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年轻人结婚更难有房,单位分房有门道,送礼找关系各显身手

五四青年节刚过去,青年人的问题讨论正酣,现在的青年比过去的青年生活的更还是更差?许多观点、许多吐槽。笔者觉得,现在的青年比起三十多年前的青年,有不同的奋斗,也有不同的际遇,总体来说选择更多了,境遇更好了。


有的媒体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被现实榨干,被未来透支。生活的高房价、就业的高门槛、职场的高节奏、婚姻的高条件……压得年轻人不敢轻易畅想未来,放歌理想。

其实大可不必有今不如昔的感慨,三十多年前的青年有三十多年前困扰。我是从那时走过来的,太知道那么是生活也大不易。就说说现在吐槽最多的住房吧。那时的青年是怎么拥有房子的?说来不信,那时是没有商品房的,也就是说你有钱也基本买不到房子,况且那时大多数中国人哪有钱买房呢。

过去年轻人结婚更难有房,单位分房有门道,送礼找关系各显身手

那时的年轻人结婚用房都是从哪来,一般单位分房轮不到年轻人,大多是家里给解决。可家里哪有房空间啊!一般工人家庭多是三代同堂,几个兄弟或者姐妹都挤在一间小屋里,或者老夫妻分开睡,分别跟自己的父母或者儿女挤在一起。没办法,只有往外扩盖。原本庭院深深的四合院,都别扩建的小房弄成了行走困难的大杂院了,几无例外。

扩建小房的用料都是废弃的砖瓦,从哪个哥们所在的工厂顺来的铁皮、水泥,或拣或偷伐的檩木,找一帮熟人兄弟搭建起来。这种房子往往很“通透”,冬冷夏热。尤其是夏天,大杂院不通风,又没空调,一般汉子赤膊也往下滴大汗;冬天也受罪,生个铁皮炉子提心吊胆,生怕煤气中毒。裹个军大衣缩在屋里看书写字,露出的手冻得生疼……

过去年轻人结婚更难有房,单位分房有门道,送礼找关系各显身手

这还是好的,家里有地方扩建小房。如果赶上在北京等大城市没根的青年,要想用房那就比较难了。单位好的,求爷爷告奶奶,给管分房的送酒送烟,或许能等老职工分了房后,得到一间小平房,这绝对成了让人羡慕的有房青年。没这条件的只能打集体宿舍的主意,一般是周日的时候(那时只休周日一天)跟同屋的商量好了让他出去逛荡一天,好让小两口能团聚一下。

有的青年孔武有力,性格厉害,就干脆不由分说把结婚的铺盖家什统统搬进集体宿舍了,来一个事实占领。同屋的几个兄弟被挤走了,只能去找房管科解决了。

我认识一哥们,当年为了能分到房子,屡次找单位领导要房子而不得,采取了一个鱼死网破的办法,一天领导们正开会,他一手提着一瓶汽油,另一手拿着打火机,闯进会场,高声叫嚷,要点火自焚。谁也不敢上去,他拿着汽油瓶浇了自己一身,结果被人把打火机抢下,才没酿成大祸。

改革开放四十年,到了今日,虽说还有高房价的困扰,但一般很少听说有工作的青年因为没房子结不了婚的。怎么都能解决,远郊房子便宜,只是要跋涉。中心区域房价高,家里砸锅卖铁交首付……都是新房,都要装修,岂是过去那种白灰小屋能比的?

所以现在生活毕竟还是好了,变化很大呀!年轻人要放眼历史,展望未来,这个国家的发展,再过几十年,真的是很难想象。等我们老了,可以再教育年轻人:想当年,我们那个时候……

过去年轻人结婚更难有房,单位分房有门道,送礼找关系各显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