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贷款有哪些陷阱?

东友律师事务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发生改变。从传统的PC互联网时代,天天看电脑,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天天看手机。

从原始的熟人之间借贷,变成了用手机APP借贷。手机APP借贷给我们带来方便,但法律风险依然存在,很多人在利用你不熟知的法律在钻空子,使你防不胜防。

平台聊天记录:

A:我想借5000元?借10天就还。

B:你需要交管理费、手续费……等。

A:那我需要还多少?

B:扣除管理费500、手续费500……等。还要还利息。

A:还多少利息?

B:24%,法律规定的都是24%。平台上写的很清楚。

A:那我怎么才能获得这笔借款?

B:先在平台上充积分,用积分折算。

从以上聊天记录以及APP借款过程中,隐藏着多个大坑,下面一一列举。

1.下载APP注册时,会让你填写若干个人信息,其中必然会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其实里面是合同,点注册就视为默认许可合同的内容。稍不注意就会引火上身。

2.所谓的管理费、手续费……等是不存在的。只是放贷一方在提前扣利息。实际借5000,到手可能才3000元。

3.按照B的说法:本金:5000元。利息:5000元×24%=1200元。管理费500元。手续费500元。共计需要你支付7200元。实际拿到3000元,10天需要还7200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24%的利息,是“年利率”,相当于“月利率2%”,10天只需要还0.6%的利息,5000元×0.6%=30元。利用管理费、手续费等提前扣掉你能拿到的钱,再利用“年息”“月息”“日息”做文章,就不难算出7200元的数。

4.充积分,再用积分折算钱,与B交换。B是为了让A无法提供真实的交易情况。只有银行流水的客观证据是不够的。如果想证明积分的交易往来,还要去找APP公司索要,这会增加维权人的维权成本,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

5.如果不按时还钱,会采取给你发短信、打电话、说你是诈骗,骚扰你和你的家人。贼喊追贼。有些人免得麻烦,多还了利息;有些人无法及时还款,基于心理的恐惧,怕家人知道,又去另一个APP贷款,周而复始,5000元借款,也有可能滚出50多万的债务;有些人又签订抵押合同、房屋买卖合同、车辆买卖合同,将自己的财产至于不可控的状态。后悔当初借钱时,留下了亲属的电话。

6.作为出借人也有风险,现实中听朋友说可以赚钱,将钱借给现实中朋友,朋友又从APP放出,资金链经常会出现断裂。导致无法追回款项是小事,部分情况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无法追回款项,朋友又会采取暴力方式,可能会造成“辱母杀人案”的惨剧。

7.出借人资金链断后,往往不相信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会采取找私人侦探、赏金猎人等不靠谱的方式去找财产,财产没找到,还花了冤枉钱。

骗局终究是骗局,避免身陷其中,我们身处法治社会,如果不相信法律,坑的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