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補償按照戶口or面積?原來差距這麼大……

“擁有多套拆遷房那不就是抱個大金碗麼?那一筆拆遷安置補償費下來,我也是富二代了。”其實不然,創為律師根據上海的新聞報道給大家嘮一嘮徵地拆遷中存在的安置補償風險。

拆遷安置補償按照戶口or面積?原來差距這麼大……

網頁新聞

2018/04/26

創為律師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在大上海如果有3套以上拆遷房,應該就真的不愁吃喝了。不過,拆遷的時間很重要,我給大家仔細講一下。

先說說為什麼是3套。按照傳統觀念,要留一套自住養老,留一套給子女,還有一套就可以作為買賣或者租賃出去。

如果在前幾年,拆遷房的補償條件非常優惠,按照戶口來分房。比如,你的戶口裡有自己,父母和成年子女,那麼就可以分3套房。

因此在當時,很多人都把親戚朋友的戶口遷到自己的動遷房中,最後分到了很多房子,現在上海的房價大家都知道,不少人把拆遷分房的房子出租出去,都比上班的人工資高。

現在有一個問題是,上海無論是市中心還是郊區的房子都貴,動遷成本也越來越高,所以很多老房子都傳了好幾年要拆遷,但一直沒有動。即使拆遷也不論戶口只論面積。因此現在靠拆遷賺錢的人,相比之前已經少很多了。

拆遷安置補償按照戶口or面積?原來差距這麼大……

沒錯,戶口和拆遷補償之間的關係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拆遷安置補償方案總是根據當地的政策變化而變化的,創為律師來依據實踐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農村房屋拆遷作為例子,解開廣大被拆遷人的疑惑,理清戶口和拆遷補償的關係:

創為律師

在農村土地徵收中,農村宅基地房屋的補償方式一般有貨幣補償、產權調換(宅基地安置)、產權置換附帶貨幣補償三種。

貨幣補償指按宅基地房屋面積對被徵收人以貨幣形式進行補償,與戶口無關。

產權調換指以政府規劃建設的安置房產權替換相同價值面積的原房屋產權。而具體是依據面積置換還是房屋置換就要按照當地的政策來作為依據了。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徵收個人住宅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而與居住條件相關的是人口因素。一戶十口人,之前住在一百二十平農房中,現拆遷安置,如果光就房屋面積提供一百二十平的安置房供其居住,算保障了這一戶人家的居住條件嗎?顯然不是,這也和網友說的之前上海補償方式類同。所以依照公平原則,更是為了促進我國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宅基地房屋拆遷在安置補償方面加入了戶口的因素,一戶人家中每個人都有安置房面積的份額,這樣以每戶人口為基準,就可以準確把握保障被徵收人一戶的居住條件了。

與產權調換中的規定相類似,宅基地安置中也包含了戶口因素,依當地政策的規定對人口進行不同程度的補償。

對於集體土地徵收補償來說,戶口是限制條件。集體土地徵收的主要元素是因為具有集體所有性質,以人為基礎的組織在分配上必然帶有人——也可以說是戶口的因素。

當集體組織決定將集體土地徵收補償分配於集體組織成員時,集體組織按每戶人口比例,將貨幣補償或換算相應的集體土地分配給各戶的集體組織成員。所以您如果想從集體土地補償中獲得自己的一份補償,就必須有相應的戶口條件。

拆遷安置補償按照戶口or面積?原來差距這麼大……

總結

最後創為律師提示,關於具體的拆遷補償到底是如何規定的?能夠拿到多少?...需要結合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下方留言,幫助自己更清晰想把控和提升安置補償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