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認識到專利權重要性的商人,先後創辦各類學校數百所

張謇獨裁嗎?你可以這麼說,但這樣做是有道理的,有效益的。對於企業來說,效益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民主。張謇和股東們就像一幫圍棋手,張是九段,剩下的全是四五段,要是處處多頭領導,非輸不可。在當時,許多股東都是一些官僚、地主,他們腦筋迂腐,目光短淺,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下,把手中的錢投資到新式商業中去,其目的是為了多賺銀子到鄉下買地。他們從企業的胸口割下一磅磅肉,但他們對商業的生死禍福卻從不操心,對產業發展缺少責任感。

中國第一個認識到專利權重要性的商人,先後創辦各類學校數百所

如果利潤的資本化積累影響到他們的股息分配時,他們就會跳出來反對。這樣一來,利潤的資本化就十分艱難了。但張謇堅持,在分配利潤時,一定要首先留足折舊、保險、公積等方面的資金,然後再按股分紅。

為了能夠實行合理的利潤積累,張謇堅決反對那種在利潤上吃光吃盡,只顧眼前,不顧商業生存發展的態度。他強調說:“分利過當,生猶不及”,“彼此計息,不可無限制”。大生紗廠賺了錢,一些人得意忘形,張謇的頭腦卻仍然很冷靜,他說:“大凡失敗必在轟轟烈烈之時,今吾通實業,在其時機,惟望吾實業諸君,居安思危,持盈保泰,更須堅定守分。”他具有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的競爭意識,為了事業的成功,敢於堅持自己的信念,始終如一,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儒家自強不息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體現。張謇對自己要求也很嚴,平時極為節儉。辦廠之初,數年不領工資,出門辦事不住旅館,儘量在朋友家裡解決。廠裡的雜絮寸紗都不許浪費,連丟在地上的一塊小紅紙也要拾起,並囑咐身邊的人說:“寸紙尺線都不要丟掉,要好生節約。”他常常與管理人員至各車間查巡,防漏堵洞,一有問題隨時到現場解決。他注重自身素質的修養,以人格魅力影響部下,以儒家“仁者愛人”的人性觀增強全體員工的凝聚力。

中國第一個認識到專利權重要性的商人,先後創辦各類學校數百所

張謇還是中國第一個認識到專利權重要性的商人,在創辦企業的同時,力圖為自己的企業謀求設廠專利權。在創辦大生紗廠時,他就呈請給予“二十年內,百里之間,不得有第二廠”的特權。故當1904年皖商朱疇在江蘇海門購地,張謇立即援引專利進行反對,這也是該廠在當時沒有被擠並能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張謇也非常重視人才,他認為“世界今日之競爭,農工商業之競爭,學問之競爭,實踐、責任、合群、閱歷、能力之競爭也”,“無人才不可為國”。所以,在創辦企業的過程中,他特別注意選用有真才實學的人,並打破了地方觀念和國家界限,聘用外國人擔任重要職務。由此可見,張謇的經營能力是非常綜合的,這還是得益於狀元文憑。正因為他具有高層次的文化程度,廣博的知識結構,熟悉政治、經濟、法律和現代科技,才有了較高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善於審時度勢作出正確的決策,把孟子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運用得得心應手。

中國第一個認識到專利權重要性的商人,先後創辦各類學校數百所

張謇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便以滿腔熱情將視線轉向教育,先後創辦各類學校數百所。在張謇的思想中,教育是“救國”的根本,是“萬事之母”。他力主改舊學倡西學,發展中小學普及教育,在全國率先開辦師範院校和各類專科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可以說,至張謇晚年,他的教育體系已初具規模。張謇初步實現了自己的教育夢想。他在南通一城三鎮之間修築了公路,並從美國購置十輛公共汽車,往來於城鎮之間。據稱,南通城區公路是中國最早修築和運營的公路。張謇還廣建娛樂休閒場所,在南通創設兩座公園,並建了多座公共體育場,內有各類體育休閒設施,娛樂場所都不收門票。張謇還熱心公益慈善事業。他在南通先後建立養老院、殘疾院、盲啞學校、貧民工廠、棲流所、惡童感化院、改良監獄等。張謇關切的目光越過壁壘森嚴的階級劃分投向妓女、流浪兒等社會最底層。

中國第一個認識到專利權重要性的商人,先後創辦各類學校數百所

有人講:“商人不賺錢,就是不道德。”這話沒錯,張謇要賺錢,並且賺了很多錢。但他與一般商人的區別在於:賺了錢不單純是為了求利,而是為了富國致強的大義;他也不止於創辦實業,同時還畢生致力於興辦教育和地方自治以及慈善和社會公益事業等,並且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我想,這個人的總體形象可以作為儒商的典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