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还没有开悟?(宣化上人)

为什么你还没有开悟?(宣化上人)

「私欲」没有了,这个天理才能露出来。「天理」也就是这个自性,这个自性才能显现出来。

宣化上人

一、一念不生全体现

修道是要时时刻刻去修行,不能一秒钟的时间躲懒偷安,那么认真去修行也就是去实做实为。

参禅的人就不要一参禅就睡觉,要打起精神来,用功照顾自己的话头。你能照顾自己这个话头,能提得起来这一念,你这一念提得起来,万念就放下了;万念放下了,这一念也不生了,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

那么这「一念不生」是不是把话头这一念也都断了?不是的,这在这一念当体上就是不生,也就是不灭。

这个功夫用到绵绵密密、密密绵绵,也不生也不灭,在这个境界上也不思善也不思恶,善恶两忘,人我双亡,也没有人也没有我,这时候与法界合而为一,与法界合成一个了:我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我。

法界虽大,我也不比法界小;微尘虽小,我也不比微尘大──这叫「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你到这种的境界上才能豁然贯通;「豁然贯通」,就突然间就开悟了。你这种的境界,是由平时用功才能达到这种的程度上;你若不用功,那不会有这种觉悟的。

二、想要开悟,必须天天修行

所以你想要喝水吗?你先要造个井。就是你不造井,你用江里的水,你也必须要安这个水管子。安好了水管子,才能想要喝水,把那个水管子打开就有水喝了。你如果平时不预先把水管安好了,或者井造好了,你想喝水,那是不容易喝的。

修行也是这样子,你想要开悟吗,必须天天修行;你若不修行就不会开悟的。

说:「我修行很久了,好几年了,我为什么还没有开悟呢?」哎,你问我你为什么没有开悟,莫如问问你自己为什么没有开悟。

为什么?就因为你那个妄想还没有断呢,你那个妄想还没有变过来真想呢!你妄想要变成真想了,那就会开悟了。

为什么你没有变过来呢?就因为你看破的也看不破,应该放下的也不放下。这个「私欲满腔」,这个私欲满肚子,「道德不装」,这道德就没有法子存在。

你私欲净尽,天理才能流行,「私欲」没有了,这个天理才能露出来。「天理」也就是这个自性,这个自性才能显现出来。

发大乘菩提心,才会开悟,道德才能存在。为什么你不开悟,就是因为你这个贪心、瞋心、痴心、狂心、野心,这种的心没有打破,还有自私心、自利心、损人心、利己心。

「损人」就是对人有害处,「利己」就是对自己有好处,尽存这种的心怎么会开悟呢?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发大乘菩萨心,要利人损己。

菩萨发心是帮助众生的,他帮助众生不是说希望众生返回来帮助自己,他没有这种念头;他只是帮助人而不希望人帮助自己,只是利益人而不希望人利益自己。

所以你要发起来大乘菩提心,那才会开悟,你道德才能存在。

讲起来「道德」两个字,这个道德就是天地间的正气,这个道德就是天地的生命,这个道德就是我们人人修道应该吃的「饭」──我们人人都吃饭,必须要修行人人都有道德。

那么这个「道德」怎么样也能有呢?「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道,你是要去修行,要不修行就不须要这个道。「德是做的,不做那有德?」德,是要你自己去做,你要不做它就没有。

譬如某某人的父亲,要发心修这个庙,这就有了德行了;要不发心修这个庙呢,那这个德行他就没有造。

他怎么会发心修庙呢?因为他有木场、又有材料、又有这个地,只要说一句话,说「我送出来多少木头可以造庙」就可以了。

那么他若不送呢?也可以,但是就没有道德;不是说他没有旁的道德,是没有这个造庙的道德。所以「道德」这是最要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