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膝關節炎,還能運動嗎?骨科專家這麼說

時間會帶走我們的骨健康

而早期的骨關節炎

往往因為症狀輕微而被忽視

因此,很多老人家都深受骨關節炎

尤其是膝關節炎困擾

很多人認為,得了膝關節炎就要好好休養

不能再運動了

其實,這種觀念是不科學的!

得了膝關節炎,還能運動嗎?骨科專家這麼說

今天,廣仔就請到了

查振剛教授

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得了膝關節炎,也可以運動!

查振剛表示,骨關節病老人根據自身的情況適當地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是有助於康復的,特別是早中期選對合適有效的運動對膝關節炎是有利而無害的。

那麼,如何避免誤區,掌握合適的運動方法?

要注意以下幾點

1、強度低的運動,不一定可以做

打太極、爬樓梯、爬山等強度低、簡單易學的的運動方式,是大多數愛好運動的老人家的首選,但是這些看似對身體有利的運動方式,對於有膝關節炎的老人家來說卻並非是最佳選擇,有些最好避免這些運動。

得了膝關節炎,還能運動嗎?骨科專家這麼說

2、“家裡蹲”也能運動益關節

3、跑步要換個方式

很多人覺得跑步對膝關節有影響,有研究結果顯示,長跑並不增加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風險,甚至有些長跑俱樂部的成員,患膝骨關節炎的風險比不長跑的人低。

雖然如此,但是這是由於這些人有長期鍛鍊的習慣,所以在步入老年後才開始此類鍛鍊就顯得意義不是特別大了,查振剛建議,喜歡跑步的老人可以用原地踏步、慢跑或快走的方式代替以前的高強度跑步方式。

得了膝關節炎,還能運動嗎?骨科專家這麼說

4、這些運動值得做!

對於膝關節痛的老人,查振剛建議,在平時可以做關節的有氧運動

1、平臥床上屈伸膝關節,這個運動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做最合適,每次大概做50次左右的屈伸運動,為一天的膝關節保駕護航。

2、坐著不負重屈伸膝關節,每天看連續劇或者閒下來坐著的時候可以做膝關節的屈伸運動,以自己能做的運動量為上限,避免過度即可。

3、在膝關節的屈伸運動後,老人還可以做關節周圍的球形按摩,雙手握膝蓋做旋轉按摩,每日3次,每次3分鐘。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膝關節炎呢?

其實,只要一個“單腿下蹲”的小動作就足夠!

得了膝關節炎,還能運動嗎?骨科專家這麼說

測試方法:一隻腿站立,膝蓋稍微彎曲,另一隻腿彎曲,腳尖略高於地面,保持這一體勢,然後整個身體儘量往下蹲,過程中緩慢進行,儘可能保持身體平衡,幾秒鐘後,再站立,回到初始姿勢。

如果因平日肌肉力量鍛鍊不夠或身體平衡性不佳,導致整個動作無法連貫完成,這是很正常的。查教授強調,“關鍵是注意在下蹲的過程中,膝關節有無感到痛,

如果痛,說明膝關節有問題;如果不痛,膝關節就是正常的。”

除了前面所說的膝蓋疼痛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還有下面6個表現症狀

膝關節炎常見的六條症狀

1、疼痛

疼痛是骨關節炎的最主要症狀,通常呈燒灼樣或刺痛樣。早期的時候,往往時有時無,不明顯;到了中期,活動時疼痛加重,但休息後尚能好轉;若疼痛持續存在,尤其在睡眠中也出現疼痛時,則提示情況加重了。

2、僵硬

在患骨關節炎的部位,晨起時或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後,常常有僵硬的感覺,這種感覺一般可持續數分鐘或十幾分鍾,很少超過半個小時。活動後,僵硬感可緩解。

3、腫脹

骨關節炎早期一般不易引起關節腫脹,但到了中期,常由於關節面磨損而脫落產生碎屑,招致關節滑膜炎症,使人感到關節腫脹、疼痛、不適。

4、肌肉無力

由於關節的腫脹和疼痛常會使得活動減少,這樣就易使肌肉萎縮,軟組織攣縮,從而引起肌肉的無力感。

5、關節變形

早期的骨關節炎往往不會帶來關節形態的改變,隨著症狀加重,關節開始明顯的腫脹、增生、變形。

6、關節活動受限

骨關節炎發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關節的有效活動範圍就會明顯減少,表現為不能完全地彎曲,或不能很好地伸直,導致行動起來很不方便。進一步發展下去,關節形同虛設,會喪失活動功能。

溫馨提示:

本期醫學指導:查振剛

得了膝關節炎,還能運動嗎?骨科專家這麼說

門診時間:週一上午,週五下午。

福利時間

20個查振剛
教授的專家號免費送!

獲取方式

想獲得專家號名額,請按以下步驟↓

3、被抽中的網友及具體福利領取方式將通過電話進行通知。

Tips:報名者填寫資料須與享受福利為同一人;並請正確填寫與診療卡或身份證相符合的全名(請勿填寫暱稱或“X小姐”、“X先生”)。

醫問醫答

本欄目每週更新一期,旨在為小夥伴們普及健康醫學知識,提供健康福利,一起學習守護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