诈死),追封芮国公,后复出随燕王朱棣靖难南征,战死追封为璟国公。

14、东平侯--韩政 根据《明史》记载,1378年,韩政自然去世。

15、长兴侯——耿炳文 1403年去世,老朱都死好几年了,没争议。



16、汝南侯--梅思祖 根据《明史》记载,1382年,随傅友德征伐云南,军中去世。

总评:明朝开国六公+刘伯温(论功可以封公爵)+开国28侯爵=35人,其中善终的公爵(含刘伯温)5人+善终的侯爵16人,存活率为60%,比想象中的要好一点,朱元璋杀开国功臣较多不假,但也没一些人说的那样夸张,杀得只剩下1人(只剩汤和或郭英),而且被杀的开国功臣里,确实有不少人按律是该杀的,比如:1)德庆侯廖永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2)永嘉侯朱亮祖勾结地方豪强,污蔑朝廷命官道同致死,后被朱元璋鞭死。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开国后,朱元璋后面陆续又封侯并善终的人有(不完全统计,仅列举我记得的,如有遗漏,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帮补上):

1、武定侯——郭英 郭英卒于永乐元年1403年,比朱元璋活的还长。

2、安襄侯——仇成 公元1388年七月有疾,八月病故,也没争议。



3、西平侯——沐英 1392年,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明史》: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4、凤翔侯——张龙 张龙曾随冯胜出招降纳哈出,辅佐蓝玉平定都匀动乱。后以老疾请告,1397年去世,无争议。

5、安陆侯——吴复 根据《明史》记载,1383年,吴复攻克墨定苗,同年十月,金疮病发,病逝于普定,这个也没听说啥争议。

6、航海侯——张赫 张赫是杀倭英雄,1390年病逝,追封为恩国公。

7、东川侯——胡海 1391年7月,出征北伐,平定澧州叛乱,不久病疽卒。



8、永成侯——薛显 根据《明史》记载,1387年,逝于山海卫。

9、宣德侯——金朝兴 1382年,金朝兴在平定云南时去世,追封沂国公。

10、郑国公——常茂 根据《明史》记载,1381年,常茂病逝。

11、安远侯——蔡迁 1370年病逝,“诏归葬京师,太祖亲制文祭焉。”



12、雄武侯——周武 根据《明史》记载,1380年病卒

13、定完侯——王弼 根据《明史》记载,1394年病。

14、东莞伯——何真 根据《明史》记载,1388年病卒。

15、海西侯——纳哈出 根据《明史》记载,1388年病卒。

16、东川侯——胡海。 根据《明史》记载,1391年病。



17、乐浪公——濮英 根据《明史》记载,1387年战殁,追封金山侯,廿一年追加封为公。

18、越巂侯——俞渊 根据《明史》记载,1393年战死。

19、永定侯——张铨 根据《明史》记载,1390年封,后病卒。


可汗说事

明朝功臣其实逃过朱元璋屠刀的很多,能占到功臣数量的一半以上,很出乎常人意料吧。

朱元璋虽然杀功臣很酷烈,但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把功臣几乎全部诛杀完全是无耻的污蔑。朱元璋开始大规模杀功臣都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时代晚期,很多功臣早已去世。朱元璋很刻薄的一点是,很多已死的功臣,后世子孙也受牵连被取消功臣待遇。

(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功臣,一般指的是有公候伯三级封爵之一的人。洪武时代,除去追封的,共封爵63人,8公,3伯,52候。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没资格称为功臣。

通常有个比较大的误解是胡惟庸,胡惟庸没有封爵,其实是明朝建国后升上去的新进文官,没资格称为功臣。

朱元璋去世时,生前没有被杀后裔也还继续享受功臣待遇还有17位,可不像有些传言所说的只剩汤和一人。

魏国公徐达

虽然有朱元璋送徐达蒸鹅的说法,但明显完全是扯谈,即使清朝编撰的《明史》也没有采用这种扯谈说法。徐达的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徐达)

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的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洪武后期开始受到重用,建文帝时代带兵与朱棣作战,优势兵力连连失败,是朱棣得天下最大的功臣。李文忠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李文忠)

信国公汤和

汤和是最广为人知的没有被朱元璋所杀的功臣,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长兴候耿炳文

耿炳文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一般说法是朱棣时代被杀,但根据明史大家顾诚的考证,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与朱棣作战时已经战死。

江阴侯吴良

吴良的儿子到朱棣时代获罪被取消功臣待遇。朱元璋后期诛杀功臣时,吴良家族未被牵连,还享受功臣待遇。

广德侯华高

这位有点倒霉,因为没有儿子,自然也无后裔去享受功臣待遇。

蕲国公康茂才

康茂才本人死于洪武三年,继承爵位的儿子早死,留下年幼孙子很快夭折,之后家族就没资格享受功臣待遇了。

诚意伯刘基

刘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刘基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西平侯沐英

沐英家族后裔一直长期镇守云南,享有极大实权,可能是最有实际权力的功臣家族。

安陆候吴复

吴复本人洪武十六年病死,子孙朱元璋晚期诛杀功臣时也未受牵连。

雄武侯周武

周武本人病死于洪武二十三年,后裔情况无记载。

武定候郭英

郭英和耿炳文一样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功臣,永乐初年病死

航海候张赫

张赫病死于洪武二十三年,子孙朱元璋晚期诛杀功臣时也未受牵连。

永定侯张铨

张铨卒年不详,但可以肯定未被杀家族也未被株连。

越巂侯俞渊

俞渊洪武晚期因为作战不力被削掉爵位,遣还乡里。建文帝时代被恢复爵位,在于朱棣作战时战死。

凤翔侯张龙

张龙本人病死于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时代家族未受牵连。永乐年间后裔被朱棣夺去侯爵。


朱元璋大规模的诛杀功臣是从洪武二十三年开始的,很多功臣在之前已死,但后裔也被牵连。朱元璋虽没有杀其本人但子孙受牵连的功臣有以下19人。

卫国公邓愈,淮安候华云龙,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靖海侯吴祯,南安侯俞通源,营阳侯杨璟,东平侯韩政,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永城侯薛显,安庆侯仇成,宣德侯金朝兴,东川侯胡海,海西侯纳哈出.东莞伯何真,金山候濮英

这些人虽然本人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生前很风光,不过后裔被朱元璋牵连,也是朱元璋薄待功臣的表现。但这些人同样也不能说被朱元璋诛杀。


总体来说,明朝称得上开国功臣的有63人,本人没有被朱元璋所杀子孙也未被牵连的有17人,本人虽没有被朱元璋清洗但子孙受到牵连的有19人,真正为朱元璋所杀的功臣有27人。

朱元璋杀了63位功臣中的27人,占功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三,称得上残酷无比,但与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几乎杀了全部功臣差别很大。

在朱元璋时代功臣们自己和子孙都算善终的有17家(17家中部分家族在后续的靖难中倒霉了),占功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在朱元璋手下做功臣能完全善终(自己和子孙都能安享富贵)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比很多人想象的容易,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几率。




仁勇校尉

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那肯定是不简单的人物了。



朱元璋杀人是几万几万地杀,一人有罪,满门抄斩,老幼不留。那时候你要在京城里有个当大官的亲戚,且得小心了。

有没有活下的功臣呢?有。

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汤和。

那汤和为什么能活下来呢?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智慧。



一、知人

汤和非常了解朱元璋这个人。

要说朱元璋参加起义,投奔光明,还是汤和引领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而且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朝夕相处,他就很清楚朱元璋的秉性,知道他的喜恶和忌讳,这就为他明哲保身,逃过毒手有了很好的准备。



二、不争

汤和不参与政治斗争。

朱元璋得天下完全仰仗一帮能人,是一统天下的核心力量,这些人都来自朱元璋老家,他们就是淮西集团,如常遇春、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汤和等等。

另一个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他们与淮西集团互相争斗,水火不容。

而汤和则极少参与到这些争斗中,也使自己没有陷入到这个漩涡当中。



三、唯命

汤和唯命是从,毫无怨言。

汤和与朱元璋是自小的玩伴,参加起义军也早于朱元璋。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时,汤和已经是一位小头领,但他对朱元璋言听计从,甘愿接受朱元璋的领导。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渐渐展现自己的才能,很快也当上了领导,而且位置在汤和之上。

汤和不仅没有半点嫉妒,反倒更加拥戴。其他那些和朱元璋出生入死之人,有些甚至自始至终与朱元璋兄弟相称,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还有些人恃功而骄,大大咧咧,结果惹祸上身。



四、淡泊

汤和对名利权位看得很淡。

明朝初建时候,朱元璋封赏功臣,一开初封了六位公爵,即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如果论战功,汤和也并不在其之下,论资历,更是深厚,但汤和竟只被封了侯爵。

汤和并无丝毫的怨言,仍然兢兢业业地继续服从安排,认真做事。后来,朱元璋又给汤和加封为信国公。而其他一些人,就因为不满封赏而有所抱怨,引起朱元璋的忌恨。



五、舍得

汤和舍得交出手中的权力。

天下基本上平定以后,朱元璋开始着手削弱武将兵权,没等朱元璋开口,汤和就主动找到朱他,说自己年事已高,指挥军队力不从心,要告老还乡享清福。

朱元璋非常高兴,立即准奏,下令给汤和在凤阳修建了府第,封赏金银。

后来,汤和又被启用抗倭,战役结束以后,他仍然很快就交出兵权。这一点上让朱元璋特别放心。



六、糊涂

汤和回乡以后低调做人,限制家人的行为,不谈国事,不参与地方的政事,对朱元璋安排的监视人员故做不知。他还每年去京城拜见朱元璋,随时汇报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一切行踪都展现给朱元璋,消除了朱元璋的疑心。

最终汤和得以安享晚年,死后也受到追封,极尽哀荣。这在朱元璋统治期内,是很罕见的。



做人难,做功臣更难,给朱元璋做功臣尤其是难上加难。汤和以他独特的政治智慧逃出了魔掌,实属难得。


馋嘴肥猫1

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常遇春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病死于军中,早早的挂掉。

死后,还被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

常遇春的妻弟是蓝玉。如果他再晚死几年,蓝玉案发,朱元璋必杀常遇春。


杨朱学派

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四公侯,明朝开国共封6共公。在是有分封的公,侯,伯中被朱元璋处死的有40%(这里属于冤杀的有20%),60%属于正常死亡。朱元璋对百姓很好,只是文官大多比较仇视,在加上后期满清不断摸黑。


醉眼看花笑笑刘巍

躲过朱元璋屠刀的有:

汤和、沐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