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抗日战争电视连续剧都没有提到粤军,粤军跑到哪里去了?

知足常乐144394830

粤军一直都在,只不过收编于国民政府的中央军,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是也是中央军的存在。一直以前,都强调国民革命军,从而淡化了“粤军”。

后来陈炯明发生叛变,孙中山在驱逐了陈炯明后基本掌握了对粤军的主导权,1925年孙中山去世,1926年蒋介石北伐,粤军第二军许崇智相应国民革命军,成为国民党新军阀。

在北伐战争中,粤军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叶挺所在的独立团就来自于第四军,在北伐期间第四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称为铁军。

在抗日战争期间,粤军的将领张发奎、薛岳、余汉谋等都发挥了积极的贡献,三个战区的司令长官为广东人,第四战区张发奎,第七战区余汉谋,第九战区薛岳,抗战期间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积极抗日。

粤军也相继参加了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之战、广州战役、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两次粤北会战、衡阳解围战、桂平战役、韶关战役、赣南战役、反攻广西,以及广东省内的各大小战役。

只不过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主要集中来八路军等方面,对于主要战场的国军则不会过多表现,你说全是国军打的日本,那岂不是盖过我们八路军了?


史论纵横

抗日,粤军一直都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淞沪抗战,面对日军挑衅,蔡廷恺第十九路军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三易主帅,装备虽差战意旺盛,喊着“丢你老母”冲锋陷阵,击毙日军第九师团联队长林大八,生俘大队长空闲升,这十九路军不就是妥妥的粤军嘛。

粤军中的第66和83两军都参加了后来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伤亡惨重。实际上自余汉谋等一批粤系将领在“两广事变”中驱陈投蒋后,粤系军队已被一分为二使用,一部分被军事委员会调往各战区参战,一部分由余汉谋、香瀚屏等统领坚持在广东本省抗敌。



(蔡廷恺将军)

比较耳熟能详的有第四军(北伐时就属于粤系的番号,新四军番号即由此对比而来),被“老虎仔”薛岳要到了第九战区,是万家岭大捷和前后四次长沙保卫战的参与者,抗日功绩还是不错的。由于薛岳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指挥失误,长沙沦陷,负责防守长沙的第四军军长张德能被蒋介石下令枪决,替薛岳背了一口大锅。

这位张军长是张发奎的侄儿,回头第四战区张司令长官就找茬毙了一个中央军的师长,国军内部是真乱。

1938年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攻陷广州,广东一下子从大后方变成抗日前线,留在本省的这部分粤军在四战区副长官、第12集团军司令余汉谋率领下退至韶关一线坚持抗敌,先后进行了三次粤北会战,其中前两次粤北战役粤军全部是大捷,各歼日寇万余兵力,使广州日军不能北上湖南,有力保证了薛岳九战区的后方安全。

(张发奎将军)

余汉谋集团军主力为第62、63、65军,一水的广东子弟兵,近来的抗战历史研究中,对粤军在粤北的坚持着墨甚少,不知为何。

如果责怪“余汉无谋、吴铁失城”丢失广州也是不太公平的,首先粤军精锐已抽调一空,武汉会战余汉谋又被调出5万粤军前往华中,手中部队战力有限,况且1938年的日军是非常强悍的,另外一边三万日军同样打下了广西南宁。

1945年9月28日,已经升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的余汉谋上将,在汕头接受日军第23军司令田中久一的投降,为粤军抗战划上句号。



(余汉谋将军)


度度狼gg

下面是从网上无意中搜到的一篇文章,是一个广东的学生调查后写的

《抗日血思》之“文祭广东军

  本文摘自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抗日血思》一书,作者李展腾。李展腾系南京炮兵学院学生,2005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调查活动,调查成果收录在《幸存者调查口述》史料集中,2006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

  文祭广东军

  一

  广东军虽不是蒋介石的亲信部队,但在抗日战争中却有不可抹灭的功劳。广东军的装备比不上蒋介石的中央军,但抗日的战斗力和为国献身的精神却丝毫不比中央军差。广东军在我心里的地位极其重要,我十分敬重他们为国捐躯而不求名利的精神。因此,我对广东军的抗日历史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思考。

  根据我的研究结晶,我感到遗憾:“广东军的抗日功绩很大,但多年来却少有学者、专家提及,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支援缅印抗日、广州保卫战等战役,广东兵都直接或间接地出了力,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血和汗乃至生命”。

  在我未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调查工作前,我对广东兵的抗日史是全然不知的,但在我参加调查工作后,我多次在南京东郊老百姓的口中听到广东兵的好,我从他们的访谈和眼神中看出,他们对广东兵的尊敬与怀念。这些老百姓大多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他们都是八九十岁老人了,见证过广东兵在南京保卫战的战斗过程,他们怀念广东兵也是正常的。

  广东军在南京东郊有这么好的口碑,这让我异常惊讶!因此,我对这段历史也来了兴趣,决定研究看看,于是我借着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机,也向他们打听广东部队在南京保卫战中一些情况。老人们只要知道的,都很乐意向我讲,因为他们感念广东军当年保卫南京百姓的恩德,特别是他们知道我是广东人后,对我更是热情,这也许是爱屋及乌吧!

  因此我一步步地走近广东部队抗日的历史,当我越走越近时,我的感触也越来越深。身为一个广东后辈,来到南京求学,又有机缘为历史尽点微力,这是何等的趣事。其实,我早就立志,要为国家做贡献,兼济天下是我奋斗的立足点。因此,研究广东兵抗日给我带来极大的乐趣,不,是责任感。

  我的责任感之坚定,基本上是源于广东兵在南京抗日所撒下的血汗,但他们又何止在南京撒过血汗呢?全国的抗日烽火中,他们无所不在,他们的血是无处不撒的。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他们有的成了英雄,也的成了烈士,而他们家中的妻小,却在家中倚门遥望,盼着远征的丈夫!因此,我感到沉重。

  二

  淞沪会战打响,广东部队六十六军、八十三军在上海与日军苦战3个余月,死伤过半。六十六军一六○师956团叶禄群写的《叶公回忆录》有这样的记载:

  士兵伤亡过半,机枪大半被炸毁,在翼中央友军也被打得七零八落,自己指挥着两挺,重机仍在猛烈的向敌**群和步兵射击。倾刻,我重机阵地落下炮弹不计其数,倭军**也到阵前隔沟三四十米,掉转**车头,用小钢炮轰我重机阵地……哎,第一枪枪长郭荣忠阵亡了,在二十三日,郭荣忠曾向我要求索取梁排长遗下那支驳壳枪,我立即交会与他,郭又说:我今年二十九岁,坐下一男一女,如果战死,妻子年轻,请兄代为通讯,叫妻带儿子改嫁,女儿送别人抚养,免误彼青春,旋示通讯地址。当时,我曾骂他:怎么净说傻话!吉人自有天相。现在郭荣忠已全枪覆灭,阵地内外血肉横抛,第二枪虽然仍在射击,但射手牺牲过半,正枪长李兴仁负重伤……

  淞沪会战之激烈,广东部队牺牲之巨大,在此全然可见,特别是上述郭荣忠劝妻改嫁的内容,更是深入人心。广东兵之英勇和牺牲精神,让我这后辈深深敬重,怀念。

  淞沪会战失败后,广东军于11月21日奉命开赴江阴。在江阴与日军展开激战,各有胜负。29日,奉命向汤山转移,揭开了南京保卫战的序幕,六十六军一六○师956团于12月1日占领汤山境内的珠山、登子山和青龙山阵地,准备借住山势打击朝夕南京之敌。

  这时的广东军是一支真正的疲兵。据孟墓自然村庞家钧老先生回忆,1937年农历冬月初六凌晨,有支广东部队开到孟墓,挨家挨户敲门,要求进屋避寒,村民门一看,只见他们都穿着单衣短裤,只有少数几个穿棉背心,一个个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广东军到南京时,正好碰到南京寒冷的天气,他们穿的都是广东夏天的军装,单衣短库,冷得实在不行,有的人就向老百姓讨被单裹身。他们对老百姓很客气,军民关系确实不错,买东西也都付现钱。麒麟门的吴为忠老先生告诉我,广东兵买了他家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大猪给5块钱,小猪给5毛钱,他家就是拿着这笔钱跑反(南京方言)的。

  在寒冷的天气下,广东军因为穿着单衣短裤,手脚被冻得通红,但他们仍然奋勇抗战。汤山地区是南京的东大门,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日军就是沿着句容向汤山进攻打进南京城的,在汤山的孟墓、陈坊、神童村一带,广东部队和日军曾在那展开激战。1999年,有家海外宁文报刊登文章,报道了两个连的广东兵在孟墓观测塔与日军激战的始末,标题就叫做《英雄铁塔》。

  在孟墓一带,广东军英勇顽强,打得很出色,但他们孤军奋战,没有后援,伤亡越来越大。孟墓自然村的庞家钧先生回忆说,在铁塔作战的广东兵最后只剩四个,他趁着天黑撤了,战斗中牺牲的广东部官兵则被附近村民运往火叉山挖坑埋葬,埋葬地点未留标志。

  英勇的广东兵就这样牺牲了,埋葬的时候连块墓碑都没有。青龙山、方冲一带,也有很多牺牲的广东兵由当地老百姓掩埋,但都没有留下墓碑,据陈家边的杨官华先生回忆,在方冲也牺牲了很多广东兵,当他们到方冲时只见开始腐烂的死尸,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气,就把路上和田里的死尸埋了。他三叔因抬尸体太多,还中了尸毒,治了好几年才慢慢治好。

  麒麟王后村的王祖尧先生回忆告诉我,广东兵在狮子山上,鬼子在馒头山上,他们还干了一架。有个广东兵在撤退至村南头的水塘边时被鬼子打死了。因此,我还和王老先生在水塘边合照了一张相片,以慰亡灵。

  广东部队在汤山附近虽拼死抵抗,但因无援兵补给无着,装备不足等劣势,终究还守不住南京东郊,退进南京城内。

  日军嚣张至极,由南京东郊长驱直入进攻南京城。12月12日午后,南京城内秩序大乱。唐生智眼看撑不住了,便决定“大部突围,一部渡江”。但实际执行时,除六十六军和八十三军成功按原计划突围外,其余部队均突围不成。叶禄群先生写的《叶公回忆录》记载:

  十二日黄昏前,956团全体集合于和平门内,团长喻英奇讲话:叫炊事兵带掉炊具,士兵抛弃行李,轻装突围返广东。我们已被敌人包围,我们广东人不做衰仔(不当孬种),不做倭俘,今晚我们就从东流岭打出去……

  广东军身着单衣短裤,却乃然奋勇抗战,实在让人尊敬。他们于12月12日开始突围,突围成功后又转战大江南北,为抗日事业胜利奋战到底。武汉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都有他们的身影,特别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出力最大、牺牲最多。他们为亚太地区的和平胜利做出了贡献.更为中国人争了口气。1944年,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战,出力最多的还是广东军部队,他们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实在是大快人心。

  三

  在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工作的同时,我有幸从汤山附近的百姓口中了解到广东部军当年在东郊抗日的事迹,真乃缘分。就是因为这个缘分,我这个广东人对广东兵做了很多研究。

  广东军里有湖南人,也有广西人,还有是广东人,他们是广东部队,驻守在广东,听广东集团军的号令,偶尔也和蒋介石唱对台戏。为了探寻广东军的作战历史,我还和当年当过六十六军一六○师956团团长喻英奇的后人联系过。

  喻英奇团长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湖南湘西人,早年立志报国,便路到广东投军。投军后,喻英奇先生屡立战功,颇得上级赏识,在南京保卫战中,喻英奇先生任956团团长,更是身先士卒,立下了汗马功劳。喻英奇先生一生军旅,抗日时曾受重伤断了一条腿。他的妻子还是共产党员,曾任湖南某县地下党县委书记,也是一个一生为国为民的女强人。

  喻英奇先生夫妇都是抗日的英雄,其儿子更是有先人风范,在湖南某单位工作不求名利,一直脚踏实地。去年中共召开抗日将领家属会议,喻先生所得慰问金全部捐给湘西穷困学生,其人品之高尚,在此可见一二。喻先生上网看到父亲部下叶禄群先生写的回忆录时,对叶老先生抗日精神深感敬佩。于清明节专门从湖南赶到广东叶老先墓前拜祭,叶老的后人至今还不知这人就是其父的上级之后。

  喻先生虽对我研究广东兵抗日历史的事没帮上多大的忙,但他告诉我,网上一搜,都是什么川军抗日史,广东兵的抗日功绩绝不比川军差,可网上一点资料都很难寻找,这是不正常的。喻先生说得对,广东军的抗日功绩绝不比川军差,只是我们广东的学者、专家做得不够,没有深入了解,还历史一个真相。

  我作为一个广东人,我为广东有过这样的抗日部队感到骄傲,但我也为广东兵的抗日功绩没得到有效宣传,而感到遗憾。人家四川都建川军抗日纪念馆了,而广东还是无所树。战死在南京东郊的广东兵连块墓碑都没有,我只好以此文为祭,愿亡灵有知得以安息。


神是人

抗战中有支部队叫粤军,有些士兵叫广东兵。

粤军不但没有跑,还在抗战中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浴血奋战,杀敌无数。

1937年抗战开始,90万广东士兵奔赴前线,抵抗侵略者,出兵数量居全国第五。这是一支背后总带着斗笠的军队,他们是中国最具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



1932年的1.28淞沪抗战,是中国在9.18事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抗战,战斗队伍是第十九路军他们是粤军。

五年后的南京保卫战失利,第66军在紫金山,少将副师长罗策群率部突围,战斗中他大喊:“兄弟们,跟我来,勿要做衰仔。”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这也是粤军。此战66军和另一只粤军83军损失惨重,粤军只剩下3000多人,大部分粤军将领牺牲,现在的南京广东山庄,埋葬着这些先烈。

1938年,粤64军,粤66军,粤第4军集结万家岭,在粤军将领薛岳指挥下,全歼日本106师团。史上第一次全歼日军师团,是抗战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指挥者又是薛岳,粤第4军参与战斗,中国军队总计投入100多万人,共计歼敌10.7万余人,薛岳从此号称“长沙之虎”。

1940年,全国9大战区,司令长官有三人为粤军将领,他们是张发奎,余汉谋和薛岳。三人组成铁三角,互相支援,在广东、广西、湖南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这些广东兵,在民族危难时转战大江南北,各大战役无不出现他们的身影,粤军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这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队伍,他们光芒万丈,无处不在。



沧海历史春秋

广东,是国民党政府的发家之地,北伐的起点,粤军是其重要支撑,但经过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粤军几乎不再是独立存在,那我们看看都是那些事。

广东军阀陈炯明与国民党合作,力邀孙中山到广州成立革命政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不久,陈炯明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发动叛变。国民党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先后发起两次东征,击败陈炯明。此事件,粤军分裂两部份,一部份坚定支持国民党,继续留在国民党部队中,另一部份随陈炯明被击散。



随即成立北伐军,第一军,由何应钦为军长,军队中高级军官,以国民党自身军事人才出任,这部份人,大多在黄埔任教。下级军官,以黄埔各期毕业生为主,士兵多为广东招募,这支部队,就是蒋介石的嫡系,后来的中央军的核心基础。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部队基本面就是老粤军支持革命的部份。李济深在粤军革命派中极具威望,有“两粤名将尽门生”之誉。第四军一部随军北伐,攻无不克,被誉“铁军”。一部留守广州大本营,确保后方安全。如果陈炯明被称为老粤军,第四军即为新粤军。



四.一二后,国共反目,第四军中,有以共产党为主导的叶挺独立团,而且全军共产党员广泛分布,故南昌起义,第四军有不少部队参与。蔡廷锴中途脱离了起义。南昌起义军主体进入广东,与之作战的,也是李济深留守广东的钱大均部。

之后,第四军爆发过两次内战,内部分裂,陈济堂留守广东,成为“南天王”,两广事变后被蒋介石分化瓦解,这部份粤军完全消亡,被蒋窃取。粤军部队只留下省外作战的十九路军。

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军在上海与入侵日军打了一仗可歌可泣的淞沪抗战。很多人把32年的淞沪抗战和37年的淞沪会战混为一谈。十九路军是打响全面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支部队。


1933年,李济深会同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建发动反蒋事变,史称福建事变,失败后,新粤军大佬几乎全部被边缘化,军队也被各方瓜分。


净月暖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由于粤军的特殊性质,粤军主要还是在广东作战。

在抗战开始之前,广东是地方军阀余汉谋控制。

当时广东王陈济棠刚刚垮台,大将余汉谋上台掌握大权。

广东省是当时全国最富裕强大的省,粤军有10多万规模,拥有海陆空三军和兵工厂,实力不可小视。

蒋介石无法掌控广东,只得成立第四战区,让余汉谋担任副司令,实际上全全负责广东的防务。

余汉谋的部队是第12集团军,下辖5个军和1个刚组建的83军,全部是广东佬。

淞沪保卫战之前,第12集团军66军和83军奉命北上,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伤亡惨重,牺牲师参谋长在内多名高级军官。

在武汉会战期间,粤军抽调第64军北上,但同时日军攻打广州。但粤军只剩3个军,实力有一定削弱,却仍然和日军鏖战到1945年抗战结束。

期间,第62军参加了长衡会战的衡阳保卫战,攻势猛烈,一度突入衡阳附近,为此伤亡极大。

由此,粤军仅剩2个军,好在1944年日军也是强弩之末,无力继续进攻广东。

客观来说,粤军表现还是不错的。虽战斗力不算很强,在本土本乡作战,战斗意志高涨,也受到老百姓的支持。

在八年抗战中,粤军与日军打了5次战役,进行了20次较大的阻击战和牵制作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上,毙伤俘日军2.5万人以上。自然,粤军伤亡二三倍于敌人,牺牲了多名高级军官。

日本人在《广东省兵要地志概说》评述广东人“比北方的中国人勇敢富有团结力,敏慧、狡黠、顽固,性极残忍”,排日思想旺盛,不容易对付。


萨沙

粤军是最早与国民政府发生联系并表示服从的地方武装派系,虽然后来陈炯明与孙中山发生决裂。但大部分时间上还是服从国民政府的指挥。割据的特点不是很突出,随着陈铭枢,陈济棠的失势。粤籍军队基本上处于依附于中央和桂系的生存状态。

第一次淞沪会战中奋起抵抗,名震中外,扬中国军人之威的十九路军,同时也铸造了粤军最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支队伍可上溯至陈铭枢,淞沪会战后。命运坎坷,后来在李宗仁白崇禧统一两广后由蔡廷锴将军带领编入桂系,另一支在陈济棠倒蒋失败后被蒋介石收编,由余汉谋率领驻扎广东境内。对日军做过一些抵抗。


HUIxinliu

有点棒子的感觉,过去没人说,现在由于经济发展了,于是,汉语保存地在粵,粤语是古汉语唯一的正宗发音!什么好事都要看看有粵人参加没有,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毕竟中国历史上,岭南地区参与的晚,始终不是主要地区,现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终于站在最前列了!但不是因为现在站在最前列,所以,历史就要改写成自古粵地就在最前列!粤军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力军,北伐的主力,也就是国民革命军的基本力量!随然经历过国共分裂,蒋粵内战,粤军四分五裂!但是,中央军的班底也还是从粤军开始组建的,所以,粤军是最早被蒋改组收编的地方军阀部队,大多都成了中央军编制!而且,粤军的地方军阀头目基本都被打垮或者边缘化了!军队中的各个将领,都成了中央军的主力将领!所以,以后就看不到以粤军的名义作战的说法了!国民党军队中,有许多有名的战将都是粤军出身。但没有自己的军队,都是统领中央军部队的!这从共产党红军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不像其他的地方军阀部队,能被称为川军,晋绥军,桂军,东北军,这些地方军阀,蒋没有能打垮改组他们,只是名义上归顺了!比如,黔军的王家烈,被红军打垮,就被蒋收编了,于是,黔军就消失了!这也吓坏了各地军阀,都对蒋留有一手,这也是红军长征能走完两万里的原因之一!抗战时期,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蒋的威望达到巅峰,于是,各地军阀才被名义上收编成统一的国军!但中央军和杂牌军始终存在!直到新中国成立!


光线来了

抗日战争电视剧没有提及粤军,并不代表粤军没有作贡献,粤军在抗日战争中作了很大的贡献,在全面抗战之前有我们所熟知的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

在全面抗战中,粤军与倭寇打了五次战役,进行了20次较大的阻击战和牵制战,其余大小战斗达数百次,击毙伤俘日军2.5万人以上。


在粤军下属的地方保安团,也与日伪作战数百次,毙伤日伪军4600余人,击落日机7架,毙俘敌机师12名,击沉敌舰2艘,俘敌运输舰1艘。

日本战败后,粤军受降日军共13.73万余人,受降伪军6.2万人。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粤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之战、广州战役、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两次粤北会战、衡阳战役、桂平战役、韶关战役、赣南战役、反攻广西,以及广东省内的各大小战役。



除了直接出击抗战,广东也为抗日战场输出了92万多人兵源,出丁数在全国排第五,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抗战,并非一人一地之功,是全中华民族所有爱国儿女的功劳。


掘史官

问题是电影不好拍。基本上都是讲普通话的,甚至连外国人,日本人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个就是电影,重在宣传。就是美国电影都那样,你还是讲英文吧,我听不懂你说什么,然后就都开始英文了。语言结构起了关键性决定。其实在真实的情况,怎么可能所有的人都会讲普通话?难道生死存亡之际上战场还要先入语言培训班吗?所以你能够看到的影视题材基本上都是以普通话为主流地区发生的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