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那一年,郑州被称为“沙城”

新中国成立前后,城区面积不足五平方公里的郑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城。

因为黄泛区的原因,当时的郑州城东北到东南一带,被几十里长的黄河故道沙丘覆盖、环绕。

这些沙丘大大小小有六七十个之多,每个沙丘的面积都在70亩到100亩之间,高度最高的可以超过十几层楼,稍微有点风,就黄沙滚滚,漫天飞扬,整个郑州就仿佛处在沙漠的边缘。

更可怕的是,那时的郑州,每年都会来上十来次沙尘暴,次次都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而当沙尘暴过后,大量的沙子堆积在家门口,推都推不开。

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1950年到到1970年的20年里,郑州的“沙暴日”年平均达到9.7个,最多的一年甚至达到了22个。

可想而知,郑州的“沙城”之称,真的是名副其实了。

那一年,郑州被称为“绿城”

郑州的变化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

1951年治沙开始,郑州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文件,号召全民植树。同时,从九百多公里外的上海市,大规模引进法桐树,展开全城范围内的植树造绿运动。

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之所以选择法桐作为主要树种进行绿化,是因为法桐生命力旺盛,扦插就能活,而且郑州的土质松软,非常适合法桐的根系深扎。另外法桐的树形好,生长也快,树荫又大长成后非常漂亮。

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等到1954年,河南省会迁到郑州时,进行了三年的绿化治沙,已经初见成效。此后,郑州的植树造林重点转移到市区,当时市政府提出:“路修到哪里,绿化到哪里,工厂建到哪里,绿化到哪里。”全市都兴起了义务植树的热潮。

到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很多法桐已经长到了三四层楼那么高,很多小楼的楼顶都被遮盖,放眼望去,城市尽是绿荫。此时的郑州绿化覆盖率,在全国已经名列前茅。

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郑州“沙城”的帽子彻底摘下,一种全新的称呼——“绿城”,成了新郑州的代称。

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虽然按照官方的说法,郑州“绿城”的名字,是因为绿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而赋予的。但是郑州民间,还是比较认可这样一种的说法:

自从被领导表扬后,更激厉了郑州政府和园林部门的干劲,由市区带动了周边,尤其北郊沙丘,很快得到固定和绿化。风起黄沙遮天的状况,彻底消失不见,郑州成了其他城市羡慕的“绿城”。

现在的郑州,该叫什么呢?

在金水路,在人民路,在黄河路、纬一路、嵩山路、大学路,不管你在哪,似乎都有法国梧桐的身影,它们坚毅,它们倔强,它们不服输。

然而,不管法国梧桐本身有多坚强,又有多不怕风雨、虫害、疾病的困扰,但始终抵抗不了人类对它的摧残。

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些在郑州生长了半个世纪、为郑州的绿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法桐,陆续被砍伐或者移走。

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走在郑州的街头,许许多多的参天大树,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消失。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十年树木”一朝被伐和移植,都不免让人觉得痛心。

2009年,因地铁修建,人民路上的法桐被移植到大河苗圃;

2014年4月,文化路近八百棵行道树被移植,其中包括100多棵法桐;

2014年12月,郑州地铁5号线施工,需要移植树木1400多棵;

2015年3月,农业路有白蜡、国槐、法桐三个品种的2400多棵树被移植;

2015年4月,二环BRT迁建,需要移植法桐404棵;

......

经过多年的挖沟、修路、盖房、砍树,如今的郑州开始饱尝雾霾的困扰。

郑州,你到底怎么了呢?

看着这灰不拉几的天空,如今的郑州,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绿城吗?

郑州,接下来,你又准备往哪走呢?

(全文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