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貸款有哪些陷阱?

東友律師事務所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漸漸發生改變。從傳統的PC互聯網時代,天天看電腦,到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天天看手機。

從原始的熟人之間借貸,變成了用手機APP借貸。手機APP借貸給我們帶來方便,但法律風險依然存在,很多人在利用你不熟知的法律在鑽空子,使你防不勝防。

平臺聊天記錄:

A:我想借5000元?借10天就還。

B:你需要交管理費、手續費……等。

A:那我需要還多少?

B:扣除管理費500、手續費500……等。還要還利息。

A:還多少利息?

B:24%,法律規定的都是24%。平臺上寫的很清楚。

A:那我怎麼才能獲得這筆借款?

B:先在平臺上充積分,用積分折算。

從以上聊天記錄以及APP借款過程中,隱藏著多個大坑,下面一一列舉。

1.下載APP註冊時,會讓你填寫若干個人信息,其中必然會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其實裡面是合同,點註冊就視為默認許可合同的內容。稍不注意就會引火上身。

2.所謂的管理費、手續費……等是不存在的。只是放貸一方在提前扣利息。實際借5000,到手可能才3000元。

3.按照B的說法:本金:5000元。利息:5000元×24%=1200元。管理費500元。手續費500元。共計需要你支付7200元。實際拿到3000元,10天需要還7200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實際上,24%的利息,是“年利率”,相當於“月利率2%”,10天只需要還0.6%的利息,5000元×0.6%=30元。利用管理費、手續費等提前扣掉你能拿到的錢,再利用“年息”“月息”“日息”做文章,就不難算出7200元的數。

4.充積分,再用積分折算錢,與B交換。B是為了讓A無法提供真實的交易情況。只有銀行流水的客觀證據是不夠的。如果想證明積分的交易往來,還要去找APP公司索要,這會增加維權人的維權成本,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

5.如果不按時還錢,會採取給你發短信、打電話、說你是詐騙,騷擾你和你的家人。賊喊追賊。有些人免得麻煩,多還了利息;有些人無法及時還款,基於心理的恐懼,怕家人知道,又去另一個APP貸款,週而復始,5000元借款,也有可能滾出50多萬的債務;有些人又簽訂抵押合同、房屋買賣合同、車輛買賣合同,將自己的財產至於不可控的狀態。後悔當初借錢時,留下了親屬的電話。

6.作為出借人也有風險,現實中聽朋友說可以賺錢,將錢借給現實中朋友,朋友又從APP放出,資金鍊經常會出現斷裂。導致無法追回款項是小事,部分情況可能會涉及刑事犯罪。無法追回款項,朋友又會採取暴力方式,可能會造成“辱母殺人案”的慘劇。

7.出借人資金鍊斷後,往往不相信錢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回,會採取找私人偵探、賞金獵人等不靠譜的方式去找財產,財產沒找到,還花了冤枉錢。

騙局終究是騙局,避免身陷其中,我們身處法治社會,如果不相信法律,坑的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