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到2035年,廣州將成為世界第八大城市經濟體

5月25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辦、世界大都市協會協辦的“2018廣州全球城市評價研究——指標排名與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交流全球城市研究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探討全球城市未來發展趨勢。

英國專家:到2035年,廣州將成為世界第八大城市經濟體

信息技術成為城市發展首要動力

著全球化發展,全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相關研究與評價也越來越為學術界所關注。城市建設如何緊跟時代大勢、發揮自身優勢,從而脫穎而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當前全球城市發展特點正在發生重要的變化。信息技術日益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首要動力,這意味著全球經濟距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城市發展出現了重組、分化。在一些高科技城市迅速崛起的同時,一些低附加值製造業城市在迅速衰落,全球城市出現人口和資源的重新集聚。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使得軟聯繫正在改變和主導世界城市體系。當前新型的全球城市正在形成,科技和金融正在主導全球經濟、佔據全球價值鏈的主要部分,科技中心城市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城市格局,影響城市未來發展的因素和變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科技的力量日益強大,傳統的城市評價理論和方法需要作出與時俱進的重大調整。如何準確把握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和關鍵性變量,對城市決策者、城市問題研究者都是一個考驗。另外,未來全球城市發展面臨社會結構分化帶來的治理挑戰。在衡量全球城市的各種組成要素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不可或缺,其內容應涵蓋包容、平衡、融合、共享等重要話題。

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公共與社會研究院院長保羅·吉姆斯也強調社會治理的重要性。他認為,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是技術問題,還需要以政策為基礎的良性的治理方式。

中國城市競爭力攀升

此次研討會上,多個研究機構對中國城市在各指標排名中的表現進行了分析。

比利時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副主任本·德拉德提出,中國城市的全球化水平正在快速提升。相較於除上海外的長三角城市(諸如南京和杭州),珠三角城市有著更高的全球連通性。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城市研究主任理查德·赫特提出,到2035年,亞洲前五十一大城市的經濟總量會超過北美和歐洲前四十一大城市的經濟總量。雖然到2035年,目前的世界前四大西方城市(紐約、東京、倫敦和洛杉磯)將依舊領跑世界城市GDP,但中國城市會躋身前列,其中廣州將會成為世界第八大城市經濟體。

科爾尼(上海)企業諮詢公司合夥人王宇認為,在過去十年裡中國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中國城市相對亞洲其他國家城市在世界城市排名體系中的位次上升明顯,在人才培養、商業環境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在科爾尼整個綜合指數評分裡面,中國城市的年均變化量是最高的。這得益於中國商業競爭力、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商貿環境的不斷優化。但是從全球角度來說,中國城市的競爭力還相對較弱。

建設有特色的全球城市

如何提升中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是此次研討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張躍國認為,目前全球城市發展價值取向正在由高度聚焦經濟價值轉向關注綜合價值。全球城市發展路徑是多樣性的,中國城市仍然走歐美城市發展的老路,並不具備現實可行性,也不符合規律,城市建設要有自己的特色。雖然城市化發展要經歷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但事實上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落後於歐美,中國仍處於要素驅動階段。要把握新科技革命發展的趨勢來強化創新驅動能力,人才、信息、知識、技術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有能夠把這些要素優化重組的大平臺。

王宇認為,中國的城市決策者和研究者首先要對城市的競爭力有比較好的自我認知,這樣才能清晰有效地提出發展目標和城市定位。其次,城市發展需要全球性的視野,有針對性地對全球領先的城市發展理念及路徑進行研究分析,並引以為鑑。最後,要圍繞城市發展的規劃,結合城市自身特點,參考最佳實踐案例,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和實施路徑。

據悉,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計劃以此次會議為起點,每年舉辦“廣州全球城市評價研究”的學術研討及相關活動,形成國際會議品牌,推動全球城市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深入對話與合作,打造全球城市研究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