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八章指出依法治国时,社会和谐而国民的道德素质就会提高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十八章指出依法治国时,社会和谐而国民的道德素质就会提高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如果遵守大道,按照法制去治理国家,以法律为是非标准,何必需要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不提倡无为,提倡才智,造成才智这把双刃剑:可用来做好事,也可用来欺诈。);家庭出现了矛盾纠纷,才提倡孝与慈的必要性;国家陷于混乱,才能看出忠臣。

老子在这一章里讲述一些社会现象,也指出它们对立统一关系。社会对某种道德的提倡,这是因为缺少了这些。所以不如按照大道去治理国家社会,这些提倡的东西就会消失。

道德经十八章指出依法治国时,社会和谐而国民的道德素质就会提高

什么是道:道德经里讲的道,有两种属性,第一,讨论物质世界时,道是指产生物质世界的看不见的能量(无)。第二,讨论看得见的自然界,社会时,道指客观规律。在这里,大道:指社会制度和秩序,或者社会的准则。我们称之为,法律。智慧出,有大伪:聪明智巧出现了,伪诈才盛行。郭店简本无此句,疑为战国中后期受庄子后学激进派思想影响所妄增。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这里指家人之间的关系。忠臣:郭店简本作“正臣”,帛书及傅奕本作“贞臣”,均不影响文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