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对儒家思想不满?

大无量67844802

其实法家对于儒家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是仁,以仁治国,以仁治民,以仁待人。儒家学说的主旨其实就是性善论。

儒家认为,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比如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之为“四端”。如果人能好好培养四端,就能成为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的君子。

这种思想,发展到后来,就是王阳明说的“满街都是圣人”。

儒家的所有学说,都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比如儒家认为,君主如果能把仁这种品格贯彻到治国中去,就是仁政,天下的百姓都会归附君主。

儒家学说的最大问题是,过于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此一个人如何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全靠自觉地读书修身养性。但是有许多人并不想成为君子,只是读了儒家经典,满口仁义道德,内心却男盗女娼,成了伪君子。

如何对待这样的人?儒家学说里并没有答案。

法家与儒家恰恰相反。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只有利益,没有感情。所以法家否定了儒家让人自律的观点,认为应该用严密的法令把人管起来。

但是,法家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法家时时处处将人当做小人、罪犯来防,这么做固然方便君主的统治和管理,但是却抹杀了人向上提升的可能性。因此会使人民自甘下流,只是由于畏惧法律而不敢犯罪。

如果说儒家使很多人成了伪君子,那么法家就是让人自愿成为真小人。

但是这并不代表儒家和法家都没有可取之处。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应当是各种不同的思想相互竞争、相互激荡,才能取长补短,社会才会进步。

法家说的是统治之术,儒家说的则是治国之道。如果能用法家来规范人的行为,用儒家来提升人的修养,就没有大问题了。


梦露居士

儒家学派是孔子开创的,由于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主流政治哲学,统治中国两千多年。所以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其实,儒家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并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内容。

因为儒家哲学是官方哲学,便成了中国近代以来政治上落后挨打的替罪羊。因为儒家哲学虽为官方哲学,但现实政治中,却并不可能完全按儒家理论实施,比如朱元璋时期,就对孟子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修正与删改。这种修改,当然不是思想学术的发展,而是对政治工具的完善。这时满朝文武都信儒家学说,没有其它学派的制衡与争鸣,所谓的儒家便徒具名号,儒家理论成了八股文承载的死东西了。

所以,宋明之后,也没有什么儒法之争,朝庭里的士大夫之争,不过是利益之争,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有根本不同的。

儒法之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国之初,曾激烈的讨论过。出于建立新道德的现实目的,儒家被打倒,而法家被提倡。但站在更高的历史层面上看儒与法是中国文化的两个方面,他们是互想补充,互有联系,并不完全互相排斥的。

儒家到战国末期,出现了两个分支,一个是孟子,一个荀子。因为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使得二人对儒家的发展走向出现了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认为,道德建没很重要,每个人都有道德了,社会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了。这是以道德扬善。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既然做恶是人的本性,那么社会政治建构的时候,就要从技术上解决不让人做恶的问题,这就是加强法律建没,以法律惩恶。荀子自己是儒家人物,而他的学生李斯与韩非都是法家,其中韩非更是法家学派理论的集大成者。

从这也可以看出, 法家和儒家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在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是大同之下的小异而己。而在现实政治中,儒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占统治地位。在乱世时,一般用法家,乱世用重典。而治世就要用儒家了,治世的时候,加强道德建设。比如汉朝,开国功臣,大都不是儒家,建国后,要恢复秩序,儒家叔孙通,公孙宏等人就派上用场了。唐朝也差不多。以李世民为例,玄武门之变前用的房玄龄等人,学术上类于法家,当然他也是大儒王通的学生。而玄武门之后被重视的魏征,是标准儒家特点。

现在回到题主所说的,法家骂儒家假人假义,妇人之仁的问题。可以举个不太确切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前几天,有个老师被自已的学生刺死了。在评价这一问题时,就能体现出学术态度上是倾向法家还是儒家。说学去必须严惩,应判死刑的,是法家。寄希望学生能够侮悟,并且能有一个美好未来的,是儒家。

这种评判的不同,就引起双方的争论,法家说:这么没有人性的东西,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警戒后人!

儒家说:他这么年轻,做下坏事,我们也有责任,希望他能改过自新。

法家只能轻蔑的说:真是假仁假义,妇人之仁。

双方谁对了,谁错了。恐怕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在法家看来假仁假义的事,但儒家做来可能是真心实意的。评价不同,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己。

中国在近代以来,是落后了。这其中当然有思想文化的原因,我们在改正错误的时候,不能把优点也一起改了。

我承认这些年来否定传统文化否定儒家的人士中,有别有用心的人。但大多数还是真心希望中国好的。我们在评价儒家文化的时候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吸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也是其中之一。


七月流火140400643

首先回答我为什么不喜欢儒学?

孔子和孟子就是历史上最大的装逼佬,最喜欢随意篡改历史。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不惜扭曲事实。

尧舜禹的故事被孔孟说成是仁义之举。事实上,这些根本都不是事实。

舜把尧囚禁在山西运城附近,70多岁的舜被禹流放到了湖南九嶷山,并且也死在那里,他的老婆也陪他殉葬。这本质上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斗争,却被孔孟说成了禅让。

孟子总是在鼓吹说:周文王以百里之地,因为行仁义而得天下。战国时有一个小国的公子,前来向孟子求教:我也有百里之里,何以得天下?孟子马上就发现自己这个逼装不下去了,就不得不说实话:像你们这样的小国能不被大国吃掉就不错了,何来得天下?

看到这里,你还会说孔子和孟子是圣贤吗?

接下来我们看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在宋朝之前,儒家学说不是中国的主流学说。那时不管是秦汉还是隋唐,国家都生机勃勃,对外作战,无往而不利,没有哪个国家敢随便欺负大汉民族。

从宋朝起,儒家学说正式成为国学。从此以后,就开始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广大知识分之和基层民众培养成了奴才,不管对内对外都丢掉了血性。对内无法富民,对外无法强国。不管是对辽和西夏,还是对金国和蒙古,宋朝都是一败再败,直到向金国称臣,被蒙古消灭。

到了后来的明朝和清朝,儒家学说仍是皇帝愚弄人民的工具。社会没有多大进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到了清朝更是离谱,皇帝们天天鼓吹自己是天朝上国,什么也不缺,禁止和西方开展正常的贸易往来,不向西方学习。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一套,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得屁滚尿流,让中华民族屈辱了上半年。

这就是儒家思想导致中国发展的最终结果。

中国文化和科技最兴盛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年代。

当时中国不仅有思想家,还有科学家。文化意识兴盛,人才辈出。

中国曾经领先过西方上千年,但到了近代,就慢慢被超越。

最明显的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并不能推动中国出现民主自由思想,更不会产生科学。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学习的哲学思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都不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中国人还没有把这些东西说明白,更不要说超越了。

现在中国也无非是稍稍发达了一点点,就又有人又有人在鼓吹复兴儒学。中国现在要建立的是新文化,而不是回到历史上的旧文化。是要建立一个中西合璧的更有现代气息的新文化,而不是抱残守缺的儒家思想。


新知传习阁

我也不会搭理你,任你随意高潮。


现在很多人走偏了儒家的路。

三个例子:弟子规、女德班、YZ书院

你懂了吗?


大结论:

儒家做为一种成体系化的治国安邦的理论体系和文化思想,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比起其同时代的文化(如埃及的太阳神、中东的伊斯兰、印度神教等),

儒家绝对是最先进的,这是我的看法。


我的反对

在儒家统治的世界里,人民是别想站起来了,只能跪着。


儒家的弱点

1. 无法强军事,打仗有点差

儒学盛行的朝代,在我的印象里,不是被番邦民族吊打就是外来之地干倒在地。

2. 儒家文化盛行,其他文化灭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的帝王,它毁灭了其他所有的思想。

如诸子百家时代的百花齐放。

这也是儒家打仗不行的原因,因为“兵家思想”别灭了。

3. 儒家发展不了科学

这是我之前一个回答里面表述的思想。

儒家盛行,导致其他思想灭亡,搞科学甚至是医学的都要被干到在地,

汉朝的木犁耕田到了清朝还是木犁耕田,汉朝看病的望闻问切到了清朝还是望闻问切,汉朝的九章算术圆周率到了清朝还是九章算术圆周率。

孔子本人也不认可种地的老表农民。

而且,历史上任何的发明创造,在儒家眼里都只是奇淫巧技。


最后的最后,我引用一下王小波的杂文-我看国学


今天来稍微更新,评论区有些声音我不太喜欢。

如果你是认真的在和我探讨问题,即使和我的观点相左,我也会感谢你,因为你让我学习到了新的东西。


如果你只是在喷我,那我不会理你,你大可以不看我的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恐怕有几百个答案,你可以去看别人的。

谢谢!

有空关注下我啦,咱们来聊点有趣的历史儿~

赛赛君

儒家讲究用仁义道德去管教约束人,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实在太难,导致了很多满口仁义道德现实中却违背道德的行为。


乱世行霸道,盛世行王道,在弱肉强食的世界,想靠仁义礼智信来管理,那是痴人说梦,强敌环伺,谁会听你说教!那些驱逐孔子的君王也不是傻子。如今,也一样。

结束乱世之后,结果儒学又变成了维护统治者封建统治的工具,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大部分封建帝王来说就是邪说异端,而孔子的礼仪制度被强化扭曲使用,用来区分等级高低。


另外,讲究各种封建礼教的“大儒”,严重压迫了人性,比如朱熹,自己满口仁义道德,讲究“存天理灭人欲”,但却不孝母亲,逼奸儿媳,陷害好友,让人们对儒学连带非常反感。

儒家思想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其中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礼仪、道德、仁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重要品质,是不能丢弃的。“法理不在乎人情”这句话的确是对,但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很多时候人情大于法,这就乱套了。



澹奕

因为不了解

近年来虽复兴传统文化,但也大有传统文化都是糟粕之说。因儒道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两根支柱,儒道两家受到的非议也最多。但幸好儒家出名,道家名气小,名气最大的《道德经》也不好批,故儒家受到的炮火最大。

千年来儒生众多,不敢保证没有儒者热爱愚民。但既说是孔子以来。那么就说说孔子,看他是不是想用他的思想愚民。

(美国最高法院上的孔子,中间的是他们信仰中的摩西,而后是索伦。此三人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立法者。)

如果要愚民,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生下来就会走路,满天异彩,天地共鸣,哲人来拜;长大之后其实很厉害!但为了开悟世人,选择引而不发,所以是一辈子就没犯过错,就是犯错也是有高深含义!是为了让人开悟的人吧?

但孔子是啥样的?

《论语》中有孔夫子骂人、借东西、开玩笑、挑食、冤枉人、还有像平凡老人一样哀叹感慨。内容其实都很朴无华,少有空谈大道理。

《孔子家语》中的孔子也很像是一个普通人。有一次下雨。当时还没有雨伞,只有有士族用的盖,和平民用的蓑衣,在当时盖还是很贵的。但孔子没用盖,就有人建议他找徒弟子夏借。孔子听后说:“不行啊!子夏小气,我借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我借他给我,他肯定会心疼的。”

这里的子夏不是普通人啊!是孔门十哲啊!他找高徒借东西,都有可能借不到。连最亲近的徒弟都愚不了,还想愚民!这水平是不是太低了?

好了,我们再聊聊孔子骂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算不上脏话,他骂宰予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类似于今天把人比喻成很脏的东西了。

再看看孔子开玩笑。

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一大v,突然看到有人在快手或者是抖音等大众平台上跳天鹅湖。于是他就说“这种高雅艺术!放这种地方真是浪费。”他粉丝听到后说“你不是说不管身份,只要沾这些高雅艺术都有好处吗?”于是大v陈恳认错:“对不起啊!知乎读者,我刚才是在开玩笑的。这个粉丝说的对。”

这不仅开玩笑了,还对自己的学生粉丝认错,不能让人觉得他永远是对的。孔子真想愚民会这样吗?

再瞅瞅孔子挑食。

依记载孔子长相绝非周润发那种帅锅不说,还相貌丑陋!不像别的宗教祖师那样有身上有很多奇异好相貌。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你看看现在那些被逮捕的邪教大师,那个不是高深莫测,好似不吃饭不上厕所!孔子不仅食人间烟火,还对饮食有要去,和愚民眼中的高人完全不一样吧?

孔子冤枉人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七日,期间没有饮食。子贡就想办法出去买了事物回来。之后由颜回子路煮粥。子路有事离开了一会,回来时看到颜回拿小勺子喝粥,子贡就觉得不开心,然后就去给孔子说了他吃独食的事情。

孔子听后其实还是怀疑了,就去试探颜回,颜回坦诚吃粥,也说明白了是因为粥脏了才吃的,孔子表示我也会这样做。

虽然孔子是一个挑食的老头子,但在困难之时,孔子还是愿意自己吃下脏东西,而不是用什么法术或者神通,或是魅力来让大家不用吃脏东西。

孔子如果真要愚民,愚自己身边的人,何苦让自己这么真实了?还让人觉得他会犯错,开玩笑,吃喝拉撒。应该无限神话自己啊!所以说啊!孔子真的不想搞愚民。

当然为什么今天有人宣传孔子是愚民的,儒家是愚民。可能是想说你家的东西不好用,不妨用我们家的吧!不过用了之后知道坏处了,也换不了,因为已受制于人了而后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真不是啥好事啊!


全真道士梁兴扬

现在的人讲自由、讲民主,儒家思想讲秩序、讲约束,自然会遭到部分人的不滿。有争论自然是好事,这就像发生在春秋战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百家争呜一样,也是非常难得的学术思辩的机会,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思想,反倒是思想的悲哀。

在反对儒家思想前,最起码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儒家思想?为什么儒家思想会在中国作为主流文化而延续二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中国到1912年清王朝退位,经历了2133年封建统治。期间虽经历过分分合合、改朝换代,经历过盛世与衰落,经历过外族侵入,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统治手段,那就是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精神信仰和管理手段,封建统治才得以延续二千多年。儒家思想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封建统治者又是如何把潜在的儒家思想转换成管理手段的?为什么世界四大文明只留存下了中华文明?又为什么流行全球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没有流行起来?这些为什么不仅是历史学家应该研究的,也是反对儒家思想的人应该搞懂的。

研习儒家还应该把先秦儒家与西汉时期的儒家以及宋明时期的儒家思想区别对待。先秦儒家思想主要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其不但传承了原始初民的上古思想遗迹,并将其纳入理性哲学。其次,先秦儒家继承了《易经》的精神传统,把《易传》演变为《易经》,把一部占卜书变成哲学书,从而确立了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糸和以价值为中心的本体论糸统,其思想组成了中国文人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决不可忽视。汉、唐儒家是思想进λ贪乏阶段,只知消费先秦儒家思想,很少使其增值、升值。到宋以后,儒家才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大学问家,但宋代儒学的内容与先秦儒家相比有很大的出入,宋儒受道家、佛家思想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先秦儒家精神,所以被思想史称作“新儒家”。只有严格区别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精要,就不会产生“儒家思想”误国误民”的错误看法。

其实人的许多观念都应该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找寻它的合理性,去发现能推动历史进程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任凭个人的切身经验就做结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它倡导的爱心、诚实、中庸、和谐、统一的观念,不但是中华文明的美德,也将是21世纪人类共享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拥有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而感到自豪,而不应该妄自非薄。


思源73918016

儒家学说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到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学说。并且孔子学院已经开办到世界许多国家。这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儒家学说的一个窗口。其实中国的许多各家各派的学说早已传遍世界各国,老子的《道德经》,孙子的《兵法十三篇》,荀子,商鞅,墨子,贾谊,桑弘扬,沈括,王阳明等等,他们的译本早已翻印了好多遍。不光中国人在研究西学,国外汉学家早已兴趣盎然的努力深研中国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各种精英思想家层出不穷的辉煌时期。历史上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天才思想家们的阵营不仅庞大,相较当时世界各国的更加优秀,就是说~质量高! 先秦思想家们的学说概括人类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思想如同一桌各种风格迥异的丰盛佳肴。

由于各种学术观点的明显差异,在落实到社会和行政中发挥的效率大不一样。儒家强调:忠孝仁义理智信,注重于人治。而商鞅强调法制。孙子强调兵不厌诈。宋襄公强调的是仁义之师。各种观念相互排斥,所以就有法家理念与儒家学说的冲突,甚至水火不容也不奇怪。


有时候,各种学说就像一副中草药,各有各的功效,作为民众、社会、统治者在实行学说的时期应该有别:治国用儒家。强国用法家,战争用兵家,,,对症下药,一物降一物。历史上曾经有统治者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当然夸张了。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是有选择的让不同的学说成了执政的指导思想。

儒家学说在治理社会方面更能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特别是儒家学说历经孟子,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历代大儒的丰富 ,成了历朝统治者尊奉的治国依据。当然,以今天来看儒学并不是万能钥匙,已经不能作为治国的方略,许多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儒学里面有许多精华,也有糟粕。儒学里面强调做人的基本理念还是有价值的。这是华夏民族优秀文明能够领先世界,是值得肯定的。儒家学说本来也不是包治百病。

当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多元指导思想境界,西方社会学说的许多指导理论也包涵着丰富、优秀、精辟的理念。中西学说理念融汇贯通,更能应对当今复杂的世界。各种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灵活运用。学说与现实存在差异,所以不能教条的生搬硬套,刻舟求剑,买椟还珠似的对待学说,是没有自己见解的夫子了!更不能怪罪于书本误人了。


所以我是读书需要活学活用,看书多了眼界宽,自己有见解就是有灵魂,遇到不顺的事了,也不会迁怒于人,更不会怨天怨地,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挣下大家产!

个人见解,欢迎指正,谢谢。


老游59

迂腐是独尊儒术及曲解儒家学说造成的国学锢化。词赋,对仗,格律更是限制思想发挥的蕃篱。都是自我锁闭的八股文。中华文化把文字游戏把玩的炉火纯青。而科学技术及发明创新却始终不能突破!

孔子及孟子的思想并非这样!而是具有前瞻性的。孔子讲"礼"要的是法治规距。而孟子的“君为轻,民为贵"更是我们今天仍未达到的目标!所以现在所指的儒家学说是历代统制者歪曲了的"假儒学"!

断章取义正是封建独裁专制者善用的政治手段。他们利用阉割了的儒学来其欺骗愚民。所以孔老夫子为此担当了恶名!

真正理解和参透孔孟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社会走上依法治国正确道路有着现实指导意义!我们今天需要“克己复礼"!我们今天需要"民贵君轻"!从老祖宗那里吸取营养不比扛着一面洋大人的旗子更现实?

因为人们传统上几千年把"四书""五经"当作圣典来读。但中心思想并未理解!秩序与国家概念也没厘清。把“四书,五经"完全曲解成八股文所以才禁锢了解放思想!孔子的“礼"要的是"法治"!而孟子的"民贵君轻"则是现代民主宪政社会的立国根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不满儒家学说,说到底是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并非不懂,而是假装不懂。因为教育所限,文化普及率太低,大多数人为文盲,所以解释权归统治者才误会了儒学创始人孔子,孟子。今天是该解开这个"迷"底的时候了!

李思创作于太原寓所


晋A闲云野鹤

对儒家思想不满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第一类,是秦始皇类型的,他们批儒,是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不但是政治的绝对权力,而且是思想上的绝对权力!就是说不但要政治上统治民众,也要思想上统治民众。

第二类,是胡人的后裔,他们对儒家思想不满,是源自深深的自卑和恐惧。

第三类,是洋奴,跪在西方面前久了,已经起不来了。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的肛毒胎毒。当然大陆也不少。这些人最害怕儒家思想的家国思想,秦桧汪精卫遗臭万年,他们可不想,那怎么办?只好先把儒家搞臭了再说。

第四类,是没有什么思考能力,人云亦云的人,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跟,这些人在一百年前会说祖宗之法不能变,现在会说儒家误中国两千年,总之别人给他们灌输什么他们就会说什么!

第五类,贬低儒家来抬高自家学说的,比如道家墨家法家之流。古代可以理解,在现代传统文化势微的情况下还搞这些,简直是愚蠢。当然头条上的洋奴胡杂装成道家法家的为数也不少。

说儒家没什么用处,也对!就像一些学校说语文艺术体育这些科目是没有用的,推动世界进步的是物理化学生物!中国把汉字废除用英文中国人也不会消亡,中国人全信伊斯兰教或者基督教也还是法理上的中国人。为什么抗日时要反抗日本人的日文教育呢!用日文和用中文不是一样吗?文字只是用来表达语意而已,犯得着死这么多人?因为这涉及民族认同,没错,尊儒其实也是一种民族认同,无关有用没用。儒家的祖宗传承,家国意识,忠孝义勇,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是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