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的護腎“好習慣”反而可能傷腎?轉告給身邊的腎友

人的生理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在炎熱的天氣,鹽會隨著出汗量的多少發生變化,所以腎友們要注意鹽的攝入和藥物的調整。今天,我們請腎內科張明醫生給咱們講講,熱天腎友用鹽的問題。

公認的護腎“好習慣”反而可能傷腎?轉告給身邊的腎友

低鹽固然好,有時低鹽操作不當卻可能會傷害腎臟,這是怎麼一回事?搬好小板凳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公認的護腎“好習慣”反而可能傷腎?轉告給身邊的腎友

為什麼都在提倡低鹽?

在古代,鹽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由於製作運輸不便利,鹽對老百姓和國家的意義不亞於石油對現代社會的意義。春秋時候管子講:“十口之家,十人食鹽。五口之家,五人食鹽。無鹽爾,餓死而腫。”那時候的人認識到,十個人吃飯,就得十個人用鹽,吃不起鹽會怎麼樣?身體會出問題。

但到了現代社會,鹽是最不稀奇的商品了,反而因為過多的鹽“氾濫”成了身體的“災難”。

2012年國家統計,我國居民用鹽平均水平超過了10g,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人一天大概3g鹽就能滿足基本需要,超過6g會顯著增加人群患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胃癌等發生率。因此,2016年中國膳食指南,強烈呼籲公民要“少鹽,每天食鹽不要超過6g”。很多學科的醫生,也會強調少吃一點鹽。

公認的護腎“好習慣”反而可能傷腎?轉告給身邊的腎友

大部分現代人都已經不是像古代那樣缺鹽,不但不缺,而且普遍都吃得太鹹的情況下,提倡大家為了健康減少鹽的攝入,對預防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胃癌等疾病都有幫助。

對於腎友而言,醫生經常囑咐大家不要吃太多鹽,除了以上原因以外,還因為高鹽會導致尿蛋白定量增加,減弱降壓藥保護腎臟的效果。

因此,少一點鹽成了大家公認的護腎好習慣,在大部分時候也是很明智的做法。

但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低鹽”操作不當,在一些情況下卻會傷害腎臟。

公認的護腎“好習慣”反而可能傷腎?轉告給身邊的腎友

低鹽,有時反而害了腎?

不少腎友在實施低鹽的時候走極端,認為既然都說低鹽對腎有好處,那乾脆完全不吃鹽。這樣完全禁鹽一段時間後,會發現“走路的力氣都沒了”。

這是為什麼呢?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水和鈉是維持細胞內外容量平衡最重要的物質。如果人為的完全不吃鹽或者極低鹽,會打破細胞內外容量平衡,導致人血容量減低。血容量一低,包括腎臟在內的各個組織血流量灌注就會不足,人出現精神不振、疲勞、體位性低血壓(變動體位的時候“發黑眼暈”),皮膚沒有彈性,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血肌酐升高,尿素升高,嗜睡、意識模糊,這些都是低血容量的一些表現。

在炎熱的天氣,這種現象可能會更加的嚴重。

因為氣溫高了以後,人通過出汗帶走的水和鹽會增加,如果沒有及時增加一點鹽攝入,容易導致血容量不足。像天氣炎熱時在田裡幹活的時候,勞動者通常會在水裡面加一些鹽,雖然他們不知道這都是什麼科學道理,但經驗告訴他們不吃一點鹽去幹活會“沒有力氣”,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限鹽是有限度的,我們一般不會推薦一天的鹽攝入量低於3g。一味的完全不吃鹽或者極少鹽,連基本生理需求都滿足不了,對健康沒有好處。

那如果你本身鹽吃得很少,熱天又因為戶外運動比較多,大量出汗,沒有及時多補充一些水和鈉,導致血容量不足,這時候低鹽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會害了腎臟。那麼,我們可以在3g鹽的基礎上再多增加一些。

另外,夏天因為吃壞東西、貪涼,導致胃腸炎也比較多見,出現嘔吐、腹瀉,水和鹽都明顯丟失的情況下,除了多喝水,也應該適當增加鹽分,防止血容量低導致腎臟受損。

但,如果是經常待在室內,室內溫度不高,空調又比較足,本身鹽還沒少吃的情況下,就沒必要給自己找“高鹽”的藉口了哈。

公認的護腎“好習慣”反而可能傷腎?轉告給身邊的腎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