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有故人來|長沙九旬抗戰老兵赴臺和失散妹妹團聚

戰亂分別,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說今夜真暖。

“她斷了腿之後,就沒有回來過了;這一次不去,我怕我們再也見不到了。”九十三歲的楊懷亮老兵如此說起是次赴臺的初衷時,眼神閃爍出難見的焦慮和渴望。

爺爺口中的她,是兵荒馬亂時期時分散的堂妹,是兩岸相隔時至親都不知曉的神秘姑媽,是終得相見時唯一可以傾訴不可與人說過去的知己。

终有故人来|长沙九旬抗战老兵赴台和失散妹妹团聚

抗戰老兵楊懷亮 攝影: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

楊懷亮,1925年生,家中務農,和小五歲的堂妹在同一堂屋下度過了藕鄉平靜的童年。

抗戰爆發之後,1941年經由同鄉介紹,到廣西飛機制造工廠做木工,用一雙巧手給滑翔機安上翅膀飛向前線。1944年調往附近機場,負責給飛機加油的地勤工作。

當時堂妹和同一個空軍基地的士兵結婚,也一併到了廣西。數載的烽火,人心和生活都亂,有個親友相互關照,是一種奢侈。

抗戰勝利以後,1946年和後勤部隊一起到關島等地接受日軍物資,據老人回憶,有種孤軍遠渡的感覺,時間緊迫,人員不足,大家在疲勞作業的時候,有連人帶車掉進海里的情況,崢嶸歲月,楊老對當時一起日夜不停並肩作業對戰友們記憶猶新。

终有故人来|长沙九旬抗战老兵赴台和失散妹妹团聚

志願者供圖

大江大海沉浮中倖存之後,並不總是團圓,勝利之後的1948年,兄妹在廣西面臨分別,堂妹打算跟隨丈夫乘飛機到越南,然後撤到臺灣去;而楊老留在百色,廣西解放之後,回到湖南。

“逃難的時候分別啊,都不說再見的,誰知道能不能見呢?!”楊老想起來和堂妹在機場匆匆分離,只能默默淚眼相送。堂妹擔心家中的父母,楊老許諾會幫忙照看。

這一別,竟然是40年。

而這漫長的半輩子,除了隔離了戰時生死與共的親人,還切斷了楊老前半生的過去。文革中,因為政治身份,楊老被下放,兒子女兒教育和生活受到影響。無奈之下,楊老對自己的過去只能選擇掩埋和沉默。

直到今天,楊老還有些擔心這些過去還會不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麻煩?但同時讓楊老很掙扎的是,這些血灑沙場家庭離別的軌跡,是活生生的回憶,是自己所有的過去和存活的印記。幾十年了,這些過去無處安放,無人可說,也不敢說。

终有故人来|长沙九旬抗战老兵赴台和失散妹妹团聚

堂妹回家探親家族合影 老兵家屬供圖

1988年,兩岸探親開放之後, 堂妹回到了長沙,闊別已久的家鄉,雙親已經去世。這時候,家裡的親人才知道楊老有一個堂妹在臺灣。

終於,來了一位可以分享過去的故人。

她對離別前許諾照看家庭的堂哥感激有加,在政治隔離不能在高堂膝下盡孝,甚至雙親死後不能扶靈的歲月,楊老說到做到,在充滿未知和政治動盪對60,70年代,冒著莫名的風險代替堂妹給叔叔嬸嬸入殮下葬。

有了故人,生和死都不那麼寂寞。

年輕時塵緣淺,過去很輕,未來很重;中年無暇思前想後,現在最掙扎最沉重;兩鬢蒼白的時候,現在很漫長,未來已經很飄渺,過去,是人的全部。但不是所有的過去,都可以和人分享,不是所有的過去,都有人明白。裡面可能太多嘆息和不合時宜,你說不出來,可能至親你也不敢說,或者不想說,因為沒有人懂。

但故人會懂,她知道你的來路和歸途。

楊老的兒子楊建國說,這位姑媽,後來每三年就會回來一次,80,90年代物資匱乏的時候,給家裡帶來了很多尼龍布和首飾。兩個老人相談甚歡,說起很多至親都不曾知道的往事,小時候多麼苦,苦到吃樹皮,小時候多麼安寧,兩人在故鄉看池塘的月亮。

在後人的眼中,沉默不語彷彿沒有過去的爺爺,忽然成了一個在大江大海里飄蕩過的豐滿的個體,如此多的風霜,竟然作為至親也未曾能分擔老人心頭半點的憂慮和孤寂。

“只能和你說了,這些陳年舊事。”淚眼婆娑的堂妹握著楊老的手,一起感慨好多的事情,連兒女都不能明白的。

终有故人来|长沙九旬抗战老兵赴台和失散妹妹团聚

攝影: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

即使不是每年相聚,但兩人依然保持了通話或者視頻,在家裡人的眼裡,聊的都是一些無人理解的芝麻綠豆小事,或者因為代溝後人無法明白的思緒。在2015年,當地志願者上門,找到了楊老的檔案,孫兒才知道爺爺當年在戰場和戰友渾灑血淚的事情。

“感覺老人很孤寂啊,在戰場孤寂,後來由於政治原因也一直孤寂”,楊老的孫子楊建國感嘆。也因為受到了志願者的感染,楊建國也開始加入了志願者行列,尋找更多像爺爺一樣孤寂了大半輩子的老兵。

前兩年,堂妹在家中不慎摔傷了腿,兩人便再也未能見面,但人越老,楊老反而越發焦急,急著在彼此百年之前再敘一次舊,能再聚一次也好,一次也好。

壓在老人心頭的,除了自己這半輩子時光的孤寂和沉默,還有曾經出生入死的弟兄們死後的孤寂,“我們這些地勤部隊啊,當時去太平洋各個島嶼接收物資,就一個孤軍一樣的部隊到處飄零。”

楊老還記得好幾個戰友當時的相互勉勵和陪伴,現在他們都走了,也想去靈前拜祭一下,“像當年他們陪我一樣,我也去陪陪他們。”

是次赴臺,楊老是去見一位戰亂分別的故人;也是去陪一陪回憶不斷陰陽相隔的同袍。感謝各方對兩岸尋親項目的支持,為楊老大半輩子的孤寂故事續上“和故人說今夜真暖”的團圓。

秉承著“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的使命,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協同湖南和平公益發展中心,在東方君公益基金會的愛心支持下,將在2018年4月23日組織數十名抗戰老兵後代在香港乘飛機前往臺灣,在臺北及周邊地區進行祭拜、親人相見等活動。

俗塵渺渺,戰火的一次再見成了永別,對岸客死異鄉的屍骨盼見故人得以回家;天意茫茫,和平年代數載還依舊骨肉分離,這頭白髮蒼蒼的老者在翹首等待團圓。

我們願與你一起見證這世紀傷口上的一點點彌合,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是人間的小團圓和大溫暖。

终有故人来|长沙九旬抗战老兵赴台和失散妹妹团聚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