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文/吸金少女

這個時代,販賣情懷確實是一個賺錢的好方法。

電影《後來的我們》4月28日上映了,這部改編自劉若英的散文小說《回家,過年》,早收錄在她11年《我的不完美》書中,很短的幾千字,寫滿了釋然的人生。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可當大都市的地點從臺北變成了北京,家鄉從高雄美濃變成遙江;主人公從阿志和淑芳變成林見清和方小曉,這個原來的味道從回不去的家鄉和親情一下子變成愛情主題。

加上看見爛片王張一白的監製猶豫了一下,到底要不要去看。可還是沒有抵禦住青春期的愛豆奶茶的召喚,一個人去看了下午場。

果然劇情方面,不負眾望一股濃濃的“張一白”畫風,劇情鬆散,剪輯混亂,臺詞矯揉造作,過猶不及的煽情音樂——讓你重回《匆匆那年》,一不小心又變成了一白張擅長的矯情MV。

這次張一白繼續拿情懷賺錢,還拉上了奶茶劉若英。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不過很意外,這部影片並沒有引起我的反感,可能是因為青春時真切喜歡過的奶茶吧。

平心而論,《後來的我們》對於第一次做導演的劉若英來說,也算是及格的成績單。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從前聽劉若英的歌,就覺得她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不論是唱歌、演戲還是寫作,都感覺她在表達“有想要說的話,有想要表達的慾望”,閉上眼睛都好像她在你耳邊低聲地“說”。

她細膩、敏感、易傷情、為某個瞬間記錄又為某個瞬間觸動……像極了那個和我們沒辦法和解的自己。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我們》她開始用影片地形式來講述她自己小說的故事:

一對來自同一故鄉的小鎮青年,大學生林見清(井柏然飾)在回家的火車上撿到“社會姐”方小曉(周冬雨飾)遺落在地上的車票,兩人就這樣相識了。就這樣,見清就這樣喜歡上了這個眼神清澈卻會罵人的小姑娘。

兩人同樣來自殘敗的家鄉,破碎的家庭,都同樣迫切地想要離開這裡,紮根在北京。

方小曉換了一個又一個男朋友,從地震局的公務員到大公司的採購高管,不是被對方家長嫌棄就是被對方騙成了三兒;林見清大學畢業後自己創業賣電腦配件+光碟、做網遊客服、倒賣小黃碟還把自己送進監獄,也還是擺脫不了蟻居的窘迫。

兩個相同境遇的年輕人,開始相互取暖,最終一次酒後在一起了。

開始愛情是甜蜜,接下來被貧窮打倒,被男主的不成熟而慢慢相對無言。最後不免怨懟猜忌對方,最終從一個蟻居搬到另一個蟻居的晚上,方小曉提出了分手。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林見清以為因為他窮,因為他沒有大房子,因為他沒有紮根北京……

他弄丟了她,所以用伊恩尋找凱莉的遊戲,想找回方小曉。

後面的故事不免俗套,遊戲火了,被暢遊收購了,他也如願以償地買了北京的房子。

找方小曉複合時,卻得到的答案卻是: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我。

多年以後重逢,見清已經娶妻生子,卻還是放不下小曉……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確認過的眼神,的確是把文青們的“作”,展現到極致。

鑑於她的屬性是女文青,女文青的優點是感情真摯,完全瞭解文青們的G點、讓你有代入感等。

但是缺點就更多了,故事老套不算的話,更大的BUG就是敘事性太過碎片化;偏愛文藝腔調地將一部電影拍成了散文詩的MV;自我意識過剩,讓這部電影好像在矯情地自說自話,對2007—2018年的北京以一個刻板印象以面概全……

那麼及格在哪裡?是田壯壯的臺詞功底、李屏賓的攝影、周冬雨的靈氣、杜篤之的配樂,以及劉若英導演設計穿插的細節——尤其是彩色和黑白畫面的切換。

但是這並不足以支撐它成為一部好電影。

其實類似《後來的我們》這樣的劇情的有《愛樂之城》,影片處理遺憾和釋然,是上乘之作。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聽聞愛情,十有九悲。聽聞過往,十憶九傷。

情字這一關,每個人都難完美,所以很容易找到共鳴的點。而《愛樂之城》把情、夢想、人生很好地結合,在不斷追逐夢想的旅程中,在某個時間點上,一個人遇到另一個人,他們一起成長,互相鼓勵,有美好,有痛苦,有成長,有遺憾,有歡聚,有離別,這就是人生。

這段旅程多年以後想起,會有遺憾,可是最多也只是相視一笑:好久不見。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可是《後來的我們》非不!

多年以後,兩人在飛機上再次相遇,由於風雪過大導致航班延誤。這時候的見清已經是成功人士,坐的是頭等艙,也正是因為如此航空公司為他安排酒店住宿,而小曉是經濟艙,就這樣兩人鬼使神差地走進了521房間。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在酒店的房間,兩個人回憶過去,被見清孩子的視頻電話打斷。視頻中孩子想看爸爸的左邊、右邊、上邊、下邊、廁所……見清的妻子得多沒有安全感,才會教孩子這麼做?也許當初見清帶妻子回家過年,接站時妻子被父親誤認為是小曉,傷害就已經存在了。

而方小曉呢?就像一個見不得光的賊,貓低著身東躲西藏地儼然像偷情的小三。

後來她在車裡一邊哭一邊笑:我真的覺得挺可笑的,我一個差點成為正宮的人,現在像個小三一樣。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可是那又怎樣?愛情的先來後到已經錯過,選擇也是你自己的選擇。畢竟你說過:你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你。

所以說:I miss you(我錯過你了)。回應:我也想你了。

只是這些都已經成了過去,就算此時充滿遺憾和怨氣,也拿時間和過去一點辦法也沒有。

大約如果不是想要私奔的時候遇到了熟人,是要出軌的前兆吧?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重逢後林見清問方小曉:如果當時你沒走,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方小曉無比堅定地回答他:如果你當時有勇氣就上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如果我們當時就是不管不顧地結婚呢?

那你今天一定出軌有了不止十個小三。

如果當時我們就在老家遙江,不留在北京呢?

如果沒有如果。

只是這些話,真的會在分手後重逢的那一瞬間問出口嗎?也許現實中遇到前任最多會說一句“好久不見”,怎麼會去問這些傻話呢?

很多遺憾在心裡,卻不是在嘴上。

要談成長,談理解和釋然,卻又要用如此簡單的邏輯來詮釋愛情。

至於為什麼分手後的畫面都是黑白,是因為“伊恩丟失了凱莉,世界沒有了色彩”?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還是現在的生活讓見清不幸福?即便是有了孩子,依舊懷念過去,這樣的三觀讓人不敢苟同。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開個腦洞,就算後來的我們有我們,又一定幸福嗎?只不過是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吧!

幸好最後他們有說有笑有哭有隱忍,最終都保持清醒,笑談過往,最後擁抱告別。

作為一部愛情電影,如果硬要說感動的話,反而是唯一和原著相連的親情線。

這條線的父親田壯壯應該觀眾眼淚最買單的,也由這位父親的口總結了什麼是“後來的我們”——

緣分這種事,不負對方就夠了,不負此生就很難了。

田壯壯老師的臺詞功底真的拯救了整部電影,可以說把整個影片推向淚點。“特”字包裹了多少情緒,信的內容讀出來重音和節奏把握的那麼自然,又讓人聽起來那麼感人。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李屏賓的攝影幫了大忙,光線和色彩的運用讓人非常舒服,大量飽和暖色調渲染氛圍,多次出現空鏡風箏,兩人在城樓眺望等畫面的構圖也相當精美,各種銜接畫面也相當巧妙。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周冬雨對這類型的青春片總能駕輕就熟,恍惚間好像你又在看《七月與安生》。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本來作為小成本的電影,又是劉若英第一次執導,及格分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後來的我們》在這個五一電影營銷中讓人張目結舌。

還沒上映就預售破億,這也讓它成功進入影史預售票房前十,還是唯一首日預售破億愛情片。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在某售票平臺上,“想看”它的人數竟然超過了《復仇者聯盟3》……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對於預售刷票注水,首日又大批退票,這波操作還是第一次見。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所以讓我們瞭解一下這波操作是怎樣的:

也就是通過預售購票,產生一種數據很好,院線加大排片,而真實的消費者怕買不到票入場也會入手購買。通過平臺售票可以0手續退票的規則,在上映當天進行退票,而已經售出至少40%是真實消費者的,那麼院線就被綁架排片無法更改。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也就是營銷方沒有花一分錢就有很好的排片量,這樣“空手套白狼”的操作比上一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鎖片還6啊!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目前看到它的捷報是7億,遠超當年的《致青春》。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雖然說關於電影票房造假屬於電影營銷,在邏輯上我們將它們一分為二看。

電影作為一件商品,相較於其他類型的實體商品來說又是不同的。電影它是一件作品,一件藝術品。所以對於辛苦把電影拍攝出來的主創人員來說,你可以評論這部電影不好看,但不能因為營銷來否認這部電影。

然而不管怎樣,這波操作已經記錄在中國電影的黑歷史上了吧。

其實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是在打營銷牌,不光是營銷環節的造價行為,就連販賣情懷讓人也是各種不適。

情懷好用,所以才一再強調結尾有兩處彩蛋。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可是啊!

那些都是青春的珍藏,這樣的情懷是如此的珍貴,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消費。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年少時青春期,誰沒有幾首珍藏的歌曲,它可以是孫燕姿的、可以是梁靜茹的,更可以是奶茶劉若英的。

很多人對於《後來》的執念在於: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北漂、過年春運這種印在中國大陸人民身上的情懷,讓一個臺灣導演來拍,既沒有足夠的生活閱歷去支撐,又沒有足夠的想象力去拓展,就連時代感也沒有辦法與80後引起共鳴。

也許除了《後來》那首歌和父親對子女平淡的期望,其他的情懷都是流於表面,太過牽強。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成熟精明的導演絕不會單單隻賣情懷,而是在技術上花心思包裝情懷,將其化為無形,以致觀眾感受不到,還以為是在為情懷買單。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同樣題材的《愛樂之城》,用經典歌舞劇的橋段包裝使用,別出心裁。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大話西遊》用周星馳笑中帶淚的小人物喜劇,去包裝情懷。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情懷從來不說赤裸裸拿到檯面上來賣的,如果硬要說這部劇情懷給我的驚喜,那應該是田壯壯飾演的父親。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小說中信裡的臺詞,讓他演繹地潸然淚下。

其實為什麼劉若英不能好好地選材在小說親情的這一部分,非要趟“青春暖傷”這渾水呢?

附上劉若英的原著短篇小說《過年,回家》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據說張一白當時不同意以《回家,過年》作為電影的原著,而父親這個角色也是劉若英堅持加入的。

是的,幸好加入了,成為了唯一的亮點,不然又是第二部《匆匆那年》。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在寫曾經偶像導演的電影評論時,我很怕我寫的有失客觀。不過作為曾經的粉絲還是不得不說:奶茶,你還是走知性的女歌手、女演員、女作家路線。畢竟情懷論斤賣,營銷用退票,後來的我們要怎麼一別兩寬呢?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所以別哭了!

你看文藝女青年劉導不也學會了和自己和解嗎?

後來的劉若英,消失在注水裡

寫歌的人假正經啊,聽歌的人最無情!——《牡丹亭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