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孩子性格優良取名

期望孩子性格優良取名

父母不但希望子女有良好的品質,還希望子女有良好的性格。中國有句古話叫“江山易政,本性難移”,意思是說人的性格一且形成,便很難改變。但人的性格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由於社會和家庭環境的不同,人的性格也表現出種種差異。作為父母,常常在取名時將自己的期望融鑄進去,希望能規範子女的性格發展。

在我們民族的傳統觀念中,性格也應“男女有別”。男性應該胸懷開闊、坦率耿直、堅韌不拔,要有陽剛之氣; 女性則應該溫柔嫻淑、純真靈巧、善解人意,要有陰柔之美。在人名用字上也存在著性別差異,男名好用剛、強、堅、毅、 勇、猛、偉、力、韌、寬、正、直、廣等字。以1989年霍英東教育基金金第二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及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名單為例男名中以勇、剛的出現頻度最高, 例如: 陳勇、趙勇、 李勇、孫勇、肖剛、任佳剛、鍾儲剛、苗俊剛、 鬱大剛、祖元剛,此外、周海中、尤肖虎、趙江洪等,也都展示著男子漢的氣概 。 此外,在我國人名的性別差異中還有一個男名中一般好用“大”字有趣的事實,女名則相反,般好用“小”字。例如: 男名中的劉大年、柳大華、張大幹、陳大絡、仇大川、秦大河、王大力、劉大偉潘大地、馬大京、宋大成、方大任、成大荒、李大維、楊大群、王大彬等,女名中的王小梅、李小佳、林小玲、趙小觸、文小友、孟小紅、陳小南、隨小青、何小寧、周小真、金小琪、吳小兒等男名顯得雄深壯闊、氣勢磅確,女名則顯得柔別小巧、教人妝愛。長期以來,由於男女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不同,導致了父母的期望差異,在培養孩子性格方面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向。

解放後,隨著婦女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男女人名中的這種性別差異逐漸縮小。現在城市裡的青年父母在給孩子命名時,大多摒棄了那些表現婦德的字,選字範圍更擴大了。其實在過去就有男人女名或女人男名的情況,例如: 老一輩革命家肖楚女、柳亞子的筆名潘小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等,都是男人女名; 另如: 老一輩革命家向警予、河北婦聯主任王煥臣、原湖南省婦聯主任曹瑞武、電影演員陳沖等,都是女人男名。

一位男同志,但常有人誤認為是女性,打電話時往往稱他為“習女士”或“習小姐”; 有一位叫鄭皓的女中學生,幾乎所有的人一看她的名字,都以為是個男孩子,給她增添了許多苦惱; 想當年知青下鄉時,伊川縣某村要來了兩名知青,一個叫彭偉,一個叫徐磊,原認為是兩個棒小夥子,誰知卻是兩位姑娘; 記得過去有一部喜劇片叫《今天我休息》,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民警馬天民撿到了一個錢包,發現裡面有一個名字“羅愛蘭”,在經歷了一連串的誤會之後,終於找到失主,而失主竟是一位中年男子,之所以取名“愛蘭”,原來是熱愛蘭州之意。

可見,人名上最好還是能透露出性別特徵,在性格方面,男女差異較為明顯,命名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