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谈祛湿 身上是否有湿气的自我和保健法

春夏交替,气温变化大,空气过于潮湿,要注意保健身体,防止湿气侵入人体。若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隔山打牛。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开冷气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开暖气,穿件薄衫还出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在这个季节,有些人贪图冷气,喝冷饮,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如果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还有的人喜欢吃肉,肉性味咸寒助痰,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偶尔吃一两餐的素食。

春夏交替谈祛湿 身上是否有湿气的自我和保健法

怎样自我诊断身上是否有湿气?

一、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二、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黏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覆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生。

三、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1. 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是否会干呕。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2.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

春夏交替谈祛湿 身上是否有湿气的自我和保健法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自我保健可以做什么?

先学学一下这个祛湿的妙法——拍打承山穴,位置: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操作方法:1. 承山穴在小腿背侧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腓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2. 用力用手掌拍打承山穴,直至肌肉松弛为止。

另外,多些煲祛湿的汤水也必不可少的:

1. 冬瓜百合薏米排骨汤(电饭锅简易法)

主料:排骨750g、冬瓜300g。辅料:百合40g、薏米80g(生熟各40g)、姜适量。做法:薏米和百合提前浸泡二小时,排骨入冷水锅烫水去血沫,冬瓜洗净连皮切块,姜片备好。所有材料入电饭煲,加入足量水,料酒,生抽一勺,盐适量,按煲汤键。功效:此汤清淡宜人,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滞、降脂降压、通利小便之功效。

春夏交替谈祛湿 身上是否有湿气的自我和保健法

2.土茯苓龙骨汤

主料:猪脊骨500克 土茯苓30~50克(如鲜品100-150克),做法:猪脊骨入冷水锅烫水去血沫,然后捞出加水适量熬成三碗,再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约30至40分钟。功效:此汤健脾利湿,有补阴益髓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