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炎帝有四個兒子、四個女兒。

四個兒子的名氣不太大,有的連名字也很難在史籍中直接找出來。

可是,四個女兒就不一樣了,名氣大了許多。

女兒們的名氣大,一方面是歷朝歷代記載的次數多。

記錄她們事蹟的古籍有一大摞:

戰國《山海經•北次三經》

戰國《山海經•中次七經》

東漢末《帝王世紀》

魏晉《古史考》

晉《文選•高唐賦》注引《襄陽耆舊傳》

晉《襄陽耆舊傳》

晉《搜神記》

南北朝《述異志》

南北朝《昭明文選》

唐《渚宮舊事》

唐《廣異記》

……

為什麼古人喜歡記錄炎帝的女兒們呢?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炎帝的4個女兒,她們都是有故事的美女!

可以說,她們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炎帝的女兒是這四位:

大女兒:後世稱:炎帝少女。

二女兒:後世稱:帝女桑。

三女兒:名:瑤姬(又名:姚姬。又稱:赤帝女)。

四女兒:名:女娃(又名:精衛)。

本文先介紹炎帝大女兒——

所有的稱謂,只是稱她:“炎帝少女”。

有的文章乾脆就不認可她的存在,認為她跟別的女兒是一個人。

應該說,炎帝的大女兒,的確是有的,被後人一直稱作“炎帝少女”。

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炎帝少女

“炎帝少女”,意思是說:這個女孩是炎帝的女兒。

沒有人說得出她的名字,有的文章將她與“女娃”相混。

因為記錄炎帝少女的古籍本來就很異,沒有常人思維,讓後人莫不著頭腦。

其實,透過一些內容,是可以感悟出來,炎帝少女是有名字的。

她有名字,隱晦的存在於《山海經》之中,只是很少有人去細讀和揣摩。

本人將一部《山海經》反覆讀了10多年(還有多部參考書),終於找到此女的名字。

本文第一次揭示(以此文發表時間為證)炎帝少女的名字(此前網上無)。

本人尋找的過程和論證的過程,在此就不去贅述了,只是把答案公佈出來——

炎帝少女,名叫:女屍!

啊,這個名字,有點嚇人,怎麼會是“屍”呢?

遠古的女子,從女媧開始,名字中帶個“女”字的,可以理解。

炎帝的最小女兒,名字叫做“女娃”,是古籍中明明白白記錄的,也為許多人知道。

所以,女屍中的“女”,想必能夠接受的人比較多。

可是,這個“屍”很難讓人接受。

這個,應該是現代國人的誤解,是簡化字給現代國人帶來的誤解。

有必要,先將這個“屍”字解釋一下。

屍是一個漢語漢字,讀音為shī。屬單一結構漢字,象形。漢字簡化後,代表死人的身體。

不過,現代的“屍”字,在簡化之前,有兩個寫法:

1、屍

2、屍。

兩個寫法,是兩個意思。意思天壤之別,但一目瞭然。

屍,尸位的屍,本義是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意思是說,古時候祭祀祖宗,得找一個人(有德有地位的人)裝扮成祖宗的模樣,讓大家(後輩)來祭祀他。那個裝扮成祖宗的人稱之為“屍”。屍是受到人們敬重的。屍的意思,在成語之中還有遺留,叫做:尸位素餐、尸位誤國。

古人在使用“屍”的時候,完全表達的就是受敬重的那個裝扮人的崇高地位。

古人要表達死人的遺體時,專門有一個字,叫做“屍”。

“尸位”:空佔著職位而不做事,如“尸位素餐,“尸位誤國”。此時的意思=屍。

屍體。屍骸。殭屍。借屍還魂。此時的意思=屍

簡化之後,兩個字只用一個字,兩個意思用一個字表達,容易混淆,有時難以理解。

所以,女屍:可以形容古代祭祀時,代表女性死者受祭的活人。

她就是受到後人敬重的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帝女之屍之意,又稱之為:女屍。

女屍的故事——

炎帝的大女兒,被稱為“炎帝少女”,也就是女屍。

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炎帝的長女:女屍

傳說雨師赤松子,居住在襄陽大朱山的石室中,能夠在烈火中行走,隨風雨自由上下。

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瀟灑的赤松子

有一日,他遊歷到蔡陽,在湖畔小憩,夢到了赤龍卸下角伏身而來,之後不久,炎帝的大女女屍,就慕名來到了襄陽,居住在小朱山岩洞中。她追隨赤松子修仙。

赤松子常在大朱山悟道石(又名玉擔石)上傳道與炎帝少女,並在小朱山煉丹化玉。最終,兩人在朱山赤松神陂昇仙得道而去。

至今,在大朱山和小朱山還有兩位仙人當年修仙遺蹟。赤松子為雨師,所以襄人為了求雨,在大朱山和小朱山相連的赤松神陂上建了雨師殿祭拜赤松子和赤靈仙子來求雨。

女屍的故事,算是個成仙的美好愛情故事。

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女屍與赤松子

不過,有人從中解讀出來的意思是說,這是個愛情悲劇。說是女屍追求赤松子,使得炎帝不高興,又使得赤松子的相好西王母也不高興,後來,在炎帝和西王母的威逼之下,赤松子和女屍雙雙自殺了。

這樣的解讀,似乎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將炎帝二女兒的故事加在後面之後,就不太合理了。

炎帝二女兒的故事——

炎帝的二女兒,後人叫她“赤帝女”,眼見姐姐女屍跟隨赤松子成仙了,她自己也開始修行。後修煉成仙,化為白鵲,在南洋愕山桑樹上做巢。炎帝見愛女變成這模樣,心裡很難過。叫她下樹,她就是不肯。於是炎帝用火燒樹,逼她下地。帝女在火中焚化昇天。這棵大樹就被命名為“帝女桑”。後人稱炎帝的二女兒也稱“帝女桑”。

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帝女桑

故事之中,帝女桑顯然是羨慕姐姐,所以才去修行的。

如果她姐姐是被處死的,她會羨慕而去修仙?

按照本人的理解,女屍修仙成功,與赤松子昇天,讓妹妹很羨慕。

妹妹也去修行,因為沒人教導,結果走火入魔,模樣變得比較嚇人。

炎帝要女兒回去,用火趕她走,但因為模樣已毀,因而只有自焚。

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帝女桑如同鳳凰涅槃

還有一個傳說——

說帝女桑名叫“英姬”。據說炎帝遠行,留下英姬在家孤寂無聊,常和家裡養的馬兒為伴。有一天,英姬告訴馬郎:“你若能找回遠方的父親,我就與你結為夫妻。”馬兒聽了,四蹄生風,立即出行,將炎帝找了回來。炎帝知道原因後,恐人笑話,立即射殺了馬兒。誰知馬兒亡靈不滅,曬在門前的馬皮作怪,飛過來捲起英姬旋轉到荒野中去了。等炎帝找到他們時,女兒英姬已經變成了一條蠶,正在一棵馬桑樹上吐絲作繭。看來,修行沒有成功。不過,後世還是將炎帝的次女敬為了蠶神。

炎帝的4個寶貝女兒:每人都有婉轉動人的經典故事

英姬被馬郎捲到桑樹之上

所以,炎帝的兩個女兒,遭遇了不同的兩種命運。

大女兒喜劇。

次女兒悲劇!

最後,留下歷史傳說,被記載於古籍之中,流傳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